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雲裳也是累得氣喘吁吁,再不顧蕭蕭,也跟著那趙氏兄弟二人朝大山跑去。待得雲裳跑遠,蕭蕭刀身之上的重量也漸漸地消失。
三人互相對望了一眼,蕭蕭突然說道︰
「十一叔,您先扶黃旦與風小姐回去,我與梵小姐先跟去看看。」
蕭乘風知道此時功力不足全盛時期的三成,幫不上什麼忙,便朝蕭蕭說道︰
「那你便先與梵仙子追吧,我將他們送到家,便來找你們。」蕭乘風說罷,走到風小姐身前,將她扶了起來,又扶起了黃旦,便朝蕭家走去。
蕭蕭看了梵音璇一眼,正好梵音璇也看向了他,不由一陣尷尬。
「梵仙子,咱們這便走了。」
「蕭少俠請。」
蕭蕭此時方才認真的大量了梵音璇的面孔,卻見梵音璇絕美的臉孔上帶著一絲紅暈,心中有些不解,也沒有做深究,便跟著三人的身影追了上去。
兩人一路追蹤,卻又到了當時黃旦與風小姐合戰白衣人的那地,而此時那臉部盡皆腐爛的白衣人竟然又轉回到了此地,顯然當時他的所有動作皆是演戲,目的只是引開蕭蕭,不使蕭蕭發現此地秘密而已,卻沒有料到寶物出世,竟然引發天象,眾人皆來搶奪。
此時大山之上,竟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漩渦,除了趙家兩兄弟,雲裳,蕭蕭與梵音璇之外,竟然還有一位風度翩翩的年輕男子,同樣是手持折扇,卻比蕭蕭之前見過的那劉公子與白衣人要強了許多,此時正與那爛了臉的白衣人對峙。
那白衣人見的幾人前來,臉色變了一變,突然一個縱身,跳進了那巨大的漩渦之中,眨眼之間便消失不見。
眾人看著眼前的巨大漩渦,也不知道是進去好還是不進去的好,畢竟里面是一些全然陌生的東西,也許有可能得到寶物,但是卻也有可能失掉性命。
數人正對峙間,突然那先到的手持折扇之人看了眼雲裳,又看了一眼梵音璇,驀然擊節道︰「不知道兩位哪位是靜齋弟子,哪位是珞珈弟子。」
梵音璇一楞,被這白衣人一提醒,突然知道了雲裳的身份。驚喝道︰
「你便是那盜了玉淨瓶,叛出珞珈山的弟子。」
那雲裳哼了一聲,並不答話,只是瞪了那白衣公子一眼,那白衣公子見雲裳看向自己,微微一笑,手持折扇,自我介紹道︰
「在下齊逢居,今日得見各位,何其有幸。」
但見眾人沒有人搭理,也不變色,稍稍苦笑,便又立與一旁,輕搖折扇,似乎是在等什麼人,蕭蕭見了那齊逢居的扇子,竟然與自己手中的扇子似乎是一樣的材質,稍感訝異,走到齊逢居的身旁,朝他說道︰
「在下蕭蕭,見過齊兄,不知道齊兄手中的折扇可否借來一觀。」
齊逢居一楞,顯然這個要求似乎比較奇怪,但是卻也沒有拒絕。
「蕭蕭兄弟想必是蕭家高弟,借扇一觀,自無不可。」說罷便將折扇替了過來。蕭蕭接過折扇,果見折扇的樣貌與自己的折扇幾乎一樣,只是扇面的內容略有不同而已,蕭蕭觀了一會,便將折扇還給了齊逢居。
不久,天上突然傳來兩聲鶴之聲,隨即天空之中出現了兩只白鶴,速度奇快,眨眼之間便已經到了此地,便有兩名少女從白鶴之上跳了下來,年齡大的大概十八九歲,小的則只有十五六歲,一著綠色衣飾,一著藍色服飾,容貌皆是甚美。
齊逢居見了兩人,臉露喜色,急忙迎了上去,朝那年齡較大的少女說道︰
「湯小姐,不料今日又見,可見緣之一字,著實能夠讓人千里重逢啊。」
蕭蕭見那齊逢居一見少女便大獻殷勤,分明是在此等待,還說什麼緣分不淺,著實讓人好笑,便忍不住微笑了起來,卻被那湯秀心身後的少女瞪了一眼。
「你這人,又跟來干甚,想追我姐姐,門兒都沒有。」這時那十五六歲的少女朝齊逢居言道。
「齊公子也是欲在此求一寶物麼?」那年齡稍大的少女喝止了妹妹,對齊逢居的殷勤並不理睬,但是卻也微笑著朝他說道。
「啊,正是正是。」齊逢居搖了搖扇子,此時正處秋季,不料齊逢居竟然已經出了一身汗。
「秀心受家中長輩之命前來,言說此地有一物與秀心有緣,因此來取,希望齊公子稍稍幫助一二。」
齊逢居听湯秀心如此一說,頓時精神大振,保證道︰
「秀心有命,逢居定當萬死不辭。」
便在他們說話間,山上又來了五人,卻是五位身著儒家服飾的人,當初蕭蕭在無稽山遇到了那流雲書院的人也赫然在列,五人來到漩渦旁邊,也不敢貿然進入,看著眾人,沒有說話。
「姐姐,別和這些膽小鬼在一起玩了,他們不敢下去,我們先下去便是。」那位十五六歲的少女此時又說道。
「嗯,既然如此,那便我們先行下去吧。」湯秀心一說完,便飄然朝大漩渦而去,另外一位少女也跟著進去了。
「秀心姑娘,等等我。」齊逢居向蕭蕭告罪一聲,也叫喊著朝漩渦而去,蕭蕭一見那湯秀心似乎是有恃無恐的樣子,稍稍猶豫一會,也自跳了下去,便在蕭蕭跳下之後,山上眾人也紛紛跳了下來。
蕭蕭入得漩渦,只見湯氏姐妹便站在前面,齊逢居警惕地看著四周。見蕭蕭下來,友善的朝蕭蕭打了個招呼,然後繼續警戒。
「齊兄,別再看了,這里沒有什麼危險的。」
齊逢居听了湯秀心的話,也不再朝四周打量,規規矩矩的立在湯秀心的身後,這時那湯秀心的妹妹輕蔑的看了蕭蕭一眼說道︰
「哈,終于敢下來了。」
蕭蕭听了他的口氣,大為不爽,手握刀柄說道︰
「你也不過仗著長輩的指點,知道入口沒有危險才敢下來的罷,還敢叫我膽小鬼。」
「我便是仗著師長的幫助,也要比你強多了。」
蕭蕭不再理她,自顧自的看著周圍,只見此地只是一個並不是很大的方台,前方橫著一座浮空的橋,大概一米的寬度,長不過兩百米,上面放置著許多木板狀的東西,周旁布置了一些稀疏的長不見底的木樁,浮橋與木樁之下便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浮橋對面卻是一個洞口,不知道有多深。
便在幾人察看地形之時,後來的人終于紛紛下了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