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時半,頗具規模但遠談不上雄偉壯大的布加勒斯特出現在我的目光當中,先期到達的奧第2騎兵軍已經莽撞的發起騎兵沖鋒;若羅軍有大量機槍,這種沖鋒肯定會帶來慘重的傷亡,然而即使是羅馬尼亞近衛軍,其機槍也是以每個步兵營2挺馬克沁這種配置裝備起來的,總共才7個步兵營根本無法抵抗如潮般擁上的奧地利和匈牙利騎兵,何況我還給每個騎兵連配備了2挺氣冷式機槍和大量手槍;如果羅近衛軍不是那麼忠誠和勇敢還有一戰,然過于勇敢和忠誠的羅馬尼亞士兵卻被低劣的指揮部署在城市邊緣,導致一半以上將士在幾分鐘內就被奧匈騎兵的馬刀和子彈消滅。隨後是巷戰,奧匈騎兵的傷亡直線上升,不過佔據絕對數量優勢的奧匈部隊很快就控制住局面,穩扎穩打逐漸佔領羅馬尼亞這座古老的首都。而我急于想會面的、和保王斐迪南一世同名的羅馬尼亞國王斐迪南一世(歐洲歷史上有7位斐迪南一世,其中3位還生活在同一時代。史實,同情讀歐洲歷史的朋友們!),早已在羅近衛軍護送下向北逃跑了;斷後的羅馬尼亞3000精銳騎兵還在布加勒斯特以北跟迂回的奧第4騎兵師打了一場,或者更應該說是被後者屠殺,3000人和2000余匹優質戰馬片刻工夫就全部倒在機槍、騎槍、手槍組成的彈雨中,只有少數‘幸運兒’來得及用馬刀和奧地利騎拼刺幾下,造成奧軍幾十個傷亡;騎4師隨後的追殺雖然消滅了幾千羅軍、俘虜了羅大批權貴,不過斐迪南一世的確成功逃跑了,讓我和另一位斐迪南一世頗為遺憾。
當日晚,維也納再次鳴響禮炮宣布攻克布加勒斯特,此時離羅宣布對奧匈帝國開戰只相隔20天。(歷史上羅馬尼亞從參戰到布加勒斯特被德奧保聯軍攻克用了102天)
布加勒斯特陷落和國王逃入俄境並不意味著羅馬尼亞完蛋,只不過讓國都離邊境比較近的國家首腦們不約而同想起遷都而已;然隨著奧保聯軍沿著阿格蘇河東岸迅速向北推進,已經差不多被三面半包圍的羅馬尼亞50多萬大軍終于想起來逃跑了,這到不是羅軍士兵不夠英勇,實在是因為缺乏彈藥的緣故。然而羅馬尼亞的高官們都沒有想到,拋棄大批輜重乃至傷兵混亂的逃跑會給這支原始的軍隊帶來什麼後果;在一些別有用心和一大批跟風的胡言亂語、大呼小叫之下,留在奧匈境內負責斷後的那十幾個團首先崩潰了,他們的逃跑帶動正在北撤的數十萬羅軍,數以萬計的士兵慌亂的逃離隊伍,羅軍大潰。西面的奧軍和南方的保軍不斷逼近,機槍和野戰炮不斷將雜亂無章反擊的羅軍打的落花流水;而佔據阿格蘇河東岸的奧保騎兵更是將撤退被堵羅軍的士氣直接打到谷底。
6月22日,在布拉索夫完成會師的奧保聯軍接受羅軍主力的投降,不過此時能服從投降命令的羅軍只剩下20余萬了,除數萬死傷外,其余羅軍士兵各自逃散回家。羅馬尼亞的戰事接近尾聲,我也不在乎斐迪南一世是否能用殘兵敗將在錫雷特河以東苟延殘喘,因為俄軍不惜血本的全線進攻已經再次深入奧匈東北部,不但索卡耳、勃羅得等邊境城市都被俄軍佔去,連二線的左洛切夫、捷爾諾波爾等也即將不保;此外得到主要預備隊增援的庫羅帕特金也擊敗東線德軍攻佔華沙,當西線英法士氣為之一振,連續發動反攻,戰果雖不大卻也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而德奧同盟方面唯一能吹的也只有威廉皇儲率領德奧聯軍盛裝列隊進入羅馬的消息了。
7月中旬,我在萊姆堡接收了從南線‘旅游’回來的第4集團軍,德國也從西線和南線抽調回10多個師,還拜俄軍彈藥跟不上消耗之賜,總算暫時穩定了東線,使從魯登道夫跟我踫面時都頗為尷尬,我們很快統一的意見︰無足夠兵力反擊!
幾種可行方案立即擺上桌面,在貝爾茨和霍夫曼這兩位精干的參謀長協助下,最終只能選擇放棄意大利西北部防線,抽調那里的30個師德軍調來東線,在我的提議下,剩下的10師德軍和從意大利南部返回的20多師奧軍且戰且退、以土地換時間的打法拖延法英意聯軍必然的反攻;而羅馬尼亞方面也只能听憑斐迪南一世佔據其東北部國土,那里的奧軍組成第9集團軍作為機動力量……反正有橫掃塞爾維亞、黑山、阿爾巴尼亞,兩次橫掃意大利,還打敗過俄軍,最近用1個月擺平羅馬尼亞的我如大神式的預言︰俄國必然在17年春天發生革命,18年春天退出戰爭……為此威廉父子相信無疑(否則他們就不會放列寧等革命黨回俄國鬧革命了,史實),而我爺爺的大哥,86歲的老國王已基本處于暈睡狀態,來日無多;奧匈帝國現在除軍事方面由我和名義上的總參謀長、實際上的後勤部長康拉德在管理外,其余都有首相及內閣大臣們管轄,正在大肆推廣種植馬鈴薯呢。
8月,短暫休整過的俄軍再興總攻,因為在北線德軍防線踫壁,中路又離德軍太近,主攻方向轉到南方,我以劣質兵力部署在德涅斯特河以北地區的分散式防線很快就被已經裝備的改裝海軍型76.2毫米加農炮的俄軍打的七零八落,我在戰爭初期威風凜凜的土木結構火力點此時已不堪一擊,不過幸好單兵防炮洞這種東東還沒過時,奧軍損失並不算大,只是德涅斯特河以北地區很快就丟的一干二淨。不過我並不在意,畢竟俄軍又消耗掉20萬以上士兵及僅剩的彈藥庫存,感謝土耳其還控制著黑海門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