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414章、西夏欲再育半妖

第414章、西夏欲再育半妖

「你們真是沒用!還說自己是最好的,連輛馬車都追不上。」

不過追了兩三里地,趙充的胸膛便像是一個破了洞的拉風箱,呼哧-呼哧-地響了起來,四處釋放著空氣。

受到他的責罵,作為手下自然沒有反駁的理由。雖然他們是為了趙充好,但是他們確實沒有認真去追。

如果真的想追,他們至少應該拋下趙充,這樣才能追到。

可是他們相信自己的感覺,知道自己就是追上了,也沒有用。

老軍伍的選擇使得趙充沒有找到馬車,最後只能怏怏而回。

「官人,你的頭發還是染一下吧!」

操作了一個晚上,寧采臣的頭發也只是一小撮回復黑氣,而聶雙已經沒有水再流出了。

整個人紅光滿面的,就像是雨後盛開的紅牡丹。

「你不累嗎?」

「不,一點兒也不。」很好的感覺,使得聶雙完全忘了什麼叫累。

染上頭發,寧采臣立即匆匆趕了回去,桃花庵的病號。寧采臣立即找上了白素貞︰「白姑娘,怎麼樣了?」

「已經好了。」

不知是這個法術太簡單,還是白素貞法力高深,總之她的臉上是一點兒疲倦都沒有。

白素貞看著寧采臣,想問一下許仙修煉的事。這些天,她一直為此不安,以致于寧采臣發色的變化,她都忽略了。

這時,卻突然有人送來了請柬。「誰的請柬?」

「回大人,是駙馬爺與公主的大婚請柬。」下人回道。

「哦!」寧采臣點點頭,「是哪個駙馬與公主?」他和駙馬什麼的不熟,這段日子又不在人間,自然不知道誰要成為趙佶的乘龍快婿。

「回大人,是馮大人,與陛下新封的永安公主要成親了。」

「哦!」寧采臣點點頭,沒有細想,對他來說,知道是哪個結婚,到時候隨份子就好了。就和後世一樣。

「等等,哪個馮大人?」

「回大人,是翰林院編修馮大人。」

「馮素貞?」

「對,就是馮大人。」

嘶-

寧采臣是知道馮素貞是女人的,她竟然成了駙馬。

「永安公主是?」

「就是程捕頭,不過現在姓趙。」

嘶-

再次倒吸口氣。

好麼?女人與女人……

寧采臣強忍笑意。這實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白素貞看寧采臣現在的樣子,把想問的話又收了回來。

他又不是修真,問他又有什麼用呢?

白素貞轉身離開了。

寧采臣不是大嘴巴的人,所以除了他之外,並沒有人知道馮素貞是女人。

「那個,白姑娘……」當他想起白素貞在自己身後,再回頭時,人已經不見了。

沒有看到白素貞,知道她回去了。寧采臣立即問下人道︰「我不在這幾天,有人來找過我嗎?」

「回老爺,沒有。」自家下人全都說沒有。

寧采臣點了點頭。

奇怪了!難不成她是願意和女子結婚的?

也說不準。

後世不是有這樣的新聞嗎?女子和女子結婚組成家庭。

古代有龍陽,再有個百合,也是正常的。百合好啊!百合花開……

對了,禮物。這次一定要準備個好禮物送去。

這次女女婚姻,寧采臣是很有興趣問問結婚人的感受,但是不知是趙佶怕女兒嫁不出去怎麼的,直接就把馮素貞圈了起來。

從早忙到晚,忙著適應各種皇家禮儀。所有探訪者一律不見。

皇帝嫁女兒可與普通人不同。規矩大的都能嚇死人。

在大宋操辦起這麼一場女女百合百年好合的婚事時,遠在西夏的皇宮中。

「卿家,有消息了嗎?」坐在皇位上的西夏皇一臉焦急。

正面戰場的失敗,他不在意,只要二十萬精銳不失,他就有再戰的底氣。

可是顯然他想得到的卻沒有。「回陛下,沒有。」

「是嗎?你下去吧!一有消息,立即回報。」

「是,陛下。」

「還沒有消息?他們到底去了什麼地方?」

不安、焦躁……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心情。當他知道自己手下還有這麼一批精銳時,他是多麼的高興。

大有借我十萬,橫掃九州之意氣風發。

可是,這怎麼就沒有消息?又怎麼會沒有消息呢?

這件事梗在心中,奏折他是一點兒都看不下去。

在眉際之間長出大大的紅疙瘩,可想而知他有多麼煩躁,心里的壓力又有多麼大。

可是二十萬人就這麼沒了?連一個傳信的都沒有。

宋軍在西北擊敗的四萬西夏軍不過是二線部隊,與那二十萬一比,連渣都算不上。

西夏崇宗李乾順,他即位時僅3歲。他親政後整頓吏治,減少賦稅,注重農桑,興修水利,在李乾順的勵精圖治下,西夏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這樣的條件下,他也起了用兵之心。

宋徽宗繼位後,宋朝起用蔡京為相,開始對西夏用兵。夏貞觀四年五月,宋陝西轉運使、知延州陶節夫,出兵進攻石堡砦,奪其糧食窖藏,築城堡以守。乾順憤然說︰「漢家奪吾金窟堝!」進出動鐵騎相爭,夏兵被擊退。

六月,夏軍與宋將折可適戰于靈州川,又敗。

十月,乾順遣使向宋朝請和,遭到拒絕後,被迫(這個歷史書上詞用的好,外人進攻我國也可以用「被迫」,那麼日本侵華也是「被迫」?什麼孤注一擲之類哪個不能用?也許再過不久,我們的歷史就要變成,日本由于經濟危機,「被迫」發動了侵華戰爭,最煩歷史)集聚四監軍司兵力,向宋朝涇原等州發動進攻,包圍平夏城,又攻鎮戎軍。

夏軍一再被擊敗後。乾順兩次遣使向遼求援,遼朝為此遣使向宋朝入貢,請求罷兵,並請歸還所佔西夏的土地。貞觀六年二月,迫于遼的壓力和權宜之計,宋徽宗答應歸還崇寧以來所佔領的西夏邊地,與夏議和。

這是李乾順的恥辱。經濟上再怎麼有建設,也不過是守城之犬罷了。

本來如果西夏沒有過硬的軍隊,他也不會想再與宋作戰。可是當他娶了梁氏後人,他發現了,發現了一支掌握在梁氏手上的精銳部隊。難怪梁太後為什麼總打勝仗。

只要有這支軍隊在手,他相信他也會成為一個武勛不凡的皇帝。

可是現在這支軍隊竟然消失了。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這世間竟然有什麼力量可以消滅那支軍隊。想得他腦仁子疼。

這時,一雙玉手撫上他的額頭,輕輕揉捏著。

「嗯-粱妃,你的手依然是這麼巧!」

那是一張宜嗔宜喜的女人的手。這個女人姓粱,是粱太後的余族。

之所以會有遺族出現,除了梁太後對西夏的扶持之恩,還是西夏人知道,梁家的男人會造反,是為了王位,但是粱家的女人同樣會滅了造反者。

這也是為什麼李乾順敢娶粱妃,敢娶一個漢人女子的原因。

不過自粱太後之後,漢人女子不再為後,倒是成了潛規則。

雖然他們知道漢人女子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優良傳統,就是與娘家作戰,也絕不手軟,比如梁氏為了緩和矛盾,效法前朝,仍推行窮兵黷武的戰爭政策,用不斷地對宋朝的用兵,以轉移國內危機。從夏大安十一年到永安二年的13年時間內,夏對宋朝發動的大小戰事達50余次,有的一年內達六七次以上。梁乙逋一邊頻繁進攻宋朝,一邊還同宋朝貢使交聘,往來不絕。他往往在集兵進攻宋朝時對部下聲稱︰「吾之所以連年點集,欲使南朝懼吾,為國人求罷兵耳。」

天祐民安七年十月,乾順在其母梁太後的聖命下,侍母御駕親征,集兵號稱50萬,進犯宋朝的鄜延路,攻陷金明砦。此戰還把擄獲的宋俘獻給遼。

可就這樣一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女人,永安元年十月,梁太後又使乾順認可,由她親率號稱40萬之眾與宋朝爭奪平夏城,強攻十三日,城終未攻下,梁太後在糧草缺乏的情況下,又遭暴風襲擊,大敗潰逃。

永安二年,鴆殺梁太後,乾順親政,時年16歲。

雖然是遼人動的手,但是李乾順不僅不恨,反而很感激遼帝。以後多次發兵救助遼帝,便緣于此。

本來在粱太後死後,粱家是要全力滅絕的,但是卻讓他發現了粱家掌握的一支秘兵,也就是半妖騎兵他們。

這是李免留的後手,他知道自己族人不信任漢人,但是漢人卻是必須的。

首先是天庭,如果有一個漢人妻子,再由這漢人女子進攻故國,就是天庭也無話可說。

同樣,從歷史上何嘗不是,匈奴對漢朝時,有個漢人太監在;吐蕃能發展起來,有個文成公主在……

他們西夏也需要。

于是李免選中了粱氏。不然一個漢人女子又怎麼可能成為他國之母。

沒有極大的利害關系在,他國女子想母儀天下,靠什麼,長的漂亮嗎?也太小看本國勢力了。

要知道一國之母,可不僅僅是一個男人的妻子,而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

「陛下為何如此發愁,額頭這麼僵硬?」她問道。

「唉!還不是二十萬精銳,互今沒有消息。」說到軍隊,他的腦仁子又隱隱作痛。

粱女見他腦子又疼,自然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輕輕地撫模自己丈夫的額頭,輕揉細撫,緩解他的頭疼︰「皇上,咱們西夏國的事情千頭萬緒,著急是沒用的。這軍隊出征,傳遞消息短上那麼幾日也是正常的。就是短上幾個月的,也不是沒有。陛下又何必心情?您是一國之君,龍體更重要啊!」

漢人女子就是好,單這寬慰人的話,我後宮不少,但也只有她會這麼說了。可惜如果她不是漢人就好了。

李乾順說︰「理是這麼個理,但是事情卻不能不做。你是不知道,西北戰場,我們又打敗了。我西夏的日子一下子就變得緊張起來。朕是擔心宋人再度侵略我們。」

說到這,李乾順一下子皺緊了眉頭,仿佛頭很痛似的。

粱女見狀趕緊站了起來,立即全力按摩他的頭顱,幫他減輕痛苦。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感覺好了不少,拉過粱女的手,把她抱在懷中,已經開始發福的身體不由顫了顫多出的肥肉。

「這是粱妃體貼朕啊!」

「您又來?」粱女嬌嗔道,「您剛才不還是在憂國憂民嗎?」

李乾順苦笑下︰「不這樣又怎麼辦呢?朕這也是苦中作樂吧!現在到處是冰天雪地(古代北方降雪很早,差不多十月份便有霜雪),族人們只能燒馬糞取暖,到了明年,如果還搶不到糧食,我西夏的國庫便空了。」

粱女驚訝道︰「怎麼會這樣?往年咱們搶的東西呢?」

「往年的東西不都填了秘軍嗎?」李乾順說。

粱女有些傷感,她想念她的姑姥姥粱太後了。

李乾順知道她在想什麼。

李乾順也在後悔,如果知道粱太後是把國庫用在了這個地方,他也不會同意讓遼人鳩殺了粱太後。

一個棋子會死,是因為她沒有了利用價值,誰又知道她在大敗之後,還埋有這樣的後手。

這是一個厲害的女人,死了,可惜了。

「陛下,姑姥姥你什麼時候幫她平反?」

粱太後的死,歷史上是這樣記載的︰永安元年梁太後派人向遼求援。永安二年,遼道宗看出梁太後擅權專恣,已經不得人心,不能給予支持,遂遣人至夏,鴆殺梁太後,命乾順親政,時年16歲。

這個歷史真是漏洞百出。傻子都知道,梁太後一生與宋交戰,就算是專權攻打宋國,對遼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遼道宗不支持也就罷了,又怎麼會鴆殺她。

殺了她,又有什麼好處?反而少了個軍事上的同盟。

這其中一定是有陰謀的。只有一些傻女才看不出,看不不透。

「梁妃,不是朕不與平反,你是知道的太後是多麼喜歡朕。可是那一戰,實在是死了太多的西夏男兒了。朕不得不有個交待。」

朕也是不得不有個交待。一個漢族女子卻害死了這麼多的黨項好兒郎,這個過錯誰背?誰又背得起?

她為什麼不說,不說她用漢人女子做實驗,養育朕的軍隊。

「陛下,真是難為你了!」粱女在同情他。

「粱妃,這次你一定要幫朕,否則朕就完了。」

粱女瞪著一雙鳳目,不解道︰「陛下,有這麼嚴重嗎?咱們不是還有宋人的‘歲賜’嗎?」

所謂歲賜,名字好听罷了。

其實不過是宋朝花錢買和平罷了。

和後世的「擱置爭議,共同發展」,本質相同。

都是用自己的東西贖買和平。不同的是,宋朝用的是真金白銀,後世用的是地下的石油礦產,還需要外國人自己動手去挖取罷了。

只听李乾順苦笑說︰「宋人‘歲賜’的東西,大多都是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就是做盔甲也不行。這東西再多又有什麼用?以目前國庫所有,能撐過這個冬天就不錯了。」

「這麼嚴重?」

「就是這麼嚴重!」李乾順哀求道,「粱兒,再幫幫朕吧!」

粱女問道︰「陛下,臣妾怎麼幫你?」

「再弄半妖,有了半妖,明年朕便可以去搶糧草,族人便有救了!」

半妖……

梁女沉默了,她陷入回憶。

「姑姥姥,這是什麼?」

「這是半妖兵符。」

「半妖?」

「不錯,以我炎黃女子身體孕育出的半妖。」

「姑姥姥為什麼要用炎黃女子?」

「創造一個不存在的種族,這會消耗那一族極大的氣運。縱觀世界各族,只有炎黃一族,氣運最是綿長。如果是其他種族,必定會為天道所滅族。就是你我身為炎黃一族也要小心,不得過多生成半妖。雖說你我有炎黃氣運在身,但是做的太多,恐怕你我也會為炎黃氣運所放棄,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接著,是粱太後吞服毒藥臨死時。「罪有應得,我這是罪有應得。」

「姑姥姥,你怎麼了?」

「姑姥姥就要死了!」粱太後伸出枯樹一般的手,撫模著粱女美麗嬌媚的面頰。

「不!粱女不讓您死!」粱女哭了,哭得很傷心。

粱太後說︰「這是我罪有應得。我本以為只是對付宋人,應該沒關系……哇!」她吐出一口鮮血,迷留之際,把兵符交到粱女手中。「帶上它快走!炎黃一族完了,已經沒有多少氣運了。希望,希望它……」

話還沒有說完,粱太後便死了。

粱女哭得很是傷心。

半妖的稱呼,顯然讓她回到那個夜晚。

姑姥姥的內疚悔恨,她都看在了眼里。但是……

為什麼?

她不明白,什麼炎黃一族完了?誰又是炎黃一族?姑姥姥說的是什麼?

她不明白,也听不懂。

是的,听不懂。身為異族統治下的新一代,什麼炎黃,與他們有關系嗎?

就是有,統治者也會讓它沒有。

後世的網絡媒體那麼發達,都有無數的香蕉人,更何況這愚民政策下的封建王朝。

在儒家的「入則為華夏,出則為夷狄」的政策宣傳下。

乾順對高度發展的儒家文化與漢族文明十分傾慕,他決定在夏大力提倡漢文化,以改變西夏的落後風氣。永安三年,他借御史中丞薛元禮之口倡導儒學,在薛元禮的上疏中稱︰「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經國之模,莫重于儒學。昔元魏開基,周齊繼統,無不尊行儒教,崇尚詩書,蓋西北之遺風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漢學,才能改變夏的不良風氣,挽救面臨的危機。乾順采納了薛元禮的建議,下令在原有的「蕃學」之外,特建「國學」,教授漢學。挑選皇親貴族子弟300人,建立「養賢務」,由官府供給廩食,設置教授,進行培養。

這在任何一個儒教燻陶下的人看來,他,李乾順,是正宗的華夏人。

哦?原來如此。難怪在後世的歷史上,李乾順的歷史齊紹,一篇篇一句句,盡皆是溢美與惋惜。

原來如此,理應如此。

這樣的人才是歷史上的天下聖主啊!

至于他對自己祖國做過什麼?

哦!學術是無國界的,不應該翻找古人的不是,要以包容與寬和去對待的。

祝願聖主再活五百年!

咦?為什麼?天要下雨!

滴達,滴入中原的眼中,還是熱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