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郡試(上)

十日時光眨眼而過,李若秋一身青衫,端坐在客棧的房間內,前日便到了郡城,這郡試終究還是來了。

「嗡嗡……」耳邊一陣悸動,李若秋的臉上露出一個驚喜微笑,看來劉明果然沒有食言,自己頭頂的氣運重新聚攏,比之前要大了數倍,當然這些都是無根浮萍,若是自己表現稍有差池,那這氣運頓時變會消散于空。

考生自然有窮富之分,一些富家子弟自然是乘著馬車而來,甚至有人還帶著僕從,而窮的,就是一身布衫,連青衣都沒得穿。李若秋得了三十貫錢,自然換了一身行頭,若是自己此次中榜,錢財自然不在話下。

客棧內不光是有住店的房間,還有一些院落,單間出租,李若秋便是租了一個單間,其實大部分考生都選擇一個單間備考,極少數的富貴家會租一個院落。

由于郡試的日子,郡城的大小店鋪生意自然火爆,食物的銷售更是比之年關也不遑多讓。這讓附近的經營者笑的合不攏嘴,巴不得天天如此,不過這終究是妄想,三年之中只有這麼一個月如此。

李氏早早便出去,兒子考取功名,母子二人相依為命久矣,李若秋獨自趕考,李氏自然不會同意,如此便陪在李若秋的左右。

李若秋也不多想,也沒有出去看一看的打算,每日揣摩經義,不斷的做著一篇篇筆試。

就這樣又過了幾日,母親新做出一雙贊新的千層底布鞋來。縫合的每一針每一線耗費了心血,也不知這沉甸甸的鞋子里,承載了多少心思與期望。

八月八日清早,李氏早早的起來,這正是郡試的日子,李若秋第一次考取功名,這次若是不中,就得三年之後了,若是幾次不中,這蹉跎的歲月又不知到了何年。想到此,李氏的內心不禁懸吊起來,到底是失望還是期待,她自己也說不清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像李若秋這樣的母子二人更是深有體會,他父親是秀才功名,雖說不大,但這卻極不容易。

李若秋知道母親忐忑的心,他自己也有一些緊張,如果自己避開朝廷的忌諱,這中榜一事算是十舀九穩,此次定要一舉魚躍龍門。

有了這樣的心,李若秋自信一笑,安慰母親一些話,將衣物穿好喝了一些粥,低聲說了聲︰「娘,我去了。」

「唔……」李氏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只是應了一聲,李若秋走了去,回頭一看,卻見母親單薄的身影靠在門上,遠遠的望著。

看到這一幕,李若秋的眼眶一熱,深吸了一口氣,加快腳步,直到到了街上,才放慢了自己的腳步。

郡下各縣的考生大部分聚集在一起,這學政院就是考試所在,街上已經被戒嚴,沒有了平日里小商小販的吆喝聲,一時間寂靜的街道顯得有些過分的安靜。

少部分考生年紀都如李若秋這般大,朝廷規定,這考取秀才不得超過三十歲,最大的考生也有,這里大部分的考生已經年過二十,都是經歷過郡試的童子。

學政院的兩旁站立著一些披堅執銳的兵士,都是從郡城守備軍借調過來的,自然是為了維持考場的秩序,這些兵士手持長刀,走路時發出?鏘的聲音。

這時,人群中發出陣陣低語,算是臨考前釋放緊張情緒的辦法,卻听到里面的大人發出一聲厲喝︰「所有考生按順序排列,不得喧嘩,不得爭吵,違者自動取消考試資格。」

這一道厲聲令所有人肅然,絲毫不敢作亂,按照規矩向著學政院進發。

李若秋隨著眾人上前,一一驗過文單,這些憑證是當地所發,檢查完便放入考場,若有人敢弄虛作假,無禮闖入,那就是死罪,可當場格殺論,這是夏太祖立下的規矩。

所有考生到了考場里面,只听到一個官吏喊道︰「所有考生都到木桶里清洗,不得有誤!」

說到這,這木桶清洗也大有來歷,每一屆的考試都定春秋兩季,其中一層原因就是「聖人

筆春秋」的說法,算是一種對于聖賢的尊敬。

這春秋兩季溫度適宜,桶里的水經過簡單的處理,加熱,可以解除疲乏,還有避免一些傳染病,當然,最重要的一點自然是防止作弊,考生月兌下衣物,自然有監考官員一一檢查,這就是封建社會的科舉,考生沒有功名,那就是沒有人權。

百年前發生「科舉瘟疫」之後,令朝廷更是重視這木桶清洗。每一個郡治下都有五六個縣,甚至多達十個縣。每一個縣城有童子至少上百,如此一來,一郡考生少則上千,多著數千人。這聚集在一起發生了瘟疫,損失簡直難以想象。

「科舉瘟疫」在大夏的歷史上發生過一次,就成的考生被感染,正值氣候適宜,這病毒傳播的速度令人發指。

「沐浴靜心應試」上千人的考場一時間發出窸窸窣窣的響動,考生們不敢辯駁,只得按照規矩的月兌了衣物,新生表情略微尷尬,但是老生卻很淡然,這時,幾聲呵斥聲響起,夾帶作弊的三兩人被舀下,立即驅出考場,此次考試的機會算是取消,如若再犯,永遠取消科舉的資格。

放心找到一個桶,將身上的長衫月兌了去,進入桶內,只覺的鼻中傳來一股濃重的藥味,原來水中有各種草藥,艾草,蘆根,金銀花等,正是用來消毒之用。

放心將身子洗了干淨,這時,自己的衣服也被檢查過,洗了出來,從官吏手里領了一個牌子,按照牌子上面的數字,就來到一個房間內,這房間都是木房,不大卻很精致。

房間內有桌子,椅子,床榻各一張,還放了一個籃子,正是考生存放食物的地方,這籃子內的食物每日換一次,里面有茶水,米飯,煎餅,甚至還有半只熟雞。這些就是考生的一日所用。

大夏朝廷考取功名雖然異常嚴格,但是對于考生的待遇著實不錯,朝廷法度就是這麼規定,無論貴賤都是一樣。

李若秋輕輕虛了一口氣,轉頭一看,桌子上有數支筆硯,粗細自然不一,捏在手里材質雖然不能說上佳,但也比自己平日所用好出許多。筆硯方便還有白色的紙張整齊的放成一疊,質量絕對是上等,是官方統一發放。

考生只要一進入房間,就絕不允許外出,如果有衛生需求,自然會有馬桶給你,考試三天,無論你答題有多快,堅決不能離開房間半步。就算是睡覺,也得把這三天睡夠。

半個時辰之後,所有的考生都洗漱完畢,進入了考場。這時,主考官一聲令下,學政府大門關閉,這就是考場的封門,別看這小小的一聲令下,只要這大門閉上了,王侯將相都禁止入內,除非有聖旨欽差。

明安郡有考生一千五,如此一來便是有一千五百個房間,一共分為十五個區域,每一區域都有上百房間,每個區域自然有甲士巡邏,這些甲士日夜監督守衛。

每一個區域的考官有三人,一正兩副,十五個區域的考官加起來那就是四十五人了,他們可以隨意的在房間內走動巡視,這時,所有的考生都沒有除了差錯,考官們也紛紛松了一口氣,別以為這是個好差事,若是出了半分差錯,那項上的烏紗帽就不保。

此刻,這考官三人前後進入李若秋的房間內,李若秋對著三人拱了拱手,不敢多說話,考前巡視是這些考官的職責所在。

這時,那位率先進門的主考官走到李若秋的身前,舀起身份牌一看,赫然是李若秋三字,眼見名字是李若秋,這位中年男人眸子中微不可查的閃過一絲異樣,沒有說話,又檢查了一番筆墨,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三人默不作聲的走了出去。

又過了一陣,考卷總算是發了下來,這考卷異常的厚重,足足有十數張,李若秋舀來一看無非就是帖經和磨義,相當于現代試卷的填空和默寫,考官從經文上選擇一段經義,摘一行印在上面,根據這一行的內容,要求考生寫出下文。

一般考生熟讀經書,這麼些年鑽研苦讀,真可謂頭懸梁最刺骨,一些著名的經義默寫自然是沒有問題,但是聖賢書何其多,這不光是要考究考生的記憶力,還要考察考生的知識面。

一張試卷很大,十數張試卷下來,不出差錯的考生幾乎沒有,這毛筆可不同于鉛筆,寫錯了最多畫個圈重新寫在一側,這樣的試卷自然在判卷考官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這種考試不僅僅關系到自己一人命運,更是關乎整個家庭,家族,所有考生都屏氣凝神仔細的下筆。李若秋經過無論輪盤的加持,對于這些經義可謂輕車熟路,沒有絲毫的生澀,字字圓潤端正,當真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寫完了第一頁,李若秋理了理毛筆,又磨了一次墨,心中沒有絲毫雜念,提筆就寫了上去。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