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三章 企業文化(下)

提到先前說的「電視節目模式」,我詳細回答宋副區長道︰「為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把更多更好的節目奉獻給大眾,除了需要創作優秀的作品外,節目編排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睍蓴璩傷尤其是地方電視台,唯有充分利用本土化、個性化的節目內容,科學化、創新化的編排方式,強化編排功能,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闢出自己的天地,這既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怎樣運用科學發展觀促進電視節目的策劃創新,才能不斷提升電視節目編排的水平,很多同行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我認為,節目編排除了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有利于頻道節目的構建之外,還要考慮頻道定位、地域特色、節目系統的整體目標、整體設計,要有利于在總體宣傳上體現時代特征和頻道個性。」

我繼續往下說。

目前,國內許多電視台每年都花重金從海外購得電視節目樣片,但是為了節省成本往往每種只購買了幾集。在跨文化的語境之下,通過觀看一兩集的樣片企圖理解節目背後的一整套操作流程、規則設置、技術要求等等,這如同盲人模象,困難重重。許多電視台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對海外節目的規則進行修改,導致節目精華的流失的例子比比皆是。「創智贏家」在模仿「學徒」的過程中,對決定輸贏的規則進行了修改。「學徒」是以單一的標準——賺錢的多少來定勝負的,非常客觀。而「創智贏家」則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一些附屬的判斷標準,比如難度系數。似乎增加了標準意味著測評體系更加全面完善,但事實上,由于這些標準是很難量化的,面對百萬元的大獎,評委的主觀性足以讓參賽者對比賽的公平性產生質疑,引發諸多爭議。這類問題在制定游戲規則的時候是應該預先規避的,否則後患無窮。吸取了第一季的經驗,期待「創智贏家」第二季的全新亮相會有更好表現。

為了避免解讀不精確帶來的問題,有以下幾種應對策略。對于那些實力相對較弱的電視台,由于人才或者資源方面的限制,本身不具有準確解讀海外節目的能力,可以通過直接購買節目版權的方式來引進優秀的節目樣式。海外的節目模式公司會提供節目策劃制作操作流程和過程控制的全套培訓服務。這就相當于一種「加盟」經營,對于保證節目質量是有好處的。而對于那些已經具有模仿創新能力的電視台,他們則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邀請海外的節目策劃人來對我們的節目創制人員進行講座或培訓,來進一步加深對節目本身的理解,以便完善和提升我們自己的電視節目。

電視發展到今天,對于電視人來說,恐怕沒有什麼比「創新」更為重要了。觀眾對電視節目的需求也基本圍繞一個「新」字。「要有創新意識」,這是對電視人制作優秀節目的基本要求。那麼,如何進行電視節目的創新呢?

一、讓「講故事」成為節目常態

如何讓觀眾在節目前多停留一段時間呢?講故事。故事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故事卻是萬萬不能的。柏拉圖說過︰「誰說故事,誰就控制社會。」在這方面,《60分鐘》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這是美國的一個歷史最悠久而且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曾經連續22年高居收視率前10名,曾獲得美國電視最高獎「艾美獎」。那麼,它的成功秘訣何在呢?「用好的方法講一個好的故事」,這就是《60分鐘》的回答。

近幾年,講故事已成為專家學者和電視人對電視節目表達方式的共識,電視節目要學會「講故事」,這是大勢所趨。以故事為載體,用故事的元素來構造節目,力求情節引人入勝、把要講的道理和傳播的知識融入故事,用淺顯、通俗、直白的形式展現給觀眾,已成為許多成功電視節目的常用表現手法。

講故事「簡單而有效的方式」是什麼?具體講就是事實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化、細節亮點化。其中,故事人物化是講故事的核心。所謂故事人物化,就是要挖掘故事背後人物的命運。比如對張.健橫渡渤海海峽的報道,當時許多記者都在抓拍張.健即將登岸的那一瞬間,但是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卻去拍張.健的母親當所有人都在歡呼說張.健快要登岸時,母親卻是合掌祈禱,當時觀眾就看到了事件背後栩栩如生的人。

二、讓記者成為事件發展的見證人

新聞價值規律告訴我們,越是遙遠的事物,觀眾的關注度可能就會越低。長期以來,我們的電視節目習慣于四平八穩地向觀眾敘述,這種由播音員、主持人來轉述的事物就難免使觀眾產生「疏離」感。觀眾如果覺得遙遠,當然就會遠離我們的節目。因此,要避免這種「疏離」感,我們就應改變單調的「畫面解說加采訪」的傳統模式,讓記者親歷現場,參與事件的全過程。

方式一︰記者是參與者。記者從觀眾的視角出發,引領觀眾一步步撥開節目當中經過設計的「層層迷霧」。

方式二︰記者是發現者。在電視節目中,記者通過深入采訪,見證采訪對象的生活、工作和事業,尋找支撐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三、改變話語方式

語態,即說話的態度,敘述的方式。中央電視台孫玉勝在其著作《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中直言︰中國電視新聞改革是從「說話方式」開始的。當年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提出的「真誠面對觀眾」的口號,開啟了平民語態的大門。解說詞也好,主持人串詞也好,鮮活、幽默、趣味,非常口語化,讓人感到隨和、親近、心領神會,不但拆除了媒介和觀眾之間的界線,而且和觀眾達到了一種情感上的互動。電視語言開始從說「官話」、「套話」向說「人話」轉變,親切家常。尤其是電視談話節目《實話實說》更是讓這種語態空前活躍起來。後來,以《南京零距離》為代表的電視民生新聞欄目橫空出世,平民語態開始被電視新聞廣泛采用。

好看、實用是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基本要求,同時又是電視節目追求的最高目標。電視從業者必須用生動的、富有個性化和趣味性的語言,為觀眾提供一個享受資訊的空間。

強子看我說的已經不少了,于是打斷我的話,說︰「我們先看到了種種電視節目制作當中的問題,覺得有能力解決,于是我們來了。」

我知道,強子開始出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