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9.第九十五節 老河口

[第10章第十卷動亂年景]

第9節第九十五節老河口

老河口是百里澮河河道上的一處口子,兩岸垣坡夾峙,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坐北朝南掛在河坡上。澮河從東蜿蜒而來,往西逶迤而去,擦過村邊的時候,河道變窄,從村街邊匆匆流過。村人因河就勢,在河道分岔處修了一盤水磨,一座油坊。水磨、油坊前都有堆貨的場子,場子又連著臨河的村街。一條古道從下游的平川里沿河而上,繞過水磨、油坊,穿過村街,又沿河而上,飄往上游的山里去了。老河口就成了水陸碼頭,上游、下游,南北垣上的人都到老河口的磨坊里來磨面、油坊里來換油、村街上來交易、河邊上來看景。就是路過的行人到了老河口也放慢腳步,盤桓一陣功夫,磨蹭夠了才動身。

老河口上游,地勢開闊,水流平緩,土地肥沃,良田千頃。下游,田疇縱橫,蓮葉田田。縣里請來的水利專家踏勘了上百里河道,最後蹲在老河口村北的垣頭上,猶豫了半天,一跺腳,一咬牙,往下面村子一指說,就是這里了。村子就成了老河口水庫的壩址。

縣里為修水庫,已經籌備了多年,先是動員老河口的社員們到鄰近村里投親,房屋作價賠償,村里優先分地。實在沒親可投的,就地後坐到北垣上的新村里去,縣里出錢為每家蓋了新房子,舊房子還作價賠償。

長山們趕到老河口的時候,除了村外的磨坊和油坊駐扎了指揮部外,村里的民房已經拆成了斷垣殘壁,那個沿河小村的曾經繁華已經不存在了。

各村來的工程隊都集中在磨坊前的場子上,人頭攢動,熙攘嘈雜,早來的已經到垣坡上的窯洞里駐扎去了。有人通知長山說各村領頭的先到指揮部報到。長山跟著鄰村的幾個干部走進了磨坊。

這是個挺大的四合場院,四面都有房子,許多房間掛著各公社聯絡點的牌子,有一間大房子門口掛著總指揮的牌子,長山到河西公社的聯絡點報了到,拿了住宿點的鑰匙,正說往外走,見總指揮屋里出來幾個人,一個干部模樣的人在後面說︰「你們去啵,我就不送了唦。」

長山眼楮一亮,月兌口而出︰「武書記,是恁麼?」

武書記一愣,略一凝視,一拳搗了過來︰「趙長山,是你個鬼噢!」

倆人又摟又抱親熱了半天。

長山見武書記後梳的頭發已經花白,臉上添了皺紋,身軀略顯消瘦,就說︰「武書記,恁可是顯老了。」

「我要是越活越年輕不成老怪物了唦!」

「從恁那啥,就沒恁消息了,不想在這里能踫見恁,恁是當了總指揮了吧?」

「那陣是把老子揪斗了,還要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腳,搞得老子差點去見馬克思唦,現在風向又轉過來了,又把老子結合進領導班子。當下修水庫,看老子能干活,要叫當這個總指揮,其實就是讓老子當拉磨的驢唦。」

倆人說著進了屋,武書記給長山讓了煙,又倒上水,就在長山對面坐下來。

「能要跳槽馬,不要臥道驢,恁且能折騰呢,人家是把恁當駿馬使呢。」

「不管是馬是驢,都是拉磨的唦!噢,你也是拉磨的驢吆,大叫驢。」

倆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長山的外號,嘻嘻哈哈笑成了一堆。張莊民工的住址在北垣上新村邊的一座土窯院里,從垣坡上去,下一道溝壑,溝壁剎齊了,鑿出幾孔窯來,窯門砌裝上門窗,就能住人了,窯里掏出的新土正好墊出一個院子。張莊人祖祖輩輩都住房子,富裕點的住磚瓦房,拮據點的也能蓋兩間土坯壘牆、茅草蓋頂的草屋住。許多人長這麼大,就沒進過山,不知道山里人住窯洞。當下一群人從垣坡上下到半崖處的窯院里,都猶豫著不敢進窯,生怕土窯隨時會塌下來砸著人。

長山、全義因為跟武總指揮敘舊,隨後才到,見大家愣在院里不進窯,就問咋不進去呢?

幾個年輕人互相推月兌,都不答話,還是跟山說︰「這、這地方能住人麼,哪會兒要是塌了,還不砸死人麼。」

長山、全義撲哧一聲就笑了。全義說︰「好俺那川老鼠哎,恁都連窯洞都沒見過麼?俺小時候在山里住了十幾年,就沒見誰家窯塌了砸死人的。咱這地界是黃土高原,黃土直立性好,打下窯洞只要不進水,一般是塌不了的。窯洞避風朝陽,冬暖夏涼,住著比咱底下村里房子舒服多了。到了河南地里,窮人沒錢蓋房子,地土又平,不像咱這里溝溝岔岔多,咋辦,就從平地里挖下去,挖出個四四方方的院子,四壁再挖出窯洞,就叫窯窨院。恁沒見河南上來的人一般都打窯住,山東上來的人一般都蓋房住,這就是個居住習慣,不管住啥,住長了就習慣了。」

全安嘴里嘟囔︰「那要是下了雨,還不進水淋塌了謾!」

長山插嘴︰「山里雨水金貴,一般窯頂上、院子里、沿路上都修著水道,雨水引進旱井里,平常人畜飲用、澆地就都夠用了,哪還能讓它把窯沖塌了呢?」

跟山打趣︰「怪不到人家說山里人喝的是羊糞蛋水,今天才知道是真的了。」

大家哄笑一聲,跟著長山、全義進窯駐扎。

第二天吃了早飯,指揮部通知召開水庫開工誓師大會。

磨坊、油坊前的場子上扎了席棚當主席台,大喇叭放著振奮人心的歌曲,全縣受益村的隊伍都到齊了,場子里坐不下,人們就坐在河灘上、廢墟上,人群黑壓壓的,場面甚是壯觀。

武總指揮主持會議,先是鳴放鞭炮,敲鑼打鼓慶祝開工。接著縣革委會主任講話,鼓勵大家狠抓革命,猛促生產,革命、建設兩不誤,爭取早日修成水庫,向偉大領袖毛主席獻禮。最後,放開工炮,一位年輕炮手在數千人的注視中,身手敏捷地攀爬到河南岸的半崖上,點燃導火索後迅速撤退,等撤到安全區域,震天動地的炮聲就響了,塵土蹦到半天里,彌漫了好幾里地。

工程一上馬,就停不下來了。收秋種麥時節,工地不放假;天寒地凍了,工地上還是熱火朝天地干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