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禮儀就有「禮尚往來」的人之常情,事實上,在當下國內很大的範圍內,無論是官位者,還是商賈人,對于所謂的「人之常情」也很有研究,也很有講究。
以往的「禮尚往來」論箱的送煙送酒;送各種各樣商超的購物卡,送名表,送房產物業……花俏種類窮出不盡,可近幾年來,新聞媒體的越益開放,社會群體監督廣泛,加之系統內的黨風廉政力度加強了,這些流傳幾十年的「花俏」在一定範圍內已經不太適用于眼下干部領導。
可這「人之常情」的風起並沒有消停。他們改送銀行消費卡,不記名的,這種卡背面有固定密碼,願意消費的消費,不願意消費的可以直接到銀行取錢;還有的送不記名證,特別是一些籌備上市的公司的原始證更為走香;不僅如此,最近還興起一種特殊的禮品—雅賄。
何為雅賄?送上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字畫、玉器或其他古玩,其實際價值可以從幾萬到幾百萬。
表面上這東西是一件工藝品,不值幾個錢,而實際上,一部分送禮者早就與拍賣公司談妥,由拍賣公司主動到收禮者那里「尋求」拍品,到拍賣之時,送禮者會自已或派人舉牌,保證這些拍品百分之百「拍賣」成功。
這是一種巧妙的行賄、受賄和洗錢方式,還有一種人做得更加不露痕跡,他到領導家什麼也不帶,只是帶了一個拍賣行的「朋友」,在領導家不經意間發現一件「古玩」,本來是一件幾百元或幾千元的尋常物品甚至現代工藝品,一經「拍賣」,價格都超過百倍。
總而言之,國人的智慧力量是無限大,就單拿送禮的學問來說,也是窮出不盡,正如此,他們如何把禮儀心意表達出去,那也是極其巧妙的一門學問。
如今在官場上「人之常情」的送禮主要時點莫過于逢年過節,而春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中尤為彰顯。
遠在前朝古語就流傳下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說,而如今省市政府一級的官員,僅是「人之常情」的收禮一年又何止十萬?
盡管中紀委每年在春節前都會重申「黨政干部不準送禮、收禮」的規定,但傳統文化和社會習俗的力量遠遠超過這些「規定」。
高哲堂第一年到近江市任市長,離春節還有七天,他就收到的各種禮品和有價證券,除退掉的,其余的都悉數交給了紀委,紀委算下來這數額竟近百萬。
這樣的「人之常情」在昔日近江市輝煌的時候亦沒有出現過,可為何今年在近江的禮特別重?
主要原因就是近江市官場的政治動向的大波動,而這種波動明面上是大刀闊斧的姿態,可眼前卻一片寧靜,像是個密封的封箱,並不對外透露半點的風聲,各種揣測,所以讓那些想著政治靠攏之人熱情高度膨脹。
高哲堂也不是個不講人之常情之人,他原來給自已的規定是︰不在本地工作的老領導、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所送的禮品,價格不超過三千元的,一般都不上交,給對方相應回禮,但漸漸感到這「四老」也不保險。
過往,他有一位大學的同班同學,他剛到國資委工作後逢年過節都來看他,他問同學有什麼事要辦?同學答道︰「老同學非得有什麼事才能見面?」但兩年多之後,這位平時沒有事而一味只作感情鋪墊的老同學,在送給他一塊白玉腰牌之後,似乎不經意地說對當時江東農機廠體改有意向,請高哲堂稍加關照。
高哲堂把這塊玉牌請專家鑒定,專家說︰這是一塊難得的宮廷白玉腰牌,價值在三十萬元左右。
當時就把高哲堂驚出一身冷汗,他把這塊腰牌退給了那位同學,並嚴厲批評,當然也與他翻了臉。
從此以後高哲堂對「四老」所送之禮,凡是不知道價格的一律退回,退不掉的就交給紀委。
即使是高哲堂這樣的人,但是現在他是近江市市長,代表的不僅是他個人,所以他也不得不「入鄉隨俗」地排一個送禮名單。
當然,高哲堂代表近江市市政府所送的都是近江市本地產的東西,價值不超過三千元。送禮的對象是江東省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對地方經濟支持較大的條線主要領導,如銀行、土管、工商部門等;還有就是近江市離退休的老干部和與近江市有關新聞媒體的記者。
對于列入春節送禮名單的所有人,高哲堂並不親自上門向他們送禮,一般都交給政府辦公室辦理。
不過也不是絕對,凡事也有例外,比如某段特殊時期,又或者某些特殊情況的人,高哲堂也會親自拜訪,比如江東省省長于向陽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外。
在當下近江市遇到這樣的特殊情況,高哲堂有幾個市發展綱要調整還要先和省長的通氣,爭取省政府的支持,這樣一來,高哲堂也不能不「入鄉隨俗」,到省長家里拜訪一番。
然而,向省長拜年時點也不得不細細琢磨。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陰歷臘月二十三為「小年」。
從「小年」這天開始就算「過年」了,一直到新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濃濃的年味。
民間拜年,一般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以後就稱為拜晚年了,但只要在元宵節前相互見了面都會道聲「新年好」,而官場的拜年,都是在春節之前,春節之後上班第一天的禮節性拜年,那只是社會習慣而已。
說到官場拜年,那確實是一個挺考驗人的學問,如果向領導拜得太早,既容易顯露出拍馬奉承的痕跡,又容易因為早而被後面的人情所淹沒;但如果太遲了,既會使領導產生怠慢的感覺,又會因領導有私人安排而見不上面。
有經驗的領導干部他們總結出來官場中拜年最為適當的時間是從「小年」開始至春節前的三天,並且最好是星期六或星期天。
因為相當級別的官員干部領導春節前後,都有許多必須要參加的活動,諸如,節前的企業員工的安撫慰問,年三十團拜會,年初一的軍政各界聯歡會等一系列的活動。
高哲堂經過再三思考,決定帶著規定的禮品親自向于向陽拜個早年,年二十八那天一大早,時間是差一刻八點,他就從近江市趕到了臨楓道四號于向陽家門前。
這時候,于向陽已吃罷早飯,準備出門上班,他上午還有個省還有安排,代表省政府節前慰問困難企業,安撫干部職工的情緒。
于向陽隔著打開的邊門,注意到了停在家門前的奧迪車,注視著奧迪車的車牌號碼出了一小會的神。
這時候,高哲堂從奧迪車上鑽了出來,笑呵呵地喊著打著招呼︰「于省長」。
這于向陽多少感到有些意外,一時反應不過來,隨口應了一句︰「哲堂,你怎麼一大清早就找到我家門上來了?」
高哲堂嬉皮笑著解釋說︰「于省長,我這次來得急,沒有和辦公室打招呼,怕排不上號啊!」
于向陽想想也是,節前這陣子,日程安排的有點緊張,沒有約好的,想見自己確實是排不上號,這時候,于向陽也注意到高哲堂手中的東西,臉色頓時一沉,語氣中似乎不太友善地說︰「高市長,剛當上了市長也入鄉隨俗,搞上烏煙瘴氣的一套了?」
高哲堂急忙解釋說︰「于省長,您就別拿我開玩笑了,給領導拜個年,表示一下心意,這是人之常情,以往我這方面欠考慮,還希望于省長多多原諒
于向陽盯著高哲堂手中印著近江特產的塑料袋,用鼻子「哼」出了一聲,也沒有打這半點官腔,只是淡淡的說︰「高市長,一大早帶著禮物找上我家門,該不會又打什麼鬼主意了吧?」
如今的官場,充斥著各種「潛規則」,真可謂「一半煙遮,一半雲埋」,特別像拜年這樣的傳統習俗,搞得神秘兮兮,烏煙瘴氣,也難怪于向陽不友善。
高哲堂一本正經地說︰「于省長,這次你可誤會我了,我可是專程來給領導拜個早年,當然也順便匯報一下工作……」
于向陽沒讓高哲堂說下去,指了指身旁的門,接著說︰「進去說吧
【第二卷做了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