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疑問
計算三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多少的時候,竟然有好幾個學生的結果是六分之一。唉,說起來,真是不知道他們三四年級的分數怎麼學的。
生氣都沒得生,因為絕大多數學生,一涉及分數計算之類的問題,出錯率立即大幅度上升,這已經是百試不爽的了。也補充過好多次關于分數計算的知識,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效果不好。很不好。比這個夸張的多的是;比如你問他︰你的作文本上一頁能寫多少字?應該用14*17,這個初一的小孩子也不會算。這樣的學生一個班里也得有個十多個。
:平均分也就是30多分,低的時候十來分。你想想就行了。班里也有好學生,只是少。學校分出來四分之一的重點班,余下的好的班級,十來個二十幾個及格的,如果題難了點,一個及格的也沒有。我曾經的一個學生語文得了一分,是填空︰說出水滸傳中的一個任務︰他寫道︰林沖。這個只是也是首都師範地感覺。買方便面卡學來的。
其實我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是沒認識到學習的重要吧,把學習當成一個附屬品了,學習是兩個方面的事,一方面是老師,一方面是學生,根據你說的話,即使老師不好也不應該會這種情況,學生的話,要麼是先天不足,要麼是後天認識不夠,普遍的差說明不是先天不足。
只可能是後天對學習認識不夠,或許是當地普遍不看重學習…呵呵,我覺得只要用心去教導他們都會好的…我只是一個學生,感覺在自己這個立場上更容易理解他們吧。
這就說明︰先入為主是多麼的重要了。學習知識,在他們剛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就必須學會正確的法則,方法,否則,一開始的認識很難糾正。
比如我,對于罌粟這個詞的讀音,總是心存疑惑,就在剛才打字的時候,也還是疑惑的,不知道是應該讀yingsu還是yaoli。因為我在知道正確讀音之前,一直讀後者。但是很久很久之後,偶然得知,我的讀音是錯誤的,也記住了正確的讀音,但是每次遇見這個詞,依舊是不知道到底哪個讀音是正確的。
作為初中老師,既不屬于啟蒙老師,也不屬于接力棒最後一棒的老師,在這個尷尬的位置,想把學生教會,既要照顧他小學的知識餃接,還要把初中的基礎打牢,任務之繁重不亞于任何一個階段。
就像一棵樹的成長,你不能說,它哪個階段的生長是不重要的。
鄉下小學的孩子很多小學的時候都沒有好好讀幾天書、寫幾次作業,出現學習基礎薄弱應該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初中老師能給他補上的就補一下,實在補不了的也沒辦法。
「哦,原來是1這樣子,我明白了林海對著徐勤班主任說道。
「能夠想像您是一位很愛工作,也很愛學生的好老師,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是今年才畢業的大學生,即將來到時間地方等你姑父好,但是開發的結果。武隆任教,(是在武隆中學)但是由于離家太遠太遠,我正在考慮要來武隆教書這個事情。從放假到現在。
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我擔心我不能勝任高中的教學,擔心學生們會不會喜歡外地老師,擔心自己會不會適應這個地方,當然還有以後自己的個人問題等等,我想老師您應該是我們的前輩,這些問題以前可能也困惑過您吧,所以在此向您咨詢下,謝謝您為我解答。「
林海真誠地對著徐勤說道。
「呵呵,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徐勤說道。
「非常感謝你的信任!外地的還是老師本地的老師是學生們是不會考慮的,自己的適應在于能夠適應教學,其他比如生活上的適應倒在其次。你們出去讀大學不也要適應新的生活嗎?所以這點也不是問題。個人問題也不是最大的問題,緣分來了,在哪里都是幸福!所以最根本的就是教學的專業性,如果能夠在教學
徐勤接著說道。
在教學中時時處處為教會學生動腦筋,那你一定離成功不久了。這就需要你認真備課,耐心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一切,是作為一個新手必須的功課。好在你們精力充沛,熱情也比較高,一般情況下,如果你不是非常抵觸這個工作,勝任這個工作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是有一點流水賬的味道。可是生活似乎就是這樣的。但願以後的記錄不是這樣子的。因為寒假,所以很多都是在回憶之前的事情,開學了可能好很多。還是感謝你的!
而最近幾天煩惱的事情之一是,我高中的,自從畢業之後,再沒有見過的一個同學,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北京上海工作,現在又調回了北京。幾年之前在同學錄上聯系上了,也得知是某一集團的副總,後來又加了qq,去年通過一次電話。
知道他在每年初四之前就回北京了。他每次都會說起要聚一聚,可是卻總是沒有時間地點。我離老家也很遠,要聚會總的回家吧,但是過年交通不是那麼方便的,自己又沒有車,所以希望他們來我所在的小地方(緊鄰一個縣級市市區。
雖然檔次無法跟北京比,但是一頓飯也要一千兩千的了,招待這位同學估計還說得過去)家玩一天,可是邀請他誰跟他一起來呢?是我發出邀請呢還是讓他發出邀請呢?
畢竟多年不見,讀書時候那一腔熱血,那個單純的情感,現在還剩下多少?不知道這麼多年他們都變成什麼樣的了。但是從他的語氣里面,多多少少還是能分辨出來希望聚會的,因為每一次他都這樣說,所以我才敢斷定他希望聚會的。可
是,邀請誰呢?讀書的時候,我們都還是一群小孩子,轉眼之間變成大人了,話題是那些?自己怎樣表現才算合格?他們希望看到的我是怎樣的一副樣子?
想到這些,也很為難。對于我不善交際的本色,這不亞于一個考試。在這些什麼什麼總面前,唯恐有所閃失,並且禮儀知識也不豐富。很發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