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2章 沒落貴族之間的互相傾軋(1)

一、竇嬰、田蚡其人?

竇嬰(?—公前131年),西漢觀津(今河北衡水東)人,字王孫,竇太後佷。吳楚七國之亂時,景帝任竇嬰為大將軍,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武帝初,竇嬰任丞相,推崇儒術,反對黃老學說,為竇太後貶斥。竇嬰後因與丞相田蚡交惡,遭陷害被殺。?

田蚡(?—公元前130年),西漢內史長陵(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人,歷任郎官、太尉。建元二年(公元前140年),劉徹登基,為漢武帝。同年,田蚡被封為武安侯;五年後,田蚡當了宰相。因與竇嬰爭奪相位結下仇恨,憑借自己的皇親優勢致竇嬰于死地。?

二、耿直少變,竇嬰仕途多磨難?

皇權是朝廷獨尊,那些敢于直言犯上,與皇帝作對的臣子大多沒有好結局。竇嬰雖是「君子宰相」,但因對上不順從,在宦途上沒開好頭,這就為他日後與田蚡之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竇嬰是漢文帝皇後堂兄的兒子,他的祖輩世世代代都住在觀津,是當地的一個望族。竇嬰為人寬厚、仁慈,喜歡結交朋友,他也有不少賓客。漢文帝時,竇嬰憑著外戚的身份而得勢,擔任吳國丞相,後來因病被免職,閑居在家。漢景帝剛剛即位,就任用他為詹事,管理皇後、太子的家事,他並不那麼樂意,很想找機會辭掉此職。?

竇嬰為人比較耿直,以至于有些不懂變通,對上多有冒犯。?

梁孝王劉武是景帝的親弟弟,他的母親竇太後非常疼愛他,並有心對他多加栽培,梁王也因此而躊躇滿志。有一年,梁孝王進京朝見漢景帝,景帝以兄弟關系的名義單獨為弟弟設便宴,竇嬰也參加了這次宴會。當時景帝還沒有確定太子,酒興正濃時,他隨便說道︰「我百年後(指死後)把帝位傳給梁王竇太後听罷非常高興,喜形于色。這時,竇嬰拿過一杯酒獻給景帝,並說道︰「天下乃是高祖開創的天下,帝位應當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的規定,皇上憑什麼擅自傳位給梁王?」景帝無言以對,竇太後則臉色大變,但又不知說什麼好,最後匆匆罷宴。?

從此以後,竇太後非常憎恨這個堂佷,竇嬰也借口生病而辭掉詹事一職。竇太後則趁機開除了竇嬰進出宮門的名籍,甚至不準他參加春秋兩季的朝會,免得他又惹事生非。于是,竇嬰閑居在家。?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吳、楚等七國叛亂,景帝考察到皇室和竇家還沒有誰像竇嬰那麼賢能,很想讓他統率軍隊平叛,于是派人把他從家中請出。竇嬰見到景帝後,堅決推辭,並且借口有病,不能勝任。竇太後也頗感慚愧。這時景帝說︰「國家有急難的事,王孫難道可以推卸責任嗎?」接著又是一陣好勸,竇太後也表示了歉意,並且也勸竇嬰為國家擔起責任來。竇嬰並不是對國事不關心,他也一心希望有所作為,在眾人的勸說下,他終于答應領兵東征。于是,景帝便任命竇嬰為大將軍,並賞賜黃金千斤。竇嬰把這些黃金陳列在走廊上、穿堂里,有大小軍官經過,就讓他們酌量取用。竇嬰還借此機會要求任用袁盎、欒布等閑住在家的名將、賢士,景帝一一答應了。?

竇嬰率軍駐守在滎陽,監督齊國、趙國兩個地區的軍隊,有效地與漢軍周亞夫的軍隊相配合,保證了平叛的順利進行。七國叛軍被全部粉碎後,景帝賜封竇嬰為魏其侯,把魏其作為他的食邑。一時有許多游士賓客爭相依附竇嬰。?

但竇嬰為人直率,他命中注定要多幾分坎坷和悲慘,雖忠貞不二,卻因不善權變,屢次冒犯聖上,所以落得宦途不順。?

第二年,景帝立栗太子,並派魏其侯擔任太子的老師。才過了三年,景帝想要廢黜栗太子,另立劉徹(即漢武帝)為太子。同周亞夫一樣,竇嬰多次勸諫都沒有效果,可見景帝決心已下。竇嬰見力諫不行,便第三次借口有病,隱居在藍田縣南山下長達數個月,許多賓客辯士來勸他,他們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但是沒有誰能勸動他回京城去。?

這時梁地有個叫高遂的說客听說此事,便跑去勸竇嬰道︰「能使將軍您富貴的是皇上,能使將軍您成為朝廷親信的是太後。如今將軍您擔任太子的老師,太子被廢黜,力諫而不能使皇上回心轉意,便借口生病,自己隱退,而不去參加朝會。前後互相對照起來看,您這明明是要張揚主上的過失。倘若太後和皇上都惱恨您,那您的妻子兒女可就會一個不剩啦?

竇嬰認為高遂的話很對,于是便出山回京,照舊參加春秋兩季的朝會。太後和景帝見竇嬰自己又回來了,也就沒有遷怒于他,但景帝已對他心懷不滿了。?

自從平定七國叛亂以後,竇太後對這個堂佷一直刮目相看,並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在桃侯劉舍被免相後,多次提議讓竇嬰擔任丞相一職。?

景帝說︰「太後您難道認為我是有所吝惜而不讓魏其侯擔任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老是沾沾自喜。他常常輕率隨便,難以出任丞相,擔當重任?

最終,景帝沒有任用竇嬰,而是任用建陵侯衛綰做丞相。?

三、圓滑靈活,田蚡借勢成氣候?

竇嬰與田蚡雖然都是皇親國戚,但田蚡卻在同等條件下使用了比較圓滑的手段,以退為進並巧妙地借助王太後的關系,使自己爬上了丞相的寶座,佔得上風。?

1.以退為進,田蚡主動承讓?

為了爭奪宰相之位,田蚡和竇嬰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態度。田蚡是以退為進,而竇嬰則是好大喜功。?

田蚡是漢景帝皇後的同母異父的弟弟,出生在長陵縣。田蚡為人工于心計,是個趨炎附勢的家伙。魏其侯竇嬰擔任大將軍、正當顯赫的時候,田蚡還只是個郎官,沒有什麼地位,于是他經常往來竇嬰的府上,陪從宴飲,跪拜起立像兒孫一樣,以獲取竇嬰的喜愛。到了漢景帝晚年,田蚡由于外戚的身分,也逐漸顯貴起來。田蚡善于言辭,博覽群書。王皇後認為田蚡有才德,便向景帝推薦,得到景帝的寵愛,被任用為太中大夫。隨著田蚡的地位提高,他開始不把竇嬰放在眼里。?

景帝逝世後,劉徹繼位。幼主新立,王太後又一切听田蚡的,田蚡便想借機大展拳腳。為了當丞相,田蚡很謙恭地對待賓客游士,推薦在家里閑住的名士,讓他們顯貴起來,想通過這種辦法來壓倒竇嬰等許多文武大臣,樹立自己的威信。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衛綰因病被免職,武帝醞釀著任命新的丞相和太尉。竇嬰和田蚡都想爭得這丞相的寶座,于是兩人都展開了競選活動。?

這時,田蚡的門客籍福勸田蚡道︰「魏其侯竇嬰很早就已顯貴了,天下的士人一向歸附于他。將軍您新近發跡,聲望比不上魏其侯,如果皇上用您做丞相,您一定要讓位給魏其侯。魏其侯擔任丞相,您一定會擔任太尉的。況且太尉和丞相的尊貴程度相等,您又有讓賢的美名,何樂而不為呢?」?

田蚡听罷非常高興,大大地嘉獎了籍福。其後,田蚡將自己承讓之意很委婉地告訴了王太後並暗示皇上,于是,漢武帝便用竇嬰做丞相,田蚡做太尉。?

籍福去向竇嬰祝賀,順便勸戒他道︰「閣下的本性喜歡好人,憎恨壞人,當今好人稱贊閣下,所以您能做丞相;然而,閣下也憎恨壞人,壞人就會毀謗閣下。閣下如果能夠兼容並包,那麼丞相的職位有可能保持長久;如果不這樣做,馬上會由于毀謗而丟官的?

竇嬰露出一臉的不高興,根本就不想听。竇嬰只為自己的暫時成功而沾沾自喜,卻不知道這背後有著更深的陷阱。?

2.同遭免職,沉浮無常?

朝中為官,對皇權的依附性非常大。官位的起落,不僅要看皇上的臉色,甚至還要看皇上近親的心情。?

竇嬰、田蚧都喜好儒家學說,因此,都推薦趙綰擔任御史大失,王臧擔任郎中令。他們將魯地人申公培請來講解《詩經》,出任太中大夫,想要建設明堂,宣明制度。他們又命令列侯們都回到自己的封國去,廢除關禁,按照禮制規定服裝制度,試圖用這些措施來實現太平政治。他們檢舉、譴責竇家和皇族中沒有品德的人,並開除其中一些人的族籍。當時有許多外戚是列侯,而且其中有很多人與皇室聯姻,他們都不想回到封國去,因此造謠中傷的話語每天都傳到竇太後跟前,使得竇太後對這批權臣感到不滿。更為嚴重的是竇太後喜歡黃老學說,推行漢初承繼下來的「與民休息」的政策。這種政策曾為漢初經濟的恢復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黃老之學已不適應統治的需要了,于是統治者開始尋求新的理論支柱。竇嬰等人堅決推崇儒家學說,貶低道家學說,這使得竇太後更加不喜歡竇嬰等人。?

竇嬰任相的第二年,趙綰上書漢武帝,詢問要不要把政務都一一報告給太後。竇太後得知這件事後,大為惱怒,當即罷免並放逐了趙綰、王臧等人;同時,她又對竇嬰和田蚡等人不滿,于是一一解除了他們的職務,另外起用柏至侯許昌做丞相,武強侯莊青翟做御史大夫。?

從此,竇嬰、田蚧都只得閑住在家里。?

3.威嚴就是權勢?

人在仕途,職位的變動是家常便飯,但那並不意味著自己的威嚴也將一落千丈,老虎即使掉進猴山也還得有老虎的威風。?

田蚡雖然不擔任官職,但因為王太後的緣故,仍然可以得到皇帝的親近與寵信,他在政務上提過多次建議,大多付諸實施並見了效。于是,那些趨炎附勢的官吏和士人都離開竇嬰而依附于田蚡,田蚡也一天天驕橫起來。?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竇太後去世,丞相許昌和御史大夫莊青翟由于喪事辦得不夠好而被免職。在王太後的極力舉薦下,漢武帝任用田蚡做丞相,韓安國做御史大夫。這樣一來,田蚡更為囂張,天下的士人和郡太守、封國王侯也就更加依附于田蚡。?

田蚡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他有極強的權力欲,妄圖壓服所有人。田蚡認為各國王侯大多年長勢重,而武帝新近登位,年紀很輕,自己以皇帝的心月復親信而擔任朝廷的丞相,如果不好好地整飭一下,用禮制使他們屈服,天下人是不會服服帖帖的。在這個時候,田蚡進宮報告政務,坐在那兒一談就是大半天,所說的皇上都听從。田蚡推薦的人有的從平民百姓一下提拔到二千石,皇上也沒有異議。田蚡以為幼主好欺,于是肆無忌憚地培植自己的勢力,妄圖把皇帝的權力逐漸轉到自己手里。?

但漢武帝可不是一般的弱主,他有著雄才大略,只是由于他還不能親政而不得不適當地忍讓,然而他也有生氣的時候。?

有一次,田蚡又要任用一批自己的親信為官,並一個個地對他們進行褒揚,武帝早就听得不耐煩了,便說道︰「您要任命的官吏完了沒有?我也想要任命一些官吏了?

田蚡听罷臉色一變,只得告辭了。?

還有一次,田蚡曾經請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盤劃給他擴建住宅,武帝生氣地說︰「您怎麼不干脆把武器庫也搬了回去」。?

田蚡看出皇上已經長大了,不能再膽大妄為了,從那以後,他才稍稍有所收斂。?

不過,田蚡又不願過早地失去自己的權威,總是尋找各種機會來體現自己的威嚴。?

有一次,田蚡召集賓客喝酒,讓他的長兄蓋侯朝南坐,自己則朝東坐。蓋侯有些不高興,田蚡看出來了,于是說道︰漢朝丞相的尊嚴,不可因為兄長的緣故而私自受到屈辱。?

自此以後,再也沒人同他爭了,田蚡也越來越驕橫了。?

四、各留王牌,抑制對方?

竇嬰失利,田蚡得勢,但互相誰也不能把對方怎樣。于是,田蚡想通過整治灌夫借以警告竇嬰。然而,灌夫手中握有田蚡謀反的把柄。田蚡不得不有所收斂,竇嬰也因此求得暫時的平靜。?

1.交錯了朋友等于走錯了路?

人一生不能沒有朋友,官場也是如此。朋友交對了,危難時刻可以化險為夷;一旦朋友交錯了,則會雪上加霜,甚至導致一敗涂地。?

竇嬰失去了竇太後的信任,更加被皇上疏遠,沒有了勢力,賓客們也漸漸離他而去,甚至于對他怠慢起來,只有灌將軍一人沒有改變原來的態度,一如既往地同竇嬰來往。竇嬰也暗自提醒自己要抓住這對自己有利的惟一關系。畢竟,在與田蚡之爭中,灌將軍與自己是一條戰線的。?

卻說這位灌將軍名叫灌夫,由于在平定七國之亂時冒險立功而聲名顯赫,吳楚叛亂被平定後,他也名聞天下,並被任用作中郎將。以後,灌夫又相繼做過丞相、郡守、太僕,位極顯貴,但他又多次犯法丟了官,最後就在長安閑住,長安城中的大人物沒有誰不知道他的。?

灌夫為人剛強直爽,酗酒撒瘋,不愛當面奉承。對地位在自己之上的皇親國戚和那些有權勢的人,只要不想對他們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凌辱他們。?

有一次,灌夫和長樂宮衛尉竇甫喝酒,由于禮節尊卑不恰當,灌夫醉後打了竇甫。竇甫是竇太後的弟弟,景帝恐怕竇太後處死灌夫,調派他擔任燕國的丞相。幾年後,灌夫又由于犯法丟了官,回長安閑住。不過,灌夫對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許多士人,越是貧賤,就越是敬重,跟他們平等相待。在大庭廣眾之中,灌夫常常推薦夸獎那些卑弱的幼輩,因此士人們也很推崇他。?

灌夫不喜歡文章經學,愛打抱不平,說話算數。凡是與灌夫交往的人,無不是杰出人士。灌夫的家財積蓄達數千萬,寄食的門客每天都有近百人。為了在田地園林里修築池塘,灌夫的宗族、賓客擴張權勢,在潁川郡橫行霸道。潁川郡的兒童于是唱道︰「穎水如果澄清,灌家可以安寧;潁水如果渾濁,灌家就要滅族?

灌夫閑住在家,雖然富有,但已失去了權勢,達官貴人和賓客也逐漸疏遠了他。等到竇嬰失去了權勢,也想依靠灌夫去批判、譴責那些先前仰慕自己而後來又拋棄自己的人。灌夫則希望依靠竇嬰去交結列侯和皇族以提高自己的名望。兩人互相援引,互相依靠,來往親密得像父子一樣。他們彼此投合,親密無間,大有相見恨晚之嘆。?

竇嬰和灌夫雖然過從甚密,但只能是兩個沒落貴族之間的對話,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2.巧當「和事佬」?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