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時,江火嫁入王府已有兩個月左右,體內蠱蟲除了前一個月需日日喂養外,到了第二個月,便不需要每日都喂了,隔兩三日便可。也正因如此,江火在不用侍寢的日子里,便基本不回來住了,直接住到了耶律南在外購置的宅里。
君世覺得不太舒服,曾旁敲側擊地提醒她,耶律南終究是個下人,而且是個男人,男女有別,你一個嫁了人的女人,怎麼能夜不歸宿?
江火卻覺得無所謂,耶律南辦事很細心,外面購置的宅子被他收拾的非常干淨,知道她經常來此辦公,特意給她整理出了一個房間。而且那離店鋪近,環境又清幽,更多時候她更樂意住在那里。
一回兩回還好,次數多了,君世就十分不悅了。
這一日,他與心月復在寢宮談事。近來,鄭國開始蠢蠢欲動,派兵駐扎在了楚國邊境處,時不時去騷擾兩下,惹得楚帝大怒,卻又不敢輕舉妄動。
當年天下狼煙四起,群雄逐鹿,二十年前壺口江戰役結束後,天下版圖重新割據,持四國鼎力局面。楚國佔據了西燕、中東一帶小國。晉國統一了南方,齊國壟斷了北方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唯有鄭國,在開元大帝毓鐘的帶領下,版圖擴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東海、遼東,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皆有他大鄭的管轄土地。
這個國家被鐵血皇帝毓鐘帶領著,崇尚武力與鮮血。鄭國男兒人人都以參軍為榮,國家軍隊機構成熟,部隊實行機械化、鐵血化,城牆堅不可摧,武器先進、擁有其它國家從沒見過的超威力火炮。
四國雖說是鼎力局面,互不相擾,可天下人都知道,四國中鄭國實力最強,開元大帝野心勃勃,曾在天朝祭天儀式上說過要統一四方,建立一個完整的強大的王朝。
「但他最後卻沒有做。五年前準備兵發晉國,軍隊都已駐扎在城外了,只等他一聲令下,結果,毓鐘卻了沒任何消息。」君世的手指細細描繪著地圖,輕聲問手下,「你可知是為了什麼?」
手下叫楊寧,跟隨君世多年,搜集各國情報,自然多少也了解,說︰「屬下曾听聞,五年前鄭國王宮內發生了一件……秘事,開元帝的寵妃在寢宮內放了一把大火自焚了,開元帝傷心過度,跟著大病了一場,康復後也失魂落魄了很久,直到近些年才有所好轉。」
君世笑道︰「你可知道那寵妃姓甚名甚?原是何人?」
楊寧猶豫了片刻,遲疑道︰「那寵妃姓霍,名蓁,南屏半江人士。」
君世搖搖頭︰「世人眼里她是開元帝的寵妃,名霍蓁,其實不過是個幌子罷了。楊寧,我說一個人,你必定記得,江火。」
楊寧大驚︰「那位驍勇善戰的女將軍,當年壺口一戰大敗三國軍隊,而不死上一兵一卒的奇人。您是說……」
君世點頭。
鄭國有名奇人,名江火,南屏山半江村人士,跟著毓鐘打天下,此人驍勇善戰,足智多謀。無論是帶兵征戰還是朝內權術,都被她輕松掌控于鼓掌間。當年毓鐘只是個不得勢的二皇子,被皇後與太子排擠到塞外攻打突厥,征戰漠北,皇後有心置他于死地,故意派人銷毀了送去的糧草。
漠北干旱,百里之內無人煙,前有敵兵後有虎狼,若不是那位奇女子,二皇子早已埋骨黃沙。
「她是怎麼做到的?」
「她向毓鐘獻了一計,出其不意夜襲敵國軍營,銷毀了對方的糧草。對方沒了供給,自然不敢再跟他們耗下去,只好退兵,而那女子,跟著毓鐘那些年,在鄭國早就建立了一座龐大的經濟體系。大到何種程度……」君世用手在鄭國版圖上輕輕畫了一個圓圈,「全國上下,從口糧至衣食住行,皆被一條看不見的鎖鏈控制著,而握住這條鎖鏈的人,便是她。」
「毓鐘大敗突厥後,回朝內斗,又是這名女子,明里暗里替他處理掉了所有有異心的人。不僅如此,如今鄭國威懾天下的火炮便是她發明的。可以說,鄭國如今能如此強大,最大的功臣,是她。到最後,開元帝順利上位,她功成名退,交出了手上所有的軍權與商會體系。」
楊寧大駭︰「既如此,她怎會自焚?」
君世冷笑︰「帝王之心。」
伴君如半虎,就算是跟著你一路從尸體堆里爬出來的功臣,又如何?還不是一個殺字?歷史上這種事發生但多了。
「她很聰明,知道這個道理,因此開元帝一登基,她就立刻主動交出了手中的軍權。」
「那怎麼還會?」
「開元帝不會相信的。這樣聰明的人,怎麼會一點後路都不留給自己?這樣聰明的人,若不能再為自己所用,楊寧,你覺得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
楊寧思考片刻,臉色瞬間暗沉,惡狠狠道︰「不為我所用,必誅。」
君世點頭︰「便是這個道理。但最後開元帝卻沒有殺她,恐怕也是因為忌憚她曾經在軍隊里的威望,後便讓她改名換姓,納入了後宮,從此深宮不見天日,一點一點剝蝕掉她的權利,將她漸漸逼至死路。」說到這,他微微嘆息,言辭間竟有些許傷感,「她的死,說到底,不過是因為一個情字。」
情字,是英雄的墳墓。
成大事者,切記無情,多情只會自尋死路。
鄭國駐扎在楚國邊境,狼子野心已十分明顯,楚國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忌憚著他們的實力。兩軍就這樣僵持著,若是沒一根名為「起戰」的導火索,少說也要半年沒有動靜。
而這次機會,則是他們順利離開楚國的好機會。
君世指著地圖上的齊國,笑道︰「這根導火索,就由齊國來點燃吧。」
楊寧離去前,不知想到了什麼,突然問道︰「公子,屬下斗膽問一句,若你是開元帝,當年會殺死那位將軍嗎?」
君世幾乎連想都沒想,就毫不猶豫地說︰「不會。」他頓了頓,說,「這樣的人,能夠擁有,是我的福氣,是百姓的福氣。我若是那開元帝,必好好珍惜她,讓她永遠都坐在我身邊,同我一起治理這個國家,開拓太平盛世。」
楊寧離去。
君世靠在椅子上,慢慢陷入了沉思。
其實,他在年幼時,曾與那位將軍有過一面之緣。
這也是他當日在妓院,一听見老鴇報出「江火」的名字時,當即一擲千金買下她的原因。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