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三十二章人的共性 (求點推收賞評)

楚懷王是我國歷史上面一個著名人物不假——

但是楚懷王的含義有著兩個,一個是愚蠢,一個是悲劇。

所以如果有人向你打招呼,「今天你楚懷王嗎?」千千萬萬不要答應。

之所以後面的義帝會繼承楚懷王的稱號,那是為了表示復仇的意願。

無獨有偶。

普法戰爭,1870∼1871年普魯士同法國之間的戰爭。因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普法兩國之間關系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俾斯麥發表了挑戰性的「埃姆斯電報」,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宣戰。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拿破侖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4日,巴黎爆發革命,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但普軍仍長驅直入,包圍巴黎。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兩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26日,雙方在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結束了法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這一次,法國戰敗,普魯士戰勝。

雙方在凡爾賽簽訂了和約。

後面便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簡稱一戰)是一場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間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卷入這場戰爭。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場戰爭被稱之為「世界大戰」。由于主要戰場在歐洲,故中文又常稱為「歐戰」。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國、奧匈帝國等國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意大利、中國北洋政府等則屬協約國陣營。中國于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700億美元。戰爭的導火線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其中又以西線最慘烈。

這一次,法國一方戰勝,普魯士也就是後來的德國一方戰敗。

一戰之後召開了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在西亞、太平洋等地的矛盾。《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德國,從而對德國實行條件極為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德國失去了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德國被解除武裝,德國的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不準擁有空軍。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最後戰敗,但德國的元氣並未受到過大的傷害,工業體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國本土並未受到戰火的波及,而且《凡爾賽條約》過多考慮戰勝國的利益分配,完全沒有考慮戰敗國自身的利益,加上條約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奪本質,使得德國國民對強加給他們的條約有極強的抵觸和反感情緒,引發了德國民眾強烈的民族復仇主義情緒。日耳曼民族為了擺月兌《凡爾賽條約》的桎梏,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在德國你爭我奪,顯得尤為激烈,這為德國成為一次新的大戰提供了條件。結果德國在希特勒的納粹黨的領導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為了復仇,在法國的強烈要求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合約同樣選擇了凡爾賽。

所謂的凡爾賽條約就是在凡爾賽簽訂的條約。

簽訂凡爾賽條約的地方在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法文︰audeversailles)位于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作為法蘭西宮廷長達107年(1682-1789)。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為了滿足復仇的快感,法國方面甚至要求在同樣的地方與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

可見,有些事情,完完全全的是人的共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