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4章 唯上是從

在封建官場上,上司對下僚的好惡對于下僚的升降安危起著極大的作用。上司喜歡的下僚,就可能升遷得快;厭惡的下僚,則可能官位不保。就像《官場現形記》中說的︰「凡是做官的,能夠博得上司稱贊這們(麼)一句,就是升官的喜信因而,下僚對于上司的喜怒好惡極為看重,「得上官一笑則作數日喜,遇上官一怒則作數日戚」。為了讓上司喜歡自己,做下僚的大都掌握一條訣竅︰唯上是從。即絕對听從上司的,以上司之是非好惡為自己的是非好惡。有不同看法也不說,而只需唯唯稱是即可。?

清代官場上,這種唯上是從的風氣是極盛的。光緒朝《月月小說序》雲︰「一言發于上,‘者者’之聲哄然應于下,此官場也又有清人撰聯雲︰「著著著,祖宗洪福臣之樂;是是是,皇上天恩臣無事這種只知唯唯稱是,應聲蟲式的官僚,充斥于清代官場。英國人威妥瑪因久在中國,故對中國官場極為熟悉,他在日記中曾記述了自己所親見的清朝官吏遇事不敢陳說已見,而只知附和上司,唯唯稱是的情況。威孚瑪寫道,中國雖事權不歸一,但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見。在總理衙門中,每當外國使臣發一議論,中國官吏都以目相視——大臣視親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視舊在署的大臣。如果親王發言,則眾人轟然響應,如親王不說話,諸大臣便不敢先發言。有一次,威妥瑪自己到總理衙門辦理外交事宜,說了一句「今天天氣甚好」,無人敢應。有一姓沈的官吏忍不住應道︰「今天天氣確實好于是,王大臣又說︰「今天天氣確實不錯此時,以下各官轟然響應;由于清朝官吏唯唯稱是已成習慣,所以有時對上司所說的話根本不過腦子就附和,以至鬧出笑話。有一長官因嫌屬吏辦事不力而加以斥責,屬吏連說「是、是」,長官又罵屬吏為王八蛋,屬吏仍連說「是、是」。《官場現形記》中也寫了這類笑話︰某都司侍候洋人時只知說「亦司」(英語「是」),有一次他不慎弄壞了洋人的行李,洋人問他是不是偷懶,他答「亦司」,又問他是不是存心想弄壞行李,他也答「亦司」,結果挨了洋人的打。他很不服氣,說︰「我們官場上向來是上頭吩咐話,我們做下屬的人總是‘是是是’、‘著著著’,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規矩待他,他還心上不高興,伸出手來打人,真正是豈有此理!」?

下僚有時對上司的意圖並不那麼清楚,要想迎合上司,就要加以揣摩,同時,迎合上司意圖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套用上級公文中的現成文字。清人吳熾昌《客窗閑話》中借老幕友之口,道出幕友擬稿辦案時以套用上級衙門的公文來迎合上司意圖的情況︰「吾輩辦案,無不敘套,一切留心套熟,則不犯駁飭作者繼而指出︰這種處理公務時事事窺探上司衙門的意圖,即「無不敘套」的秘訣,誤盡了天下蒼生。?

清代官場上還流行著一條官訣︰「得罪小民,得罪朝廷,不得罪上司和鄉紳此訣也屬唯上是從一類。得罪小民,小民不敢造次。得罪朝廷,天高皇帝遠,責罰有時也無力,還能博得個「敢批龍鱗」的名聲。得罪了上司可不得了,上司會明里暗里處處整你,使你丟官受罰,身家難保。做下屬的一方面要巴結奉承上司,一方面又要貶低自己,以抬高上司。有一副趣聯,生動地概括了這種情況︰「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三十六天宮,與玉皇上帝蓋瓦;卑職卑職卑卑職,卑職萬分該死,死到十八層地獄,為閻王老子挖煤下官對上官自稱「卑職」源于元代,明清積習相沿,上驕下諂,無職不卑。?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