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金珞早听她卞老爺說過與隋家不好退親,她雖不喜歡隋家,也只得忍了,順了換親的折中法子。但好在那隋家只隋裕一個兒子,如今已經懂事了,不出以外,將來必然是他繼承家業。到時候隋老夫人一沒,整個家還不是楚紅蓮管著?不說將來,就說嫁妝,明秋當初的嫁妝雖多,但能落到隋青瑤手中許連一成都沒有。隋婉兒則不同,就按著楚紅蓮對隋婉兒的疼愛,把半個隋家搬過來也是可能的。

既然楚紅蓮透過將隋婉兒換了隋青瑤嫁進來的意思,金珞也樂得順水推舟。且做了這場事兒,往後與楚紅蓮也算一條船上的,想隋家淘換些銀兩來也是容易的。

所以在見到隋婉兒的時候,現今這靖永侯夫人金珞就一頓吹捧。

楚紅蓮出身低,面上越是裝著華貴得體,心中越是怕人笑她的出身。這時听著原本也是出于世家的金珞這樣夸贊隋婉兒,也是當真開心的。見隋婉兒由金珞親自牽著往屋內走,楚紅蓮也借機悄悄撇開了隋青瑤的手,也隨著進了屋內。

隋青瑤與上一世那般受了冷遇,卻未如上一世那般覺得自怨自艾。依舊笑著隨在楚紅蓮身後,進了屋內。

沈曉白一直不太習慣金珞那種自來熟的方法,按理說她一年也見不到隋婉兒幾次,現在就跟隋婉兒自小長在她身邊一樣親近。這讓沈曉白想起了她每次和自個兒媽去親戚婚宴或者喪禮,遇到的那些都記不住誰是誰的「叔叔嬸嬸」「大爺大媽」們。

一走進屋里,沈曉白就听到了嬉笑的聲音,聞到了一陣淡淡的暖香。沈曉白也在這架空歷史的古代宅斗小說里混了一些日子了,書里提到的沒提到的,她都見到了。別說楚紅蓮那里每天都要燻香換上鮮花,連沈曉白住得屋子都要每天燻香。書里寫的靖永侯府雖然不比隋府的底子厚實,但要比隋府講究。雖然味道不同,但應該用得是更好的香料,才會這麼好聞。

沈曉白如個木頭人一樣被金珞領著,也不知道過了幾個屋子。沈曉白也不知道這古代的屋子怎麼建的,她以前旅游的時候跟著導游,也沒覺得這古代的屋子有這麼繞騰。

進了屋門,繞過屏風竟然還有個屋子,往里再走再繞過屏風才是見到了坐在正當中,傳說中的壽星卞老夫人。卞老夫人與隋老夫人差不多,頭發都已經全白了,但因為卞老夫人比隋老夫人胖一些,看起來就富態一些和善一些。

這時屋子里一群夫人們姑娘們圍著卞好夫人講笑話,引起了一陣陣笑聲。而沈曉白走近了才發現,原來聞到的那股子香氣並不是卞府用的什麼燻香,而是這些姑娘夫人們的脂粉混合的香氣。她們這些人用得脂粉都很好,聞著沒有現代的有些化妝品那麼燻人,就是各種花香味兒,沈曉白就好像進了百花園一樣。

「老夫人,你快看看,那隋家的二姑娘竟然出落成的這麼俊了金珞把沈曉白拉到卞老夫人面前說道。

卞老夫人掃了一下眼前的所謂「隋家二姑娘」,見她生得膚白如雪,杏眼櫻唇,確實是個美人胚子。只是不似尋常大家閨秀那般舉止大方,眼里頗為慌張的不敢直視旁人,很是怯懦。不似一個嬌慣出來的嫡出姑娘,倒是一個被人撇到一角,無人管顧的妾生女兒。

早年,卞老夫人也見過這隋家二姑娘幾次。雖原是庶女,但自從楚紅蓮扶正,也是很大氣驕傲的。如今這就成了這般?好似一個小門小戶沒見過市面的女兒一樣?

莫不是因那楚紅蓮出身不好,就將女兒帶成這個樣子?

卞老夫人也大約知道金珞與楚紅蓮在盤算著什麼,但想著終是為了卞府好,就假裝不知,由著金珞盤算去。

如今見了「隋婉兒」這幅樣子,卞老夫人著實不大滿意,可轉念一想,性子怯懦一些,許更好操控。若是個烈性精明的,怎能容得下一點兒不公?將來必然不好管治。于是卞老夫人就也笑道︰「看著確實是個好姑娘

說著,卞老夫人掃了一眼「隋婉兒」身後,又看到了隋青瑤。見隋青瑤雖無人引著,又被人冷著,卻沒有絲毫尷尬模樣,依舊大方有禮。且隋青瑤的雙目有神,不似眼前這個「隋婉兒」般眼神猶疑不定,這讓卞老夫人著實意外。

這個隋家大姑娘雖模樣不及隋家二姑娘,但氣度舉止卻是高出隋家二姑娘許多,看著也比之前大方了不少。只可惜明國公府倒了,明秋又去的早,讓這個閨女沒個依靠。不然也是個能操持後院事務的,可惜啊……

隨後,卞老夫人就收回目光,也只當沒見過隋青瑤這個人一般,將披著隋婉兒殼子的沈曉白拉在身邊坐下,細細的問了沈曉白的年齡屬相生辰,又夸了沈曉白有福相有福氣,必能擇個好夫婿。沈曉白按照先楚紅蓮教的話答了一遍,沈曉白看起來怯懦,但禮數舉止練得多了,一時還看不出個差錯。

卞老夫人為表示對隋婉兒的喜愛,一直攥著隋婉兒手問話。等听到卞家老夫人嫁入晉王做側妃的孫女兒回來了,卞老夫人才松開沈曉白的手,樂得說道︰「快出去迎,快出去迎

卞家雖有爵位在身,卻不過是三等侯,那晉王又是皇上唯一的同母弟弟。能有個女兒在晉王那處做個側妃,已是靖永侯府覺得光彩的一件事。楚紅蓮一听晉王側妃來了,立即起身。她雖然已經是尚書夫人了,也見過一些皇親貴戚。就是那晉王側妃,在未被選做秀女時,楚紅蓮也在卞府中與她說過幾句話。但許是出于對出身的自卑,楚紅蓮總是對了這些沾著皇親的人,有種發自內心的崇敬。她那麼想將隋婉兒嫁入靖永侯府,除了這卞府是楚紅蓮能選得最好的人家,也是因為隋婉兒若進了侯府,那也算是沾上皇親了不是?

卞夫人金珞恰站在楚紅蓮身邊,見楚紅蓮那副樣子,在自得之余少不得又看輕了楚紅蓮幾分。心想︰無論楚紅蓮出身如何,如今也是尚書夫人了,怎麼稍微听到個達官顯貴的名兒,就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如今的晉王側妃是卞府的二老爺卞景山的女兒,卞景山並非卞老夫人親生,就只是一個庶子。卞景山留下的遺孀張綰本以為王府規矩大,她那女兒回來不來,沒想到竟然回來了,立時就哭了出來。

張綰膝下無子,卞二老爺卞景山去的又早,連個庶子都沒留下。雖過繼了卞三老爺卞景冉一個兒子,但終究隔了層肚皮,彼此都防得緊。張綰唯一的依靠就是這個做了晉王側妃的女兒,這個女兒倒也爭氣。當時卞二老爺在時給了這個側妃一個名兒,叫卞瑾。這卞瑾自小聰慧過人,沒個不夸的。

但也因為太過好了,惹得全家都惦記著。結果張綰就被卞侯爺卞景遠與卞三老爺卞景山逼著,將卞瑾送去做了秀女,說是當時太後覺得挺好,就指給了晉王。原她只在王府任了七品昭修,但不過三四年的功夫,就得了晉王的寵愛,成了晉王府的側妃。

剛開始看小說的時候,沈曉白還挺疑惑,怎麼看著好不給皇上留著,反倒留給了晉王。但這本小說架構還挺大的,一直從宅斗寫到權斗。雖然作者的筆力有限,結局有些爛尾。但也交代出了為什麼太後對晉王那麼好。

原來大約是小說作者搬了一些清朝時候的設定,現在正乾皇帝和清朝雍正帝的處境差不多。如今在的隆太後出身貧寒,在生正乾皇帝的時候就只是個嬪。但隆太後的肚皮還算爭氣,一下子就生下了先皇的長子,也就是當今的正乾皇帝。正乾皇帝他爹雍熙皇帝當時的皇後德睿皇後,也在同月同日生下一個女兒,就是正乾皇帝最疼愛的妹妹康寧長公主。

但因為生康寧長公主的時候難產,德睿皇後以後都不能生育。眼看著自小青梅竹馬一塊兒長大的德睿皇後很難過,雍熙為了不讓她太傷心,才將這個正乾帝給德睿皇後抱了過去。

就看這兩個皇帝的名兒「雍熙」「正乾」就能看出原作者把清朝設定掰開了揉碎了,攪合在一塊兒的心思。既然設定相同,就免不了當今皇上正乾帝也遭遇了跟野史中的雍正皇上同樣的尷尬處境,那就是生母養母和誰親?

德睿皇後對正乾帝是真好,讓正乾帝沒辦法不敬愛她。現今這隆太後原本也是日思夜想著正乾帝,但看著雍熙帝因為覺得虧欠了她,就總去安慰她,隆太後的思子之情就淡了。後來隆太後有了晉王,也不太念著正乾帝了。反倒希望她後來生的小兒子晉王能夠稱帝,去報德睿皇後的奪子之仇。但還沒等報仇,德睿皇後就病薨了,緊接著雍熙帝也因傷心過度,不過幾天就駕崩了,正乾皇帝正式登基。

這讓隆太後看著,就格外恨了德睿皇後那個萬事俱有的女子。生前德睿皇後是最尊貴的女子,如今死了,哪怕到了史書里,也要成為雍熙皇帝最喜歡的女人。隆太後因太恨了已被追封為德秀端惠皇太後的德睿皇後,連著被德睿皇後養大的正乾皇帝,她都看得別別扭扭。

最後雖然隆太後沒像雍正他親娘那樣常常去給正乾帝沒臉,但這個隆太後私下里也偏著晉王的很。待看到正乾帝對德睿皇後生的女兒康寧長公主,比對晉王還要好,最後幾乎都要把半個江山賞給康寧長公主的兒子永樂王了。這個隆太後就越發和正乾帝離了心,一心一意的盼望著晉王謀反篡位。把在她心里胳膊肘向外彎的正乾帝和德睿皇後留下的女兒康寧長公主,都給踩在腳下。

皇家和老百姓家一樣,但凡想鬧得家庭不睦,還得老人出力。將小兒子寵壞,將大兒子氣瘋,這架就算打起來了。鄭伯克段于鄢里的武姜,漢朝的竇太後,還有這本小說里的隆太後都是個中好手,搞風搞浪搞破壞的標兵。不患寡而患不均,亂就自不均起,無論皇家和老百姓都一個理兒。也是至此,天下就亂了起來,一直打到小說結局還沒個結果。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