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種武器,第一卷聖刀五十四章了歸結關聖刀
第五十四章書君歸結關聖刀
于進士鄴《書情》詩有曰︰
負郭有田在,年年長廢耕。愛琊殘璩欲磨秋鏡淨,恐見白頭生。
未作一旬別,已過千里程。不知書與劍,十載兩無成。
進士《還家》詩又有雲︰
為客憶歸舍,歸來還寂寥。壯時看欲過,白首固非遙。
獨酌幾回醉,此愁終不銷。猶殘雞與犬,驅去住山椒。
《春過函谷關》亦曰︰
幾度作游客,客行長苦辛。愁看函谷路,老盡布衣人。
歲遠關猶固,時移草亦春。何當名利息,遣此絕征輪。
方玉香撫模著懷中的關驥,悲喜交加,潸然淚下之余,不由輕輕地嘆了口氣。
杜韋娘和王婕妤撫慰之余,也難免哀傷悲戚。
這世上,很多事情和問題,本就是這樣子的。
人間有苦,生離死別。
萬里不歸,數載苦辛。
張滄瀾和嚴鐵歆頻頻向種無忌舉杯,誰也看不出他們的面上,究竟是什麼神色和表情。
王子安看了看感慨沉思中的關定,又看了看直立壁間的青龍偃月刀,不由會心地笑了笑,笑完了才輕聲道︰「賢佷的關聖刀,已可算是整個三國故事中最為著名的兵器,甚至被尊崇為中華古時第一冷兵器,可謂威力無比、出神入化、氣奪陰陽、非同凡響。」
關定喝了杯酒,也嘆了口氣,才慢悠悠地道︰「晚輩不才,只怕會辱沒了先人傳家之物!」
王子安也不以為意,更不回答關定這句話,沉吟了許久才慢慢站起來,撫模著關聖刀身道︰「青龍偃月刀乃武聖人、漢壽亭侯、蜀先主五虎上將關羽關將軍所使用的兵器,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艷鋸。關將軍用其斬殺的文侯武將、奸邪悖佞,也不知已幾許,所以後世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刀、關王刀。」嘆了口氣,他才接著道︰「關將軍故去後,青龍偃月刀被東吳將領潘璋奪走。《》直至後來,關將軍的兒子,尊令祖關興殺潘璋為乃父報仇,方始奪回這柄大刀。因此,關武聖和青龍偃月刀,便被互相視為彼此象征。此刀在賢佷的手上,無疑已得到了發揚光大,所以又有了‘關聖刀’之美譽。」
關定又嘆了口氣,才笑著道︰「青龍偃月刀,昔年與丈八蛇矛相媲美,它們先後成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揚名天下。使用過它的人,有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愛將——「美髯公」岑彭。而最著名的,當屬吾祖武聖人——關羽公,一個義字當頭、不畏生死的大英雄、真豪杰。」
關羽公,一個義字當頭的英雄豪杰,他的後人,「小關二哥」關定,豈非也一樣呢?
王子安道︰「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此刀,實際上也成就了蜀先主的霸業。關聖刀本就像是擁有靈魂的東西,它無疑也會自己去選擇自己的主人!擁有著無與匹敵的巨大力量的同時,也擁有著最完美、最適當的主人,兩者俱全,它的氣勢和威力,才能得到最大極限的運用和發揮!」
關定道︰「青龍偃月刀成名的第一個瞬間!無疑也讓所有人見證了它的威力!也許這種超凡月兌俗的快感,我們暫時還難以完全體會到!但這之後的斬顏良、誅文丑,可以說不單是此刀的又一大戰績,簡直也就是青龍偃月刀與先祖的完美配合!一人一騎,能走千里,過五關斬六將,或許這種功績,也只有青龍偃月刀才能做到,這也就是青龍偃月刀真正的實力!」
王子安道︰「傳說中,天下第一鐵匠,只選月圓之夜打造青龍偃月刀。此刀出爐之時,驟然間風起雲涌,天地為之色變,從空中滴下一千七百八十滴鮮血。術士們分析認為,那是青龍的血,所以此刀才有了「青龍偃月刀」之名,同時坊間也有了‘青龍偃月刀要殺一千八百八十人’之說。但是,這把刀後來果真誅殺一千三百人,斬首四百八十人,通過一千七百八十人,豈非也正印證了術士們的詭異之言?」
關定轉而道︰「據說,劉、關、張三位先祖,曾獲鑌鐵一千斤,吾祖雲長公以之打造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又有一奇名曰「冷艷鋸」。故而坊間亦有傳說,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冷艷者,冷而驚艷也!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又有詩說道︰‘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寶刀英雄,英姿勃發。」
王子安道︰「青龍偃月刀與赤兔馬,共同成為關武聖的辨識標記。前人亦嘗有雲︰‘只見雲霧之中,隱隱有一大將,面如重棗,眉若臥蠶,綠袍金鎧,提青龍刀,騎赤兔馬,手綽美髯……’。此中情節,是多麼的威武、顯聖、豪氣干雲,這也讓關武聖義薄雲天的高大形象,漸漸地深入了人心。
關定道︰「刀挑錦袍、單刀赴會、失刀奪刀,真可謂是一波三折。」
王子安道︰「另有說法,關武聖年輕的時候,武藝超群,只恨沒有一把稱心如意的大刀使用,于是,他將附近幾個莊上打造兵器手藝最好的師傅請到關家莊計議,為他打一把最好的大刀。其中一位老師傅就問他老人家︰‘不知關壯士要哪一等的大刀?有鐵刀、鋼刀、純鋼刀、柔鋼刀、青鋼刀、寶刀六等。鐵久煉成鋼,鋼久煉柔純,再煉成青,更煉成寶,一般人只會打造鐵刀與鋼刀,至于純鋼刀,打造十把要壞九把,柔鋼刀,打造百把要壞九十九把,至于青鋼刀、寶刀就算世間稀有的珍寶了。’听完後,關武聖就說︰‘關某要把寶刀。’師傅們听後都搖頭吐舌。但由于關武聖‘不管打壞多少把,都由我一人承擔,不少分文。’這句話,幾位師傅才最終同意共同出手打造此刀。
關定道︰「煉刀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煉到最後一火時,夜幕低垂,天已黑了,一輪皓月當空,突然爐火迸出雪亮的毫光,直射天空,老師傅大喊︰‘快躲開,刀要炸了!’這時,天上有一條青龍經過,被毫光擊中,毫光將青龍攔腰斬作兩段,隨即退回刀內,龍血霎時遍染刀頭。刀身雖然沒有炸開——青龍偃月刀則煉成了。」
王子安道︰「在那崇尚武力的烽火亂世,這樣的戰績,青龍偃月刀的持有者,無疑已成為世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他,就是關武聖人。英雄的故事,總是流芳百世、千載述說。于是,青龍偃月刀和逝去的關武聖一起,便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人與物之神話。」
關定道︰「這世上,但凡美好的事物,往往就有如水晶般堅固無儔。人們一旦對某人某物產生青睞有加的情愫,便為之賦予百般想象,千重思慮,這也正如愛情,兩者間的道理,似乎也差不了多少。」
王子安道︰「關武聖手提青龍偃月刀,身跨赤兔寶馬的高大形象,本就早已深入了人心!」
無論你是否珍惜,人生旅途,就只有這麼簡單……
別太計較人生的甘苦,那都是生活對人的教誨,和燻陶。
懂得愛的人,會愛的人,才是有真正有靈魂的人
幸福就像紙張的兩面一般,一面是喜,一面是憂;一面是苦,一面是甜,一面是甜蜜,一面是哀愁……
那些迷失自我的孤獨兒,會帶著一路的疼痛,和淒厲,在黑白的剪影里掙扎,徘徊,然後才活著……
也許這世上,還有種被稱作浮躁的東西。
這種浮躁,源于自己對物質世界,和既得利益的不斷追求,所以人,才會如此,才會浮躁,以致最終亂了方寸,讓他們自己,也不禁有些鄙視起自己來。
其實,每個人都一直在渴望著,自己並不是一個俗人,至少表面上不是。
每個人都向往那種——即便是站在人群中,也能被一眼發現與眾不同的真性情,當然,他們心里想的那種外在的與眾不同,指的通常就是靈魂,或者只是靈魂的一種外在表現。
生命是初生的無知、少年的天真、青年的成熟、中年的練達、老年的憤世疾俗,過程中的百折不撓。
生命是余暉襯夕陽、青松立峭壁、萬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陽春映白雪、四季百華遮夕陽……。
生命是寶刀快馬、金貂美酒、冷月孤歌的漂泊,是荊棘橫陳大道上的一往無前,是……。
可是,人們有沒有曾問過自己,你懂得怎樣去善待生命麼?你又為善待生命,做過什麼、付出過多少?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人物。平凡的、不平凡的,都曾站在人們腳下的地方,苟延著、殘喘著、生活著。
哭過、笑過、愛過、恨過、傷過,痛過……也曾立下驚世偉業,也曾一生碌碌無為,也曾對酒當歌,也曾長歌當哭。
但人,最終必將化作的,不過是腳下的一堆黃土、半點埃塵、十分淒色、百般無措、千種無奈、萬億惆悵……。
那溪流間閃閃翻騰的柔紋和漣漪,莫不正附著無數不屈的精魄、不死的魂靈?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曰不見兮,思之如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相思相見知何曰?此時此夜難為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一生之中,難免要經歷無數次悲愁困苦,來了的,之間多了許多的快樂,無意中彼此都會付出真情。
走了的,如一顆顆流星,有意無意的永遠消失在人們心屏里,給人們的心靈,劃上一道刻痕。
這道刻痕,有深有淺,卻讓人們永遠無法抹去。
所以我說的第一種武器,並不是關聖刀,而是情義。
情義,如遠天之驕陽,雖遙不可及,卻照徹穹窿。
但它雖遠在天邊,卻明明就近在眼前。
情義,不單是一種武器,也是一種力量。
一種撼莫能動、無可匹敵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