簡體版

157塵埃落定王爺回京

朝廷之中自有其一套運行的規則。丁閣老叛變,西廠重開,老太爺代表的清流一派已經算是嚴重的失敗,必然需要有人出面承擔責任,老太爺為了自己的名聲考慮,也不能不上這道請辭的奏折。

只不過請辭有真有假,一般而言,老太爺這樣的重臣請辭,皇帝定然是要挽留的,一般大家不過是意思一下,你上個奏折請辭,我擺出姿態極力挽留,這一陣你沒了面子,我幫你找補回來,然後大家拍拍,依舊該干嘛干嘛。

只不過這一次,情形卻大有不同。老太爺為官四十年,在內閣中樞之地就呆了三十年,這麼些年,不知斗倒了多少權臣,老太爺也真是累了。何況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他每每感到精力不濟,如今被他器重的門生背叛,又是姻親,老太爺更是心灰意冷,加上太子與趙王爭斗日趨白熱化,楊家因為雨馨的緣故被標上了太子黨的標簽,老太爺對太子實在是沒有好感……凡此種種,終于讓老太爺下了歸隱的決心。

第二天一早,陳嘉便捧著老太爺的奏折進了乾清宮西暖閣。他不著痕跡地說了一通老太爺的壞話。皇帝對他本來已經言听計從,這時卻笑道︰「你與首輔相處時間尚短,不知道他的人品也是有的,國家如今還斷然少不了他這樣的老成持重的名臣。」

陳嘉听罷大驚失色,只得閉口不言,他覺得皇上時時被老太爺以道義的名義綁架,必然對這個老頭子是有些恨意的,如今看來竟是他看錯了。

他卻不知道,皇上對老太爺的確還是頗有感情。皇上雖然有些懦弱,有些糊涂,也知道楊首輔忠心社稷國家,是難得的能臣,北京保衛戰之中,他雖然沒有葉邑辰一般光芒四射,可他在城中調度糧草,處置政務,實在是幕後的英雄,這一切,皇上還是明白的。何況他和老太爺君臣相處近十年,雖然老太爺常有直言諍諫的時候,但這麼些年下來,皇上早已看清楚他並不是一個攬權自重的權臣。他肯讓太子娶雨馨作為太子妃,未嘗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于是皇上在這封奏折上好言撫慰一番,批了個不準。

此時朝廷上上下下幾百雙眼楮都盯著楊府。楊府上下也是人心惶惶,大太太、二太太急得不行,楊家畢竟不是那有爵之家,現在老太爺坐著首輔的位子,自然是位高權重,風光無限,可萬一皇上準了老太爺的請辭,那麼楊家的 赫也就算是到了頭了。

這可是和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所以人人瞪大了眼楮盯著呢。直到皇上批復的奏折發到楊家,眾人得知了內容之後,這才齊齊松了一口氣。

老太爺上了奏折之後就不再去內閣辦公,而是呆在松風書舍之中讀書。皇上的奏折批回來,他隨意看了看,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第二份請辭的奏章已經寫好了,直接就叫人遞到了通政司。

第二天,皇上很快又批了回來,國家少不了老大人,您還是在這個窩上多干幾年吧!

老太爺堅持不懈,又上了第三封奏折。這下子誰都看出來了,老太爺這是鐵了心的要辭官不干了。

這次不但大太太、二太太著急,就連大老爺、二老爺、五老爺都坐不住了。齊齊跪在松風書舍外頭,請求老太爺收回成命。

皇上已經言辭懇切地挽留了您兩次了,這面子里子全有了,您就別再折騰了。二太太的理由也十分冠冕堂皇︰祖哥已經十八歲了,本來去年就該張羅著說親的,可是剛好趕上國喪,已經耽擱了一年,只等著太後的喪期一出,就要立刻說起親事來了。首輔的長孫和三品官員的長子,這里頭的分量不用掂量也知道差著十萬八千里呢,我們都知道父親您是淡薄名利,可您也該為孫子著想吧!何況祖哥後頭還有弟弟妹妹們呢!

大太太听了這話,難得地在一旁敲起了邊鼓,妯娌兩個第一次合作無間。老太爺卻淡然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前程都是自己掙出來的!我意已決,你們無須再勸了!」

竟當場把兒子兒媳們通通攆走了!

自從這件事情發生,雨瀾一直在綠靜齋里閉門不出。大太太從老太爺的松風書舍出來,一時無法可想,便與大老爺道︰「還是請母親出面勸勸父親吧!」

大老爺面有難色︰「母親正病著,怎麼能拿這種事情打擾她老人家,何況依著母親的性子,父親無論做出什麼決定,她都會一力贊成的!」

大太太急道︰「這便如何是好?」

大老爺比她還急,他官場浮沉十數年,借著父親的力,好不容易混到了三品這個門檻,眼看著距離中樞要職只有一步之遙,若是父親就這麼退了,他還哪有機會?只是他深知父親的脾氣,決定了的事情是斷然不會改變的,也只有搖頭嘆息,到前頭去找兩個弟弟商議去了。

大太太是真的急病亂投醫了。她是太後的佷女,從小錦衣玉食,在京師貴婦門的交際圈子里也是一號人物,如今眼看著富貴權勢都將不再,她如何甘心做一個普通三品官的婦人。

想了想,竟徑自去了雨瀾的綠靜齋。

前頭鬧得厲害,雨瀾都是知道的,她倒是不急不忙,一派悠閑自得地在屋子里寫字。小丫鬟跑進來說大太太來了,雨瀾還吃了一驚。話說她穿到了這個世界有段日子了,每回都是大太太把她叫去了怡寧居說話,大太太還是頭回來她的小院。

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刻!

雨瀾趕緊收拾了文房四寶,帶著丫鬟婆子親自接了出去。將大太太迎進綠靜齋,大太太鼻子倒靈,一下子聞到了雨瀾身上的墨香,不由埋怨道︰「家里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你怎麼還在這里寫字?」

雨瀾自從收到葉邑辰的書信,越發得心中長草,她寫字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心緒安靜下來。听大太太這樣說,她只好先認錯︰「母親教訓的是,只是前頭的事情,女兒又哪里插得上手?」

雨瀾蘭心蕙質,大太太一到,她便知道她此來的目的。果然大太太已經顧不得說那些場面話,直接便道︰「我們把話說盡了,父親他只是不肯熄了歸隱之心。他老人家一向疼你,你如今便也去勸勸他罷,不管成與不成,總是死馬當活馬醫罷!」

雨瀾低眉順眼道︰「既然母親如此說,我便去試試也好!不過祖父決定的事情豈是我能更改的,母親切莫抱著希望才是!」還是先打了預防針。

大太太便催促道︰「也沒叫你一定辦成,只是去試一試而已!快去快去!」

雨瀾道︰「女兒換身衣服,這便跟著母親前去。」心想怎麼就這麼著急了!

匆匆換了一身衣服,雨瀾跟著大太太到了松風書舍,雨瀾從侍候的小太監手里捧了一碗茶進去,大太太卻不敢跟著進去了。

屋子里老太爺正捧著一本表面發黃的古卷,讀得津津有味!狀似分外悠閑!雨瀾輕輕將茶盞放在桌子上,走到老太爺身後,不輕不重地替他揉著肩膀。

這些都是做熟了的!

老太爺合上書籍,笑道︰「怎麼,你也是來做說客的?」

雨瀾听他口氣輕松,知道他心情甚好,便笑著湊趣道︰「孫女也是身不由已!」老太爺點了點頭,他自然知道雨瀾是誰叫來的。

老太爺嘆息了一聲道︰「我做官已經有四十年了,歷經三朝,整日忙于繁瑣的政事,竟將許多年輕時的愛好也丟下了!當年我未中進士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研究這些古籍善本!可你看這本孤本,我得了也有兩年了,竟然沒有時間親自看上一看……」

為了事業放棄愛好!雨瀾深深地表示明白,她笑著說︰「待您歸隱了,有的是時間去研究!」

老太爺哈哈大笑︰「你不是要來勸我的嗎?」

雨瀾吐吐舌頭道︰「祖父您心意已決,我就不浪費口舌了!」老太爺被她奉承得老懷大慰︰「就不怕沒了首輔孫女的標簽,嫁不到好人家去?」

雨瀾心想,我這里可有葉邑辰這個說出來嚇死人的王爺備胎呢,嘴里卻不敢這麼說,只是道︰「那富貴之家嘛,雖說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表面是風光了,內里不知有多累多苦;小門小戶的,雖然平平淡淡,但也未嘗沒有安樂幸福!何況現在朝中太子和趙王爭奪日趨激烈,與高門大戶結親,搞不好新皇登基清算,還要受了牽連呢!」

老太爺雙目射出一道銳利的光芒,不由嘆道︰「老大老二他們,枉自活了這麼些年,見識竟連你也不如。」他不是不為孫子孫女們著想,而是覺得他的幾個兒子並沒有十分出色的人才,若是參與這場奪嫡之爭,難保日後不會大禍臨頭,自己去後,楊府自然是越低調越好。

可兒子媳婦們卻誰也不能領略他這番苦心。

又過了一日,皇上在乾清宮傳召老太爺,又是好一番挽留,奈何老太爺去意已決,皇上最終只得無奈下詔加官為太保,準許老太爺退休,卻不準他返回原籍,讓他滯留京城,皇上但有疑難,隨時顧問。

首輔告老之事終于落下帷幕。

二月十六,葉邑辰以平定西北的大功臣身份返回京師。皇帝命太子郊迎六十里,文武百官全都出城跪接。雨瀾想起自己第一次遇見王爺正是差不多的情形,差一點帶著曉月又再偷偷溜出府去。

只是她現在也算府里有頭有臉的小姐了,這樣出去,是斷然瞞不過太太的,只得熄了這心思。

皇上在武英殿設宴款待葉邑辰。葉邑辰如今功勞太大,實在是賞無可賞,皇上和滿朝文武絞盡了腦汁,最後終于想出了變通的法子。皇上允許葉邑辰在親王禮服的帽子上多加一顆東珠,除了葉邑辰的兒子以後可以襲親王爵,將來葉邑辰有了第二個兒子,也可以獲封為郡王!

這等恩寵,當真是世所罕有!

這道旨意一出,京師中所有的高門勛貴之家,凡是家中有適婚女兒的,無不盯上了晉親王府。

眼看著太後的喪期就要過了,王府不可能一直沒有女主人,晉王爺繼妃的位子,可比一般的王爺正妃的位子還要吸引人了。不論誰做了他的填房,只要生下嫡子,妥妥的就是一個郡王啊!

整個京師都已經陷入了瘋狂!

雨瀾听到這個消息也不知道心里是個什麼滋味。自從王爺回到京師,她就開始坐立不安,就是寫大字也不能平靜她煩躁的心情,明知王爺不能著急地請她過府一敘,可是那相思之情,挨得越是近了竟然反而越是強烈起來。

一連幾天,王府也沒有什麼動靜,雨瀾又是焦慮又是忐忑,幾乎有點恨上王爺了。若不是自己是個未出閣的女孩子,不應當表現得太過急切,她恨不得發個帖子請了葉邑辰過來才好!

這一日,曉月笑吟吟地跑進來道︰「晉王府的祈側妃發了帖子過來,說是新得了一架古琴,請姑娘過去賞玩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