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四章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比卦第二爻,爻辭︰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比卦第二爻爻辭釋義

比之自內︰這種和睦的親附政策發自本國。

本爻的爻義是︰在內部親密團結,努力輔佐君主,結果是吉祥的。

內部人員,會使自已不會受到損失。

六二處于下卦的中部得中又得位,又與九五相應,所以會吉祥。作為大夫級別的他能夠搞好統治階級內部的團結,並且堅守正道,一心輔佐九五的君王,所以不會有任何損失。

六二是和自己「溝通親善」,或者是和內部的人員、家人溝通親善。這是吉利的。內部不安穩,不能談向外發展。所以一定要注意珍惜眼前人,搞好內部關系。

另一層意思就是內修,與自己本性、本心的溝通,這樣才不會迷失自己。很多人其實最應該了解和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所以應該善于自我溝通,注意調節心理心態。「比之自內」——自我溝通「得位」又「得中」,說明是應該做而且可以做得好的事情,無比——並不在乎周圍情況如何;有應——可以由內直接感應天道。

把握了「有孚」的誠信原則,你開始著手從身邊做起,對內進行親和與安撫,做好內部的團結與和睦。

你明白,欲安外,先安內,你不僅不能讓身邊人拖你的後腿,你更需要他們的關心與幫助。打天下先抱團,你首先要從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老鄉、同事的積累開始。固守這個最牢固可靠的圈子。于是,你不再每天只是緊緊盯著自己手頭上的瑣碎事務。開始主動關注身邊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不失時機地送上一句祝福和鼓勵。打一個安慰的電話,發一條溫馨的短信,送一束溫情的鮮花,保持經常性的探望、溝通和聚會……在你主動與身邊人親和的過程中,世界變得美好起來,你真切地感受到,發自內心地與人親近是快樂也是幸福,而主動與人親近更是你送給對方最好的精神禮物。在這個過程中,你溫暖了對方。也溫馨了自己;你鼓舞了對方,也樂觀了自己。從此,你不會再足不出戶地蜷縮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嘆氣,不會在被動的孤獨里迷失,你在與身邊人真誠的交往中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安穩與自信,正如小《象》所說「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有些版本把「比之自內」解釋為發自內心地與人交好,主動與人親近。才能「貞吉」。那麼,運用到職場處世與經營方面,主動以謙虛誠實的心態與每一位同事和客戶建立親和關系,不斷用誠心擴大自己的人際關系範圍。正是作為一個合格、樂觀、成功的社會人的最基本要求,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和單位喜歡錄用和提拔憂郁性、被動型的員工。

國家初創,百廢待興。困難重重。只有從內部親和、團結、輔助,才是戰勝困難的基礎。內部親比、同心同德、眾志成城。敵人就不敢輕舉妄動,也就是蒼蠅不盯無縫的蛋。內部有裂隙、內訌。敵人才有機可趁。君主在困難面前貞固則吉,悔變則凶。

我們說說清朝五大興起的原因;

八旗制度,平時耕獵為民,戰時應征為兵,兩手都要抓,兩手都很硬,是一種團結的制度。

終清一代未出現因宗室內部的斗爭引起的全國戰爭。

女真民族向有崇拜權威並為之獻身的傳統,每當出現一位杰出領袖時,這個民族就立即崛起,阿骨打和努爾哈赤都是這樣。無獨有偶,這點和日爾曼民族很相似。清朝崛起的五大歷史原因

皇太極繼位以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促使清迅速成為雄霸北方的帝國。他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發展是硬道理。《清史稿》如是說︰「工築之興,有妨農務,前以城郭邊牆,事關守御,有勞民力,良非得已。茲後止葺頹壞,不復興築,俾民專勤南畝。」這里說的「工」不是工業,而是工程或者建築之類的事情。首先,在當時的社會中,農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產業,工資地,生活相對貧困,如果用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財力興建大型建築,不但將侵佔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土地,而且會導致眾多人們失業。一旦人們無事可干,並且又無生活來源,他們必定會成為社會惡瘤,給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災難。其次,皇太極初登皇位,人心不穩,如再遇暴動事件,朝內朝外勢力勾結,皇位不穩。再次,要想雄霸天下,只依靠祖傳基業是源源不夠的,他必須自強。要自強,就必須發展,要發展,就必須重視農業。更何況,皇太極野心勃勃,想統一天下,就必須有足夠的糧草,沒有可靠的糧草供應,即使擁有再多的黃金白銀,也不能給餓得咕咕亂叫的腸子一點營養。糧食安全問題在中國古代一直被歷代皇帝所重視。

其二,滿漢平等。當時的清帝國,由于國力逐漸強大,漢族人口開始與滿族人進行雜居。滿族人就相當于現在城市的本地人,漢族人相對于外來人。為了確保外來人口與當地居民和諧相處,皇太極頒布了一個比較進步的條令。他說︰「滿洲、漢人,毋或異視,訟獄差徭,務使均一。」雖然在當時,滿漢不可能「毋或異視」或者「務使均一」,但是,這個條令的出台使漢人有以前的「外地人」轉變成「內地人」,在心理上給漢人了極大的鼓舞。在這種狀況下,漢人不僅可以能夠從官方獲得認可的戶籍,而且能夠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大大激發了漢族這些外來人口的積極性,以致于在大清發展當中。漢族這些外來人不僅成為清帝國的重要兵源,而且。由于人口的增多,促使清帝國的城市經濟迅速發展。

其三。親疏有別。《清史稿》中雖然如是說︰「貝勒屬下人,毋許邊外行獵。」但是,作為皇親國戚與其他平民百姓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區別。在皇太極把他的部下分為的八旗時,可以發現,這些人都是滿人,漢族人根本無法成為八旗的領軍人物。並且這些人都與皇家沾親帶故,不是叔叔就是伯柏,關系相當密切。因此,要想進入清朝高層。就必須走進皇親國戚的圈子里,否則,即使擁有家產萬貫,也成就不了一番霸業。

其四,貿易至上。在清朝初期,重商主義就成為國策。皇太極的做法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加強稅收征繳,偷稅漏稅者給予嚴厲的懲罰;二是閉關自守,凡是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將以叛國罪論處。這兩點的實施大大增強了清朝的國力。

其五,加強中央集權。真正讓清朝成為清帝國主要在于清朝加強了重要集權。以政治層面而論。他主要分為以下三個層面︰漢族、八旗、清中央。漢族處于最底層,大多是清朝滿族官吏的奴隸,只有少數的清廉者才能獲得一定管理漢族的權力。清中央為了管理八旗,設立了**臣。為了管理清中央,設立了**臣,從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司法的公證性。但大大加強了王權,為清帝國的崛起奠定了必要基礎。

講起莊子。知道他的人都了解,他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高人。他所著的《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真經》,書屮所講的寓言、哲理,數千年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莊子名叫莊周,戰國時魏國人。他在學術上是繼老子之後,先秦最重要的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充滿寓言色彩的生活經歷。莊子的生活原則以崇尚自然、逍遙自在為信條。所以,他對什麼名啊、利啊,都不放在眼里。

戰同是一個重人才的時代。盡管莊子自己以自得其樂為滿足,但是,他的學問使他名揚天下,不少國家的國君希望請他出來做官,都被謝絕了。為了逃避不斷的聘請,莊子逃到濮水。楚威王听說後,馬上派了兩名卿大夫,數百名隨從,帶著豐厚的聘禮,準備以相的高位把莊子請到楚國去。

兩位大夫來到濮水,正遇見莊子在釣魚逍遙。兩位大夫說明要聘莊子為相的來意後,莊子連身子也沒有站起來,仍然釣他的魚,只是淡淡地說︰「請二位不要打擾我的雅興。」兩位大夫只好靜靜地待在一旁,等待莊子釣魚。

莊子釣了四五個鐘頭後,才收往家里去,只顧走自己的路。兩位連忙跟上去,邊走邊不停地講話,說什麼楚王如何如何仰慕莊子啊,他們一定要把莊子請到楚國去呀!

莊子實在听不下去了,就對他們兩人講了一個故事︰「我听說楚國有一神龜,因為神靈得很,被人殺死了。殺掉的神龜被楚王供奉在廟堂屮,廟堂修得華麗極了,收藏神龜的箱子是純金做的,包裹神龜的是精美的錦緞。你們說,如果你們是神龜,你們是希望被殺死而享受富貴的待遇呢?還是希望活著拖著尾巴,爬行在泥土中呢?」

兩位大夫一齊回答︰「當然是選擇活著曳尾泥中,而不願死後享受富貴!」莊子接著說︰「那既然是這樣,你們就回去報告楚王,說我莊子也願意當一只曳尾泥中的烏龜。」

兩位大夫听了,知道莊子的心意是不能勉強的,只好掃興而回。後來還有些不死心的國王派人來請莊子去做官,都沒有打動莊子。

就這樣,莊子寄情于山川之間,悠然自樂地吃著粗茶淡飯,有時窮得連飯也吃不上,但他內心充實,不求外比,而成為高笀之人。

莊子遙逍比自內,六二︰比之自內,貞吉。人生啟示

人有兩個方面,一是內心世界,二是外在的榮華富貴。人最寶貴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人的內心世界充足,人就有一個健康的精神世界,遇事就能「比自內」,而不被紛繁的物欲所累贅。這樣的人,雖然貧窮,卻是最富有的;雖然生活條件惡劣,卻能在苦中求樂,獲得精神的欣慰,從而反比那些生活奢侈、不能「比自內」的人要長笀得多。「比自內」,應是人生幸福的一條法則。(未完待續……)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