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70章 亂局(一)

翟哲送了十顆血淋淋的人頭往杭州,送回七萬五千石糧食,終于把奪糧這件事平息下去。♀這些人都是他從寧紹牢獄中買的死囚,只憑一顆腦袋,沒人知道他們是誰。

寧紹軍鎮和浙江巡撫衙門都需要一個台階下。

各大軍鎮雖然都桀驁不馴,但除了左良玉和遼東軍鎮,其他人也只是對朝令陽奉陰違,公然截斷朝廷糧餉的還沒干過。名聲建起來容易,毀掉只在旦夕之間,翟哲並不想就此與朝廷決裂,只不過是用了個小小的手段讓這個新上任的浙江巡撫知道,寧紹軍鎮不是可以隨意欺負的。

元宵節過去三日,蕭山地界,一列騎士縱馬緩行。

一行人很沉默,沒有人說話。蕭之言就是那副愛理不理人的樣子,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的好。張名振則是黑著臉,他這次可以說是完全被翟哲擺了一道。雖然在巡撫大牢中沒吃苦頭,但任誰被關上一個月心情都不會好。

正行走間,前面的士卒突然直至對面招呼︰「總兵大人來了!」

張名振抬起頭來,看見「翟」字旗飄揚,正對面來了有一百多位騎兵。

「張副將!」翟哲老遠的地方就在馬上拱手。

「總兵大人!」張名振有些意外,忙催馬上前,翻身下馬行禮。

翟哲下馬扶住張名振的肩膀說︰「你為我寧紹軍鎮受苦了!」

「末將不敢!」

「若不是被逼到無路可走的份上,我也不會出此下策!」翟哲一聲嘆息。

明人之前不說暗話,張名振久在軍中,再胡編亂造就是矯情。翟哲來這麼遠的地方迎接,正是想平息張名振心中的芥蒂。對他來說,一個團結的寧紹尤為重要,他在江南四年,先是利用對周延儒的關系擴軍,再借征剿白頭軍建立起稀薄的名聲並且拿下舟山參將。♀

但在寧紹士子和官紳中,他實在是連張名振的名氣還不如。他這幾年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整軍上,哪有那些功夫成為與那些官紳交往,也就是最近才開始熟悉。所以才不惜重金利用蕭之言的婚事大做文章,把寧紹軍鎮復社的色彩越抹越濃。

「大人!」張名振抿嘴,啞巴吃黃蓮。翟哲話的都說到這個份上,他還敢訓斥上官不成?

「我只取了夠寧紹軍鎮本份的錢糧,其余都退回去了!」

「大人……」張名振想勸,又不敢開口。

「中原闖賊猖狂,你我可能很快就要上戰場,此時斷了士卒的軍餉,是在毀壞大明的根基啊!」翟哲痛心疾首。

對張名振這樣豪爽磊落的人,他只需使出小小的手段。讓張名振去催糧,再被扣押在巡撫大牢,最後因還糧被放出來,現在這件事張名振怎麼也撇不干淨,只能吞下與翟哲合穿一條褲子的名聲。翟哲不奢求張名振成為親信,只需張名振為他而戰。

有了翟哲,幾人話也多了起來,路上熱鬧了很多,一行人直奔定海衛所,翟哲又在寧波府定下壓驚宴,為張名振迎風洗塵。

一頓酒化解冤仇,張名振也不是小肚雞腸的人。

前腳送走張名振,還沒等翟哲安心兩三天,後腳商盟的信使帶來一個驚人的消息,令他既興奮又憂心。

「李自成兵進北京城!」

大明南北相聚千里,翟哲拿到的已是一個多月前的消息了。興奮是因為他一直在為這一刻準備,憂心在于自己的局面還沒打開,局勢變化的太快,快到令人目不暇接。

李自成擊敗孫傳庭後攻入陝西,在西安稱帝,由大同宣府向北京城進軍,勢不可擋。大同總兵虎大威死在開封城下後,繼任者是曾經與翟哲兄弟相稱的姜瓖。雷岩謙在前面幾個總兵副將不斷陣亡的情形下,也升任了宣府副將,看上去離開翟哲後,升官的速度是要快上一些。

大同城高牆厚,若姜瓖決意抵抗,李自成沒那麼快能攻到北京。但就連翟哲自己也存了保存實力之心,在外無救兵的局勢下,姜瓖會為朝廷殉葬嗎?經歷了這多,他年輕時的幻想早在隨盧公尸體埋入了深土。

但若是誰都不相信,那人生豈不是很無趣!

翟哲突然想起一件事,難怪皇帝會自稱孤或者寡人。當身居高位時,四周都被想從自己這里撈點好處的人環繞,腦子里整日全是這個算計那個,那個算計這個,就連身邊的女人也是各懷心思,那日子是怎麼過下來的。所以他很珍惜蕭之言這個朋友。

「方進,把柳隨風叫過來!」

門外的親兵答應一聲,腳步漸漸遠去,不一會功夫,柳隨風敲門走進來。

書房中只有翟哲和柳隨風兩個人,有些籌劃注定見不得光,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翟哲把密信遞過去,想听听柳隨風的建議。

「眼下只能等,除了等沒有任何辦法!」柳隨風看完手中的密信,恭恭敬敬呈上去,「陛下會不會南下?太子會不會南下?清虜會不會入關?這些都不清楚,一動便會出錯,便會授人以柄。」

「清軍會入關!」翟哲回答的很肯定。

「那就很麻煩了!」柳隨風眉頭緊鎖,他以為翟哲有可靠的消息來源,「如此順賊、大明和清虜三者皆互為仇敵,局勢堪比亂麻。」

翟哲沉思良久,點頭肯定︰「不錯,我只能等,等到局勢完全潰爛的時候才能站出來!」他努力讓自己的心堅如磐石,都說慈不掌兵,一直以來,他的心其實沒有自己期望的那麼堅硬。

「左良玉擁兵八十萬,還被以為是大明的柱石!」柳隨風干笑一聲,嘆息道︰「若是盧公還在,必然會在宣大為朝廷阻斷流賊!」

可惜能為朝廷盡忠的幾個能干的督撫死的死,降的降,盧象升和孫傳庭兩個耿直能戰的督師都死在戰場了,一個被停尸三個月不得收殮,一個被崇禎懷疑投賊遲遲不下悼令。倒是誤國誤民的楊嗣昌和投靠清虜的洪承疇讓皇帝親自致祭,還御制「悼洪經略文」明昭天下。都說崇禎勤政儉樸,這樣的亡國之君也是獨一份。

翟哲的頭腦逐漸清晰,說︰「大明從太祖皇帝驅走蒙人成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雖失民心,不是現在還弱小的寧紹軍鎮能承受的,唯一可倚仗的是我身邊諸將齊心協力,三萬人勝過左良玉八十萬矣!」

寧紹東為大海,西為浙東群山,唯一的出口在杭州,直通往富庶的杭嘉湖平原,所以杭州是寧紹的出氣口。沒有杭州,寧紹是死局,有了杭州,寧紹才完全盤活下來。

柳隨風擅長在官場士林長袖善舞,分析利弊,在戰局謀劃上是遠不及翟哲。他所做的只是在幫翟哲在這等局勢下找出最優的策略。

等待就是眼下最優的策略,當做什麼都可能出錯時,耐心是捕食者必備的素質。

二月初,商盟奉翟哲之命連出重手筆,出售在南京、蘇州、揚州和松江的幾處產業,在杭州收購了三座客棧和五座酒樓還有不少宅子。

翟哲把天台山腳下軍營中的事情完全交給左若和逢勤,自己領著投靠的水寇顧三麻子往杭州、松江和南京周邊的地方轉動,像是在游玩,其實是在勘察各處地形。

東海與長江入海口環繞杭嘉湖平原,中心有太湖,水道縱橫,但入太湖的水道狹窄,海船不能入。松江外有崇明島可以駐足。長江奔流入海,江陰地界有靖江江心洲、揚州地界有揚中江心洲,可以駐軍,再往里便是鎮江和南京,直入蕪湖地界。

江南的優勢在于水軍,無論是李自成的大順還是遼東的清虜,水軍均不可與明軍匹敵。但大明最強大的水軍不是浙江防倭水師,而是福建總兵鄭芝龍的水師。

顧三麻子對各處水道了如指掌,領著翟哲從杭州出發,沿著海岸到吳淞,在沿長江水逆行,一路口若懸河,把半吊子的翟哲說的明明白白。

河邊的柳樹開始發女敕葉,暖風燻的游人醉,一路上常見到攜妓游玩的公子哥。只有翟哲這一行人不倫不類,都是大老爺們,長相凶悍的多,路上行人避之不及。

「崇明島上約有七八萬百姓,島上的把總顧榮曾也是海盜,與我兄弟相稱過!」顧三麻子很珍惜這次在翟哲面前表現的機會,把自己的見識和本錢都抖了出來。

翟哲看的很仔細,三月初進入江陰地界,一行人沿著江邊行走。顧三麻子指著長江中的一塊島嶼說︰「靖江洲只有幾百漁民耕種,但上面駐扎四五千人馬是綽綽有余。」

這里都是他流竄過的地方,再往里他就不怎麼熟悉了,所以多說了幾句。

「江陰的典吏閻應元是個人物,這里曾經盜賊眾多,自他上任後,連番有幾波水寇和鹽盜在這里吃了虧,讓江陰地界安寧了下來。」

「草莽之中有能人!」翟哲感慨。如左若曾經也就是榆林軍鎮的千總,很多人至死也沒有得到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江邊行人不多,他們這一行清一色壯漢穿過熱鬧的黃田港,指指點點,路上對面遇見的行人多數垂頭避開,怕惹了凶人。

過了黃田港二三十路,兩個身穿皂服的衙役攔住去路,問︰「你們是哪里來的?」

「顧三麻子!」其中一個看清楚走在前列的顧三麻子的容貌,驚呼一聲。也只怪顧三這一臉的麻子太顯眼,闖出名氣後想低調也不行。

兩人不等翟哲等人回話,拔腿就跑。

「惹來麻煩了!」顧三麻子訕笑。他投入寧紹軍鎮,被禁足半年沒出舟山島,江湖上便沒了他的消息。翟哲從未張揚過這件事,所以有不少人不知道顧三麻子現在在寧紹軍鎮效力。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