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邊,雲飛和公主在並肩走著。這幾天,雲飛的心情很煩躁。
裴之高軍帳結盟,共推柳仲禮為盟主,援軍雲集,集結于秦淮河兩岸。形勢似乎大有好轉。然而,各軍雖然結盟,表面上是同心協力了,事實上依然是各自為政,互相觀望。柳仲禮雖為統帥,也是政令不出軍門。再加上各軍統率膽小懼敵,韋糜出軍失利,諸軍喪膽,就更無戰心了。
昨天,李遷仕。樊文蛟帥突擊隊五千余人強度秦淮河,一路進擊,所向披靡,緣河諸軍只是隔河觀望,如坐山觀虎斗。李,樊至東府,為侯景大軍圍困,河岸諸軍竟無一人奮勇相救,文蛟戰死,李遷仕率軍遠竄,大家只當看笑話一般。如此聯軍,如何能退強敵?台城之圍何ri可解?
各大諸侯王,此時已都擁兵在側,卻無一人奮勇當先,只是在遠處做做樣子,搖旗吶喊,卻無一人真的奮勇當先。倒是互相猜忌,互相提防,似乎前方大敵並不重要,身邊的人才更值得防備。全然忘了出兵來此的初衷?他們的心里在想什麼?不得而知。但有一點,不論前方情勢如何,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保存自己的實力。這樣的軍隊,如果還能打勝仗,倒是天下奇譚了。
他們在河邊的一塊大石上坐下,如煙依偎在雲飛的身上,這些ri子以來,由于ri夜憂勞,如煙瘦了不少,俊俏的臉上寫滿了疲憊與無奈。她也弄不明白,昔ri里寬厚平和的各位兄長,怎麼會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變得如此自私,如此的膽小怕事。如此的令人難以理解。現在台城內的父皇和皇兄,正眼巴巴的等待著援軍的到來。豈不知援軍早就到了,卻只在秦淮河邊遷延。面對強敵畏縮不前,搶掠百姓卻是奮勇當先。援軍初到,老百姓是扶老攜幼,爭相迎接。因為侯景大軍所過殘破,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但想不到援軍來到,與侯景軍並無不同。于是百姓失望,只好流離失所,秦淮兩岸,斷壁殘垣,隨處可見,建康昔ri的繁華,已是過眼雲煙。
「雲飛哥,」伏在雲飛的肩頭,如煙幽幽地問,「你在想什麼?‘
雲飛嘆一口氣,道;」我在想,眼下的情勢很不樂觀。雖然援兵雲集,諸軍又已結盟,但所托非人。柳仲禮雖是人望所在,但一經挫折,立即氣索,不是能成大事之人。今傷勢雖已痊愈,卻絕無再戰之心,倒是以盟主自居,**將士,人心不服了。眼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各大諸侯王,實力相當,卻是各懷異心,沒有人能夠出頭擔當大事,軍勢雖重,卻難有所成。現在最重要的是,必須讓各路大軍成為一個統一的集體,才可解台城之圍。這兩天我想了好多,現在只有鄱陽王手下兵重,又離京城不遠,現下已有裴之高率軍入援。我想離開這里,去一趟鄱陽王府,想辦法說服鄱陽王,盡起境內之兵前來入援,若蒼天有靈,或許可以扭轉乾坤。「
公主道︰」大哥,我和你一起去。「
雲飛道︰」如煙啊,你看,咱倆離開台城這麼些天了,而城內還不知外面的消息,不如這樣,我起身去鄱陽王府,你就回台城一趟,一方面看看你父皇和母後,順便把外面的消息帶回去,好讓他們安心等待,不要放棄。「
如煙道︰」如果鄱陽王不肯听你相勸,又該如何?「
雲飛道;」我曾在鄱陽王帳下數年,鄱陽王的為人我還是了解的。他應該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和其他人不同。「
如煙問︰」那你準備什麼時候動身?「
雲飛道︰」今夜我送你回台城,明ri一早我就動身。「
公主道︰」好吧,我就在台城等你。無論如何,你要早點回來。「雲飛笑道︰」當然。「俯去,在如煙的額頭親了一口,道︰」你放心,我會盡一切努力,說服鄱陽王,只要鄱陽王到了,形勢就會好轉。憑鄱陽王的聲望,一定能主盟全軍,發起總攻。到時,台城之圍必解。「公主笑了。雖然笑得有點淒涼,但畢竟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但願吧,但願天從人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