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對周箏兒的親事展開了一場不太愉快的討論,那邊周箏兒卻在為人家的事兒煩惱。♀
桂媽媽,你這是怎麼了,誰惹你不高興了?周箏兒到陳家的時候,看到桂媽媽一個人坐在灶間傷心。
桂媽媽抬起頭,看是周箏兒又無精打采地低頭嘆氣,是箏兒啊,沒人惹我,我只是瞎操心。
桂媽媽,我們倆這麼熟了,你有什麼為難的就給我說,說不得我還能幫你呢!周箏兒吃了桂媽媽不少好東西,現在人家有了難事,于情于理都要問候一下。
桂媽媽拉了周箏兒的手,唉,我這是替瑜哥兒擔心呢!
陳謹瑜?他怎麼了?周箏兒看陳謹瑜每天除了擔心學業,好吃好喝的過得挺開心的啊。
去年瑜哥兒考童生不是沒考上嗎,珂哥兒知道了氣得不輕,專程給老太爺和瑜哥兒都寫了信,說實在不行讓瑜哥兒到京城念書去。桂媽媽說著臉上越發愁楚。
京城挺好的啊,陳家大嫂的爹不是很有名的夫子嗎,陳謹瑜去了他一定會好好教導的吧?擱前世旦凡有些法子的人都會想方設法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陳謹珂現在可是在首都做公務員,想把唯一的弟弟帶過去上學也是理所應當的。
問題是瑜哥兒不樂意去!桂媽媽說著更發愁了,瑜哥兒說京城那邊教的都是些考科舉的世俗文章,學著沒意思。老太爺說了他幾句,就 了起來,現在和誰都不說話,整天一個人關在書房里,看著我都愁死了!
叛逆小青年有些時候旁人是看不懂的,周箏兒很是同情桂媽媽現在因叛逆青年發愁的遭遇。
咦。箏兒,瑜哥兒平日里和你挺有話說的,要不你幫著去勸勸他?桂媽媽突然一拍手。驚喜道。
周箏兒下意識的搖頭,我不行。我不知道怎麼勸的,況且我們已經好久沒說過話了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陳謹瑜和周箏兒都到了開始說親的時候,長輩們有了共識似的會盡量避免讓他們單獨相處,更別說坐在一起談心里話了。
可桂媽媽現在是病急亂投醫,既然有了讓周箏兒幫忙去勸說陳謹瑜的想法,怎麼會輕易放棄。箏兒啊,桂媽媽平日里待你不薄吧,瑜哥兒還教過你識字呢,現在他遇到了關卡。你就當瞧在從前的情分,幫桂媽媽勸勸他?
陳謹瑜爹娘去世得早,一直是桂媽媽在照顧,與其說桂媽媽是他們家的僕人,不如說是養母。所以桂媽媽現在的急切周箏兒是理解的。她想了想還是同意了,行,桂媽媽,我試著和他說說話,可成不成我就不知道了!
成的。一定成的!桂媽媽看了灶間一圈,從櫥櫃里拿出一碟子點心,這是瑜哥兒最喜歡吃的蔥油餅,他晌午沒吃什麼東西,現在估模著肚子餓得咕咕叫了。你幫我拿過去給他,順道和他說說話。
周箏兒很認命地當起傳菜丫頭,端著一盤香噴噴的蔥油餅去了陳謹瑜的書房。
桂媽媽,我不餓。才敲了門,陳謹瑜不甚熱情的聲音就傳了出來。
周箏兒當沒听見,直接推了門進去,桂媽媽在灶間忙著呢,哪有功夫給你送吃的?
陳謹瑜聞言把頭從書本上太起來,看到周箏兒松了口氣似的,原來是你啊,又來和桂媽媽研究吃食的?
本來是的,可我瞧著桂媽媽愁得不行,應該沒功夫和我一起做吃的了。周箏兒平淡道。
陳謹瑜伸向蔥油餅的手頓了頓,才繼續抓了一塊,這餅聞著真香!你吃過沒,沒有的話一起吃吧。
喂!桂媽媽對你那麼好,你听著她有發愁的事兒也不問問啊?周箏兒對他的選擇性忽視很不滿。
陳謹瑜咬了口蔥油餅才道︰還能有什麼事兒,不就是我嘍。
原來你知道桂媽媽擔心你啊,我還以為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呢!周箏兒真想把他手里的蔥油餅搶過來,這小子把家里人急得不行,自己倒好,還有心思吃點心。
那你要我怎麼辦?陳謹瑜也很煩惱,我都和他們說了,我不想去京城,他們還是憂心忡忡的,我有什麼辦法!
你和他們都說過了?周箏兒還不清楚這事兒呢。
陳謹瑜無奈點頭,是啊,我和我爺爺,還有桂媽媽、桂叔他們都說了。
和你大哥也說了?周箏兒打起精神,一下子問到重點。
陳謹瑜白了周箏兒一眼,我大哥遠在京城呢,我怎麼和他說?
你少在那里裝傻,當誰不知道你們都是寫信的?周箏兒完全不接受這個理由,其實我覺著京城挺好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好多鴻學大儒都在京城。你大哥既然想讓你過去,你有什麼好推辭的?
要是有機會讓她去京城看看,她一定屁顛屁顛地跑過去,哪里還會推辭?
你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陳謹瑜突然找到小夫子的派頭,京城固然千好萬好,文人墨客滿大街都是,听說站在大街上吼一嗓子,十個有八個答話的都是學子。
怎麼,你還怕和他們比啊?周箏兒懷疑這小子懼怕競爭。
陳謹瑜瞪了她一眼,才道︰我哪里是怕這個!
那你為什麼不想去?周箏兒又問回了原來的話題。
陳謹瑜組織了一會兒語言才道︰剛才你也說了,京城那邊鴻學大儒多,所以那邊一點不缺夫子。我以前告訴過你吧,我最大的願望是像我爺爺一樣做一名夫子。可我要是去了京城,我大哥一定會把我送到大嫂的爹那里學習。我听說大嫂的爹特別厲害,他門下的學生很多都考了功名入了仕途的。
這樣的夫子不好嗎?周箏兒听糊涂了。
陳謹瑜用看白痴的眼光看她,當然不好!一旦考了進士,就得候缺,哪里還有工夫當夫子?
敢情你念書就想當個夫子啊?周箏兒覺得他的理想還真是單純。
陳謹瑜驕傲道︰當然不是,念書還為了知禮懂禮,為了陶冶情操。
可是你想過你將來的學生念書是為了什麼嗎?周箏兒記得自己和他說過這個話題的,可現在情況特殊,就又重復了一遍,像康三叔家的亭楠,還有我二叔家的亭林,三叔家的白前,他們念書都是為了考個功名。你要做個好夫子,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考功名,還怎麼教你的學生?
這道理我知道。陳謹瑜很不被理解似的有些急躁了,我也不是不考功名了,我只是不想去京城那邊念書。現在我大哥已經去了京城,要是我也走了,難不成把我爺爺一個人孤零零地扔在這里嗎?況且我爺爺已經能我把教得很好了,我為什麼還要去京城,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是啊,你大哥為什麼非得讓你去京城?周箏兒突然想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陳謹瑜一副你怎麼才問的表情,其實我大哥早就想把我爺爺接去京城了,可我爺爺放不下這邊的學生,也不想去那個繁雜的地方,一直沒有同意。這次我不是落榜了嗎,大哥就想借著這個機會把我先叫過去,然後再來說服爺爺。
那怎麼行!周箏兒突然暴跳,陳老夫子去了京城,我們村里不就沒人教書了嗎?
她還指望著把周亭景送過來開蒙呢。
所以我才不去的啊!陳謹瑜覺得周箏兒總算有點理解自己了,爺爺和我都很喜歡這里的清靜,我還想著以後像爺爺一樣在村里教書呢,所以更不想去京城了。
你的想法陳老夫子他們都知道嗎?周箏兒認為陳老夫子是個很開通的人,沒道理和陳謹瑜有溝通不良的時候啊。
大哥一直對我有很高的期望,所以我不好和爺爺說這些。陳謹瑜也覺得很為難。
周箏兒卻覺得凡事還是說清楚比較好,可我听桂媽媽說,本來陳老夫子是不想去京城的。這次見你落了榜,加上你大哥又說想讓你去京城念書,他怕自己的堅持阻礙了你的發展,現在正猶豫要不要和你一起去京城呢!
啊?爺爺怎麼會這麼想?陳謹瑜沒想到自己的猶豫換來了爺爺更大的糾結。
我看你還是早些把你的想法和你爺爺說清楚吧。周箏兒勸道。
陳謹瑜想了想點頭,嗯,今兒個晚上我就和爺爺好好談談,可別到時候我沒去,爺爺反而先提出要去京城了。
說完去京城的話題,周箏兒好奇問陳謹瑜,不過說實話,你的功課那麼差嗎,怎麼這次考童生都落榜了?
童生也很難考的好不好?陳謹瑜白了周箏兒一眼,這次是我太疏忽大意了,你就瞧著吧,明年我準把這童生考下來!
看他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周箏兒腦海里突然浮現出皇帝不急太監急幾個大字,猛得搖頭,自己可沒著急,著急的是桂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