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現在不同了,有些女人不得了,她們有了地位也就有了話語權,愣說她生不出兒子歸咎其男人的問題,追究男人的肚里沒了y全是x了……實則相當謬矣!生男生女的關鍵還是女人的問題,是女人體內酸堿度的問題。♀堿性利于形成男兒,酸性利于形成女兒。就是說,生男生女要看嬰兒坐胎時母體內的酸堿性程度。女人一般只有一粒種子,而男人的xy億萬之數。億萬xy當然分為「男」「女」兩類依然億萬之數。
堿性使前者活躍故易成男胎;酸性使後者奮勇故易成女胎。好了,那些在內陸生不出兒子的人們,他們跑到神仙島或者羊角灣那些地方呆上三年兩載,兒子也就生出來了。原因是,她們在那兒懷孕坐胎,堿性物質非常豐富,物競天擇,非常容易挑到那顆生成男兒的種子哩。
那麼,那些長年累月作業在鹽堿灘涂的主兒,那些世代居住神仙島、羊角灣的人們……他們生養的後代豈不都是和尚蛋子起碼也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不會的,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那里,父體母體都已完全適應,體內的酸堿程度始終平衡,所以男女比例也保持了平衡。內地人體內酸堿度本來是平衡的,突然來到強堿環境,原有的平衡度就被打破了。♀因此,多數人突然來到強堿環境,生兒子的機會就大大提高了。
酸堿並性和諧才能屬性穩定,卻也隨著季節、飲食、情緒甚至人的疲勞程度而變化。歸根結底,酸堿性的變化是生兒育女的關鍵。君不見,生活之中實例極多,有些大款大腕跟老婆生活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讓他們的女人連串地生下大堆的丫頭片子,但是一不小心換個情人小秘兒什麼的,沒想怎麼著呢,卻偏偏生出兒子來了。這是因為,人在偷情時往往富有激情,情緒的變化影響了體內的酸堿程度。所以,他們說,世界上的「偷」都是丑陋的,唯有偷情才是美麗的。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實不然,男人同時撒下「瓜」和「豆」的種子,酸地易得瓜,堿地易得豆。要得瓜,施點酸性基肥;想得豆,用些堿性基肥。譬如用一大缸清水,有錢的可以建一座泳池盛滿清水,如要瓜加些醋,想要豆加些堿,夫妻沐浴,持之以恆。天長日久了,酸地堿地培育好了,沒有不隨人願的道理。天道就是這樣改變的,人定勝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常言所說的「酸兒辣女」又是怎樣的想象和解釋呢?凡事只有平衡才能舒適,只有中和才能平衡,才能穩定而長久。人體內部也是一樣,就酸堿而言,只有酸堿平衡才能舒適。女人懷了男孩兒,體內堿性濃度增大,需要酸性因素來中和,否則,母體就會感到不舒適;如果女人懷了女孩兒,體內酸性濃度增大,需要堿性因素來中和,否則,母體也會感到不舒適。僅說酸兒辣女,女人懷了男孩兒需食酸性食物,懷了女孩兒需食堿性食物,而「辣」正是強堿因素。
十分可笑的是,有的女人懷孕了,幻想著生兒子,就天天憋著勁地吃醋吃酸,折騰得夠戧,可惜晚了三秋,黃瓜菜都涼了。可是,話要說回來,硬性改變土壤的酸堿性質,如同破壞種子的天性一樣,是非常危險的,容易長出畸形變種的瓜和豆來。人也一樣,小心生出一個渾渾噩噩的畸形呆少爺、傻大哥來,即使有了後代也是反受其禍矣!
有的人吃不到葡萄就罵葡萄太酸,吃不到海鮮就說海鮮太咸,所以他們經常別有用心地說人類啊,男人啊,女人啊,禽獸不如啊。比如鳥兒,交配一次產卵一次,除了生兒育女從不亂婬;譬如豬,每年一次發情、交配、產崽,除了生兒育女從不亂婬;狗狗也是只在春秋季節各有一次交配,除此季節外從不亂婬。禽獸交配純粹為了傳宗接代,然而人類就不同了。本來,上帝根據女人周期,讓其一月一次已經比那禽獸寬松好幾倍了。
但是,人類強權,食欲旺盛,成天海吃海喝撐得肚子膨脹,營養過剩就要發泄,男女勾當就會特別頻繁,直到沖破道德底線、法律底線,形成了職業嫖客、職業娼妓,看是摟香抱玉,實則掙命作死。可見,就是不論節操,只從維護自身健康的角度,咱們人類還真是禽獸不如哩!
前面所說,女媧既為天神,何以再行修道?談到修道,古往今來,天地人間,沒有生靈不修道的。修道的目的是為了得道。得道者受獎賞,無道者遭貶罰。人類修得人道只為人,修得仙道升為仙,修得神道升為神,修得天道將長生永存,與日月同壽。
白素貞以蛇為仙,蒲松齡以狐為仙,依次類推無可厚非。女媧娘娘創造人類,滅除惡獸煉石補天,治理水患傳播火種,創制勞動工具,制造生活物品,教人生兒育女,創立語言文字,等等等等,終于修得大道神道,所以回到天上神殿繼續修研天道去了,此所謂「道無窮學無止」……
反之,不修正道修反道,叫做無道。神仙修無道,必將罰墜凡間世俗;人類修無道,必將貶罰鬼怪妖邪,鬼怪妖邪修無道,再將貶罰魑魅魍魎;魑魅魍魎修無道,必將淪落魚蝦蛇蟲,魚蝦蛇蟲修無道,必將成為枯樹爛草,直至泥土塵埃。
修者學而研之,道者術也。女媧修天道,官貴研究權道,教師研究學道,工人研究技道,農民研究農道,商人研究商道,藝人研究藝道,兒童研究玩道。人們都知道,修道得道可以天堂,修道不成則墜地獄。但是,修道是萬分辛苦的,那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所以看似修道的人很多,但是修有道的極少,修有道又半途而廢的更多。當今時代,凡修道者,莫不損人利己,大都修成了歪門邪道,產生了極多相反于人們期望的現象。
譬如︰走邪道的多,走正道的少;走後門的人多,走前門的少;戀愛的多,結婚的少;溺愛子女的多,孝順父母的少;損公肥私的多,公而無私的少;沽名釣譽的多,腳踏實地的少;弄虛作假的多,襟懷坦白的少;劫財的多,懲惡揚善的少;幸災樂禍的多,樂善好施的少;見死不救的多,見義勇為的少;貪得無厭的多,清明廉潔的少;賣官粥爵的多,體恤民情的少;趨炎附勢的多,剛直不阿的少;坑蒙拐騙的多,誠實信用的少;假冒偽劣的多,貨真價實的少;大吹大擂的多,默默無聞的少;冤獄多,鐵案少;上班的人多,工作的人少;賣文章的多,寫文章的少;搞研究的多,有成果的少;學而不厭的多,誨人不倦的少……單是這學而不厭,也是要批判的。莘莘學子,孔孟之徒,看似修道而披肝瀝膽,實際上無道嘔心瀝血,樹雄心立壯志,不達功名死不休……總而言之,歸根結底,其修道之目標,還是毫不利人專門利己。
天理彰彰,道業昭昭;芸芸眾生,千姿百態;人有五官,相從六類。官有正偏,命以相隨︰五官皆正者,帝王之命;四正一偏者,將帥之才;三正官兩偏者,良厚之人;兩正三偏者,三教九流之輩;一正四偏者,偷雞模狗之徒;五官皆偏者,都是可殺可剮之賊也。大命自天生,人群分六類。清平世界,真命王侯如黃土;殃殃亂世,草莽英雄成霸業。勾心斗角損其內,無修道業壞其形;內涵損則德性叵測,五官損則形行無端。亂世當中,人之五官受損而官相下移隨之命相隨之下移也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