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三章天龍護身神咒

()雖說這佛塔內方圓不過三十余丈,但此龍影卻好似身長千萬里,橫貫整個虛空。其渾身閃耀著刺目的七彩光芒,腳生九趾,通體三億六千萬龍鱗,呈周天之數。此龍身形矯健,透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力量感,一雙龍目更是透著至尊威嚴,俯視蒼生。

這便是龍祖的威勢!

龍祖乃是與仙祖佛祖一般,皆是天地始開,混沌之中孕育的大能。其以自身鮮血為引,化萬千神龍,安居在神秘的龍界之中。經過不知多少紀元的繁衍後,龍族逐漸昌盛,但其血脈卻是愈加稀薄。

且歷經無數的歲月,龍族逐漸形成部落和等級,其中擁有龍祖血脈的龍族便是部落中的王族,據說那八部天龍中的龍眾,便是幾支部落自龍界遷移至婆娑世界後被釋迦度化,最後做了那佛門八部護法之一。

而易敖身具龍祖血脈,可見其隱隱有著非同一般的身份。此時易敖看著身前那滴七彩鮮血,心中不禁想起母親臨終時告知自己其父親的蹤跡,父親名為易天生,且與大梵天有關,或者極有可能便身在大梵天中。

據明塵的記憶中記載,那大梵天乃是初禪三天之一,可謂距離欲界最近之地,不比無想天這四禪天,其中大•法力者多如芻狗,五台山此等門派不過是大梵天中天台宗的不入流的附庸之一,歷來五台山中若有弟子得證阿那含果,便需破碎虛空,到達天台宗于三禪天的天台禪院報到,收作內門弟子。其後若是修得巔峰,才可被納入天台宗,可見大梵天中佛門是何等盛況!

而易敖更是不禁打算著,日後若有機會,便要去大梵天中尋找父親,見一見自己這十二年來從未蒙面的至親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

但此時此刻,卻是有著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

只見這七彩血液一出現,圓空當即打出一道印訣,隨即這血液變化作一道七彩霞光飛入了易敖體內,同時圓空急忙喝道︰「明塵,速速煉化此血脈!」

「是,師尊!」易敖出聲應道,隨即再次捏起蓮花印,身上一股佛光涌出,在腦後化作一道法•輪,法輪之中隱隱可見五髻文殊的法相,卻甚是模糊。同時其體內,一股狂暴的力量席卷全身,識海之內,不斷響起萬千龍吟,好似要將自己的魂魄撕裂。

「嗷——」

但此刻識海虛空之中,一條身長十丈,通體雪白的巨龍出現,張口便吐出一聲龍吟,隨即那七彩血液亦好似感應到了什麼,原本狂暴的力量也緩緩平靜下來。那七彩血液便化作一股溫和的力量,滲透入易敖的四肢百骸,每一個精微之中。

伴隨著改變的發生,易敖便覺得明塵這原本有些孱弱的身軀逐漸強橫,雖說體型沒有絲毫變化,但肉身力量卻提高了十倍不止。

而佛塔之內,于圓空的眼中,易敖的身軀上緩緩浮現出一絲七彩霞光,在這霞光的氤氳下,後者身上竟慢慢浮起一層七彩龍鱗,伴著一股龍威緩緩在佛塔中出現。

其巔頂之上,兩個肉球慢慢凸起,最後化作兩只龍角,手掌也開始角化,變作龍爪,整個身形竟在一炷香的時間內增高至丈許,甚是高大。

「血脈煉身,我軀化龍!」

只見易敖忽而一聲高吼,隨即周身七彩光芒激射,伴著一聲通天徹地的龍嘯,整個人竟開始緩緩飛起,懸浮在半空之中。其竟在未證斯陀含果的情況下,便可御空而行,即使圓空也不禁臉龐之上浮現出一絲異色。

龍者,本有飛天之術,可呼風喚雨,從雲而行,易敖當初乃是人龍之身,但修為不足,故不可御空,卻在此刻以明塵之身,須陀洹果圓滿的修為,竟可擁有一來之境的本事,著實讓人吃驚!

「好,好,好!」圓空見此情形,連道三聲好,隨之袖中一道七彩霞光飛向易敖,同時開口道︰「此時不煉化這龍魂精魄,更待何時?!」

易敖見那霞光奔來,張口便將之吞下,但卻並未煉化這一絲精魄。此精魄乃是自易敖本身剝離出去的,可煉化入寶物之中,修成自身本命法寶,威能甚大,是故其並不準備煉化此物,留有後用。但卻是做足了樣子,以免圓空看出異樣,心中生疑。

終于半個時辰之後,易敖身上的七彩霞光緩緩消散,那龍角鱗爪慢慢沒入體內,身形亦恢復了原先那般羸弱模樣。其懸浮在半空之中,雙目睜開,金瞳之中七彩光芒一閃而過。同時身上一股威勢洋溢而出,竟有霸者之相!

但見其緩緩落下,隨即向圓空輯手拜道︰「明塵多謝師尊成全!」

「南無釋迦牟尼佛!」後者口道一聲佛偈,隨即應道︰「此乃爾無上佛緣,為師不過是助你得道而已!如今你便可歸去,將那天龍護身神咒好好琢磨,此咒畢竟乃是八部神眾的護身法門,玄妙非常,望你早日有成!」

「還有——」忽見圓空話語一頓,隨即面色有些擔憂地言道︰「雖說你現在身具龍祖血脈,又修煉成了智慧法•輪,即將參悟天龍護身神咒,可謂底蘊厚足,難有人比。為師觀你不日便可證得斯陀含果,但證果之時便有住劫臨身,為師雖相信此劫于你而言不足為慮,但你還需謹慎!」

易敖聞言,雙手合十,作一佛禮,言道︰「徒兒知曉,還請師尊放心!」

「嗯,去吧!」圓空擺手言道︰「為師希望來日見你,已入一來,這監院之中便將為你立起第十八座佛塔,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易敖辭過圓空之後,轉首瞥了一眼地上自己原本的肉身,心中不知思量著什麼,卻未有絲毫表情。隨即便轉身離開了佛塔,臨去之前,還按照明塵的習性,向佛塔鞠身一拜。隨之向僧舍歸去。

葉斗峰中,未入一來之境的弟子,只可住在僧舍之中,每日聞鐘而起,听鼓而眠,箋響上殿,梆響過堂。而若未結須陀洹果的僧眾,更有諸多瑣事,如砍柴挑水,為佛龕獻淨水,燃點佛燈等等,繁不勝舉。

如明塵這般,須陀洹果已然圓滿的弟子,雖說還算自在,卻也難比監院之中清修的長老和佛子。

緩行不過一炷香的時間,易敖便已來到這監院的出口之處,雖說如今其已然可以御空而行,但卻並未施展此法門。莫說其欲要運用此法,需變化作半龍之身,太過惹人注目。便是這監院之中的石景,也看得易敖心中咋舌,欲佇步賞之。

但此刻,監院石園之外,那巨碑下卻是有一人好似早已守候多時,見得易敖來到,此人隨即口道一聲佛偈,出口笑道︰「明塵師弟這一去想不到便過了十二日,為兄還以為師弟龍魂煉魄之事出了什麼變化呢!」

此人不是他人,正是那明塵的師兄——明智!

易敖卻是見得這明智心中一陣冷笑,自明塵的記憶之中,其亦知曉了葉斗峰中監院的局勢,可謂同席之間難有真情,皆是互相算計,甚有人者,若有機會便出手相向,奪人性命,此等情況時有發生,是故這般歲月中,葉斗峰內除住持外只有十七人得證一來。

可笑的是,在明塵的意識中,自己的師兄對自己可謂百般照顧,昔日若是師尊無暇,亦是這師兄代師傳教,二人之間親近非常。甚至明塵還以為,假若自身得證斯陀含果,其還妄想隨明智出山去降妖除魔,救濟眾生。

但易敖哪會如明塵那般幼稚!

其自出生起,便隨母親四處浪跡,奔走四方。凡塵之事,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人情叵測可謂見得無數。哪會被明智這些小把戲所迷惑,對方所作所為,起先還可真是將明塵當做師弟,悉心傳教,以博得圓空歡喜。

但隨著明塵年長,其天資也逐漸顯露,前者對之愈加在意起來,特別是圓空遠行普陀的這一年中,明智多次視明塵的眼神中都閃過了殺意,卻不知為何,未有出手。而如今,自己這位天才師弟即將得證斯陀含果,想必明智已然坐不住了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