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章 忠心耿耿是獲得信任的首要條件

在中國封建社會,君臣一直是相輔相成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又必須通過臣輔來實現自己的統治。皇帝依靠大臣治理國家以鞏固統治,大臣則依靠皇帝的信任重用方可以施展才華以安居高位。?

公元前201年,劉邦打敗項羽,奪取天下,登上皇帝位,劉邦為了酬賞跟隨他南征北戰的文臣武將們,決定論功行封。然而,由于「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後來劉邦以蕭何功勞第一,首先封他為侯,食邑八十戶。同時,「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殊榮。劉邦對蕭何的封賞立即引起了他手下將領的不滿,他們喧然大嘩,憤憤不平︰「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面對這些有著赫赫戰功的將領們,劉邦說了一番既粗莽但又有哲理的話語。劉邦說︰「諸君知獵乎?」眾將答曰︰「知之又問︰「知獵狗乎?」回答︰「知之劉邦嚴肅地說︰「夫獵,追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听後,個個面面相覷,無敢再言。?

劉邦對蕭何的行封與評價,是十分公允的。蕭何在輔佐劉邦定天下的事業中,確實建立了卓越的功勛。君臣兩人在創建和鞏固漢王朝的過程中,一直相輔相成、配合默契。?

遠在劉邦尚未發跡時,蕭何作為秦沛令主吏掾就多次周濟劉邦,救劉邦于困境之中。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蕭何又佐劉邦起事響應,擁立劉邦為領袖。在近三年的反秦戰爭中,蕭何不離劉邦左右,日夜操勞,謀劃軍務,督辦眾事,是劉邦最有力的輔佐之一。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統帥起義軍攻佔咸陽,秦王子嬰投降。起義軍一入咸陽,諸將就紛紛涌向秦府庫,掠取金帛財物,劉邦也被勝利沖昏頭腦,一頭扎進秦皇宮中,貪戀寶貨美女而舍不得離開。這時候,唯獨蕭何對金帛財貨不屑一顧,急忙趕往秦丞相御史府,收取秦朝的律令、圖書和各種檔案材料,表現了一個政治家治國理政的遠見卓識。在隨後爆發的楚漢戰爭和劉邦初創帝業的艱難時期,劉邦之所以能夠對天下的山川要塞、戶口多少、形勢強弱、民生疾苦了如指掌,並據此采取相應措施,全賴于蕭何這一及時收取秦圖書檔案之舉。?

公元前206年十二月,項羽率大軍打進關中,裂地分封,把劉邦封于西南巴蜀地區,為漢王,企圖將劉邦阻隔在封閉的山坳里,使其無法進入中原與己爭天下。對此,劉邦非常惱怒,決心與項羽決一雌雄。手下大將周勃、樊噲等也主張與項羽抗爭。此時此刻,蕭何卻冷靜地分析形勢,對劉邦進行耐心地開導。蕭何說︰「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于死乎?」即在漢中稱王,即使條件再差,也比白白送死好些。蕭何一句話,使暴躁的劉邦猛然驚醒,他忙問蕭何︰「何為乃死也?」蕭何說︰「今眾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為?」接著又為他分析了劉、項雙方實力對比懸殊的形勢,勸劉邦能屈能伸,不要急于與對方發生正面沖突。應先屈居漢中,安撫百姓,招賢納士,積聚力量,然後以巴蜀為基地,伺機出師關中,逐鹿中原,與項羽爭天下。經過沉穩的蕭何耐心的勸導,暴怒煩躁的劉邦鎮靜下來。于是,劉邦听取蕭何的意見,並拜蕭何為丞相,率師入漢中。蕭何作為劉邦的得力助手,在關鍵時候為劉邦日後的興起奠定了基礎,他明確提出了「收用巴蜀,還定三秦」的進軍策略。並協助劉邦,加以具體實施,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更深遠的一統天下的宏圖。為實現這一宏圖,蕭何除了自己兢兢業業地輔佐劉邦外,他還特別注意為劉邦物色智勇雙全的大將。蕭何通過與當時任小吏的韓信交談和接觸,看出他的才能,並決計推薦給劉邦。當韓信見重用無望、憤而出走後,蕭何便不顧一切,將其追回,並勸劉邦拜這位「國士無雙」的當時還默默無名的小卒為大將。劉邦相信蕭何的知人之明,便听從其建議,擇日齋戒,設壇場具禮,隆重地拜韓信為大將。後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果然屢建巨勛,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

從上所述,可以看到,君臣相得要默契。蕭何本人並沒有身隨劉邦參與攻城略地的楚漢大戰,而是留守後方根據地,為前方輸送士卒糧餉。在劉邦率兵進攻關中的歲月,蕭何「留守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當劉邦揮兵出關、乘勝東進時,蕭何又留守關中。蕭何身居關中,心系天下,為治理好關中,輔佐劉邦創建帝業,他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蕭何一邊侍奉太子,修治臨時國都櫟陽(今陝西臨潼櫟陽),建宗廟、社稷;一邊制定法令規章,安撫百姓,發展生產,使滿目瘡痍的關中很快成為富庶興旺之地,源源不斷地為劉邦輸送去充足的兵士和糧草。劉邦對後方的蕭何也給予了極大的信任,對他的意見特別尊重。後方的諸軍國大事,甚至一些法令的制定和頒布,劉邦也都放手讓蕭何「便宜行事」,或「先斬後奏」,事後並都予以認可肯定。這樣,君臣二人,一位坐鎮前線,指揮將帥攻城略地;一位身居後方,足食足兵,不斷為前線補充給養。雖君臣分居二地,但兩地一心,配合默契。對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起到了巨大作用。如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中,劉邦前後死傷二十多萬人,「睢水為之不流」,項羽將劉邦重重圍了三層,最後劉邦只與數十騎兵逃出重圍,困守滎陽。在此緊急關頭,蕭何又緊急動員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補充軍力,使漢軍軍威再振。劉邦這次與後來的幾次幾乎全軍覆沒,全賴蕭何在關中後方的大力支援,使劉邦重新振作起來。實際上,蕭何在關中的所作所為,牽動著劉邦定立天下的全局。?

蕭何不僅對劉邦始終忠心無二,同心同德,贏得了劉邦的信任和尊寵,而且直到惠帝時,蕭何對君王的忠誠一如既往,君主對蕭何也同樣倚重。蕭何臨終前,惠帝還就繼任丞相的人選征求他的意見,而蕭何仍從整個漢王朝的利益出發,臨死前再三囑咐把丞相位傳給曾與他有過過結的曹參。結果「蕭規曹隨」,使西漢國力日益強盛。蕭何是中國歷史上宰輔的典範,他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忠心」二字,有了忠心,讓帝王認識到這種忠心,他才可能放手發揮才干,才可能成就一番功業。?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