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171章、造反的誤會

先不說寧采臣是否真的在造反。那軍官自己就新了個十層十,你想不是造反,能寫得出造反的故事來嗎?

本來以為不過是村民之間又起了爭斗,他才會急匆匆趕來。可是看到寧采臣參與,有文人在里面,他是真心怕了。

有宋一朝,趙官家們極大的成就就是把文人推向了神壇。

不是有官家們的推b 助瀾,是絕不會有夜審y n日審陽的包拯出現的。

要知道地府的惡鬼可不是善茬,當年地藏王入地府,他們都敢上來咬上一口。

一介凡夫俗子想審他們?不被吃了就不錯了。

可是推向神壇就不同了。雖然宋朝的官家不給力,形不成真正的人皇律例,但是萬民信仰同樣可以保護凡人入得地府,震懾惡鬼。

鬼神都可震懾,可見其深入人心。那軍官又如何能不怕。

將是兵的h n。將都怕了,軍士們就更加怕了。他們甚至是恨不得直接把他們頭丟出去。

就是有不知道寧采臣的,在周邊同僚介紹下,他們也怕了。

這是真正的星宿下凡,凡人對抗不得。

「提轄大人,我等村民絕然沒有聚眾造反的事情。提轄大人不信,在下可以為提轄大人細細述說。」

這位衛提轄躲在軍士身後,探頭說道︰「莫要m ng我!誰不知道你想騙我出來,取我首級號令軍士。那東方不敗便是用此計殺了霧隱雷藏,才風雲再起。」

提轄,為宋時一州或一路所置武職中提轄兵甲者的簡稱。編制在30人上下,應相當于現在的排長或武警中隊長。

這樣的人怕了自己。寧采臣都不知是該驕傲,還是該咒罵宋朝對武將的圈養。一個個都成廢物了。

回頭在想想,也不能怪他。身為後世之人的自己,當年初讀古俠時,不也誤以為東方不敗真有其人。

「大人!」寧采臣上前施了一禮,「既然大人不願過來,那我過去好了。」

「不!你別過來!你千萬別過來!」衛提轄突然發出殺豬似的慘鳴,他真的怕啊!

一個能說出「王圖霸業」的文人造反了,誰能不怕,他反正是怕了。

可是他這麼怕。根本就沒法談了。

寧采臣皺著眉,旁邊的三老們不斷讓他想辦法。因為這事若這樣發展下去。假的也變真的了。

普通一件鄰里糾紛竟變成了這麼個樣子。

「呔!衛大人,你不過來就行了嗎?你也看到村人的裝備了,小心一箭射死你!就是比人數,你有我多嗎?」

好言相勸不听,只有惡語威逼了。

面對死亡的威脅,他終于挪動了腳步向寧采臣走來。還未靠近便無故吹起一陣y n風,隱約間有鬼哭聲離去。

寧采臣皺了皺眉,還是向衛提轄敘述了事情的經過。

這一次。他不僅表現得很正常。還有說有笑的。完全看不出與剛才的膽小鬼會是同一個人。

南村的村正見趕來的軍官與寧采伐是有說有笑,不等衛提轄訓斥于他。一個四十多歲的大男人,面對著這麼多的人。一下子蹲在地上痛哭起來。

他這一哭,所有聲音都停止了。

眾人面面相覷,完全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諾大的漢子,哭什麼哭?」

「為什麼不哭。我們南山村討房娘子有多難?你們也太沒有人情味了!一點兒道理也不講。我們村子窮,就這麼幾個女子,你們還不還給我們。沒有娘子,怎麼生娃,怎麼過日子?」

面對他的控訴,實在是不好反駁。

如果他不開口,衛提轄也就斷了。女子而已,女人如衣服,有什麼好爭的?賣寧采臣個面子,你們別要了,讓寧相公與些錢財,不就完了嗎?

可是他這一控訴,衛提轄實在不好拉偏架。

「寧相公,這事還是請大老爺斷吧!」

清官難斷家務案,他又是個武職,本就不是他的職權,若是再出個人命什麼的,這干系誰擔著。

喜歡寧采臣的書,愛屋及烏,幫個偏架什麼的,都不算個事,可這若遇上個一根筋的,惹出人命來,他也是不願的。

南山村正說的傷心,引得他們村子的漢子也頻頻拭淚。

按後世規矩,本就沒有搶親一說。如果南山村來硬的,寧采臣就敢一人不放。可這麼多漢子哭了,哭得他心也軟了。只得央人去接縣令來。

他的心已是亂了。

強硬不給,可看他們痛哭流涕的樣子。寧采臣不由想到後世男人的心酸。

後世男人既要有貌,更要有財。要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時不時還要充當一下丈母娘家的短工。

同情啊!都是苦命人,偏袒哪一方,都于心不忍。

其實不用刻意去請錢縣令,轄下出了聚眾造反,他比誰都急。雖說本人沒有親到,卻也早早派了人跟著。跟著的人有馬,來回行動,比軍隊快多了。

得知根本不是造反,而是聚眾斗毆,他比誰都氣。

杭州這半年來,頻頻有事故發生,不是旱了,便是大瘟,他是沒過上一天好日子。

好容易把天災都撐過去了,現在又來**。

真有人造反也便罷了,可偏偏是耍人的。耍人很好玩嗎?

錢縣令憋了一肚子的火匆匆而來。

「大人,稍等。」說話的是長春真人,他們一行並沒有走,不是不想,是實在舍不得僵尸精血。好在本地縣令是個信鬼神的人,他們也攪和在了一起。

從轎子中探出頭來︰「真人,為什麼停下?」

長春真人是受皇命冊封的道士。錢義雖為縣令,也不得不小奉承。單是品級,真人便不比縣令弱,更不說當今官家是個祟道之人。

長春真人撫須一笑︰「有過路客,我們讓他先過。」

有過路客?

錢縣令看看前方,空無一人的道路,只有一陣打著旋的風。

下一口唾沫。

老輩傳說,這打著旋的風是y n人路過,必須立即吐出唾液。這樣它就不會纏著你,也就沒有什麼晦氣上身的事了。

錢義真的信這個,所以他照做了。

長春真人盯著那y nh n,見它往靈隱寺的方向去了,皺眉不語。y nh n是不應該向這些寺廟的地方去的。

「真人,真人。我們還要趕路。」

「哦。無量天尊。」他又看了眼,便繼續趕路前行。

在這樣的小插曲下,心中有懼怕的錢義,到了村子,怒火已消了大半。

認真地听詢了當事雙方的緣由。錢縣令有些不滿。

心說︰這好好的日子不做,管這閑事做甚。

不由板了一張臉,說︰「仙芝,你不去讀書管這閑事做甚?須知男婚女嫁,自有朝庭法度!」

質問的語氣,寧采臣不由有些不滿︰「大人是說,我母親做錯了?」

「當然是錯了。朝庭法度,丈夫死了,自有家人做主。你與其非親非故,怎惹上這等麻煩。」

「大人容稟。這女子出嫁為夫家人,不過從的是夫。現丈夫亡故,其已恢復自由身,自當由其自己做主。我听說這搶親之典,兄嫂叔娶之例,只有未開化的番邦才有。我泱泱天朝以禮治人。豈有不從禮,反從番邦之前例。」

寧采臣也不與他吵。你不是說法度嗎?那我就說禮書,就看你這讀書人到底是從法,還是從禮。

這個選擇可不妙。雖說為官者有著儒皮法骨之說,但是真能做到的無一不是大智慧之輩。

在以儒為主流,可以培養出程朱理學的土壤下,不談儒**。這是所有儒士萬萬不會做的,除非你不在乎士林名聲了。但是儒家最在乎的偏偏是名聲二字。

此時若拋棄四書之禮,只談朝庭法度,那他完了。對讀書人來說,朝庭之法不過是一家一朝之言。這法自然是比不得聖人萬世之言。

「你!」這麼大的難題,錢縣令立即又上了火。

難道不是難題嗎?

**,問題可以解決,卻會壞了自己士林的名聲;講禮不**,看南山村人的氣勢,他們顯然是不答應的,不答應便有可能有打斗。

錢縣令非常後悔自己的到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來。

只要沒有官員在場,他們打的再凶,就是死了人了,也好遮掩。可他一到場,問題的x ng質便變了。

只要一個不留情,這事便會在他考績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現在寧采臣于他是絕非什麼文人助力,而是拖他下水的惡人。

「大人,這事由貧道與寧公子談,比大人要方便得多。」長春真人出手了,他等的便是這類機會。他等到了,自然不願放過。

錢縣令也不想因此事而和寧采臣翻臉,也就點頭同意了。

「寧相公,我們又見面了。」與寧采臣進了僻靜的地方,長春真人踱著官步,不緊不慢,庸容鎮定,似乎一切盡在掌握一般。

這三個道士竟然會與地方官攪和在一起,這是寧采臣沒有想到的。

要知道儒門的官有著極強的壟斷x ng。不僅見不得別家學說,就是釋道弟子,也是能遠離便遠離的。正所謂「敬鬼神而遠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