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向民第二天就召集各大隊長前來開會,把分田到戶的意思跟各大隊長說了。他本來以為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也做了充分的準備,想給大隊長們做工作,可沒想到卻很容易通過。不容易通過的反而是地塊的分配。
黃土鄉土地雖然貧瘠,但也有好壞。所謂的好地,就是可以種出一種當地人叫禾秧的雜草來。當地人養有一種雞,叫秧雞。長相與黃土鄉外的雞完全不同。雞冠是白色的,所有的雞都很瘦,跑得很快,也很好斗,看起來很像斗雞。
肖向民見過那種雞跑,快起來的時候,看過去就像是一道黑影在快速移動。他從來沒有見過雞能跑那麼快的。那種雞也特別的好吃。肖向民吃過一回,村民只是把雞殺了後,切成塊放到鍋里煮熟就舀起來吃,雞肉非常脆,煮出來的湯里有一股濃香。那種香味聞著就讓人流口水,吃完後,嘴里還有余甘,哈出口的氣都是香的。
能種出禾秧的地不多,全鄉也不過就三、五畝,而且每個大隊都很平均,都有三、四分地。肖向民對這個根本就給予忽略了,因為那樣的數字,相對于全鄉幾乎可以說是簡直就微不足道。可人的本性畢竟都是自私的,只要是好處,都難免會想爭一爭。
黃土鄉之前因為土地貧瘠,也沒種什麼莊稼,大家對地的觀念也不重,又是集體勞作,所以各大隊土地的界限並不明顯。肖向民要搞分地到戶,全鄉就要對所有土地進行丈量和劃塊。那些禾秧地很多又在各大隊的交界處,既可算這個大隊的,也可以算那個大隊的。
肖向民為了不使矛盾立即激化,迅速轉移了話題,讓各大隊組織人員對土地進行全面的丈量,在丈量的時候不明確哪塊地是屬于哪個大隊的,而不按各大隊認為的那些地塊進行丈量,而是由全鄉統一組成了三十個丈量組對所有土地分段進行丈量。具體分地等丈量工作全部完成以後進行。
肖向民在土地丈量組進行土地丈量的同時,又組織了近百人的隊伍在與九龍鄉最近的地方劃出一塊十畝左右的地,讓鄭文明帶著那些村民對那塊地時行改良。肖向民要求鄭文明在兩個月內完成。
兩個月後,土地丈量組的人把全鄉的土地全部丈量完了。這時候,鄭文明也帶著那一百多人用肩挑、車推,從相鄰的九龍鄉附近把土取過來,把肖向民劃出的十余畝地全部進行了改良。
鄭文明說改良後的土地完全可以種水稻和麥子,這消息一傳開,所有大隊的大隊長眼楮都睜大了。種水稻和麥子,在別的地方非常平常,但在黃土鄉的歷史上,卻只是傳說中的事。村民們全部跟著大隊長長涌到了鄉正府,都想分那些地,對原來那些可以養秧雞的地塊都不再提也不再爭了。
這時,肖向民卻說那些經過改良土地的地要全部分給那些參加土地改良的村民,沒有參加土地改良的人誰也不給。但他同時又提出,在新的土地分到個人手上後,如果有願意對自己土地進行改良的,可以找鄭文明統計,由鄭文明組織大家統一進行改良。
肖向民對村民們說,以後土地都屬于個人的了,誰有本事誰種出好莊稼都歸個人。其他人也別眼紅,嫉妒別人,還不如自己多想想辦法,多向鄭文明請教,把自己的地給種好了。
這一來,大家沒有聲音了,都覺得當初不參加土地改良吃了虧。特別是有經驗的大隊長,很快就總結出了,只有听鄉里,按照鄉里的去做,才會佔到大便宜,一心想佔便宜,卻不肯按鄉里說的去做,或者抱著觀望的態度的人,那就什麼也得不到。肖向民听到這些話時,開心地笑了起來。他明白,鄉民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人的那種攀比心理,讓鄉民們都坐不住了。他更清楚,現在調動的還只是鄉民們的行動,下一步,就會激發出鄉民們的智慧。再加上李道的夜校班開班,隨著鄉民們識字的增加,對知識重要性的認識,黃土鄉的變化會越來越快。
肖向民讓鄭文明召集了所有大隊長又開了一個會,制定了分地原則,並且讓每個大隊都留有一部分土地,只要是對土地改良積極的或者能夠種出好莊稼的鄉民,根據排名,就把那些土地拿來給他們做為獎勵。
半年後,分地工作全部完成了,鄭文明也培訓了兩期共一百三十名的農技員,每個大隊十名,接著就是耕種。水稻的季節是每半年就可收一次,那些首先參加土地改良的村民很快就嘗到了甜頭,收獲了谷子。這更加讓其他的人坐立不安,都認真地接受農技員的指導,種好糖蔗和麻竹筍。一年後,糠蔗和麻筍也獲得收成。肖向民通過李盈盈又借來了筆錢,把榨糖廠建了起來,同時鼓勵鄉民將吃不完的麻筍曬干。
鄉民有的有糧、有的有筍、有的有糖,私上就進行了原始的交換。肖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找來雷二虎,讓他被燒的原來鄉正府所在地用竹子木頭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做為村民們交易的市場,並且鼓勵村民們把吃不完的東西帶到九龍鄉或者縣城去賣。
鄉民們吃飽了,口袋里也有了些余錢,就更想干了。很多人還買了母豬、母雞和鴨子等家禽回來養,還有人到外鄉的親戚那里帶了些小狗回。整個鄉一下熱鬧了,快速繁榮了起來。
土地改良的情況大大超乎了肖向民和鄭文明的想象,不到一年半時間,幾乎所有的土地都被改良了,都種上了水稻、蔬菜,糖蔗和麻竹基本被移到山上去種了。
鄉里的人大都能做到自給自足,李道的夜校班人越來越多,而識了字的人便帶著東西到外鄉去銷售。有厲害一些的人,不但銷售自己家的,也收購附近村鄉的食物,販售到其他鄉去。一些人就漸漸比別人富起來。
以前大家都處于同樣的生活水平,即使窮困,反正都一樣,又沒有辦法可以改辦,所以,村民都是懶懶散散,過一天日子算一天。可地一分,肖向民又鼓勵大家多勞多得和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想辦法讓自己富起來,家庭與家庭之間的貧富很快就被拉開了距離。
人都是不甘心輸給別人的,所謂的樹有皮,人有臉。特別是自家的孩子到別人家去,看到別人家這個也新鮮,那個也新鮮,回到家里一吵一鬧,家里的父母親就更坐不住了,這時候,所有的智慧和能力也就完全迸發。
肖向民和李盈盈到黃土鄉很快就兩年,各村各戶的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剛來時處處看的是黃土,人人衣不敝體、臉色蠟黃,灰土灰土,沒有一點血色,個個都像是得了黃疸病。現在則不同了,處處都是綠油油的莊稼。鄉民的臉色是紅潤的,有些人還有了小肚子了。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