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150章、拜師

當然,寧采臣這個建議的真正威力到了後期才真正迸發出來。畢竟到了道的高度,人間的估算總是有所不足。

不提王倫回去怎麼增強實力,第二天一早,五匹駿馬便往杭州而去。

眾人一路,沒有小青做亂,自然是風平浪靜。

怎麼說,大劫未至。雖有端倪,但會提前準備的總是少數人。

這一路上朱貴三人不斷奉承寧采臣,只為求得提升自己實力的方法。

寧采臣笑著告訴他們︰「提升實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水磨功夫。平日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這是大實話,也是為無數人所追捧的,但是這是他們想要的嗎?

還是朱貴開口求道︰「寧相公,我們都這麼大了,再練下去,也不會有多大的進步。我們想知道的是怎麼引出我們的神力?」

黃道名雖然同樣在趕路,但他也時時注意寧采臣這邊。茅山雖然不以卜算之術出名,但道門傳承,還沒有听說過不通卜算之道的。

正因為通了卜算之術,黃道名才更重注重寧采臣。又不是大劫之中,任誰遇見一個自己卜算不出的人來,總要多注意那麼幾分。

他卜算寧采臣的命數,當然不是害他。只是想給個人情,結個善因。

沒辦法,誰讓茅山可以拿出手的東西不多,總不能送個僵尸做護衛吧?一開始他是舍不得送,算了之後,是送不出手。

也不怪他,《黃庭內景經》重組,浩然正氣護身,自然算不出寧采臣命數長河。

應該說擁有浩然正氣者,都可以隱藏自己的氣運長河。

一開始有《黃庭內景經》造假,後來《黃庭內景經》重組,就是現在也不能算是真正重組完畢。一個原因,龍脈皇氣太少。

現在的《黃庭內景經》是徒有其形,真比起來還不如開始那本。

這就是龍氣不足,龍子龍孫不如平頭百姓。

當然,補足了肯定會更厲害。單是一個金科御律便受用不盡,更不必說皇者的造法、封禪之權了。

現在扯這些還早。

黃道名攔住寧采臣︰「寧相公,他們一身業力,相公還是不與他們參與的好。」

人道業位,既有「業位」之名,自然一身業力了,就連眾佛坐上了佛陀業位,也不得不高呼「紅塵苦海」,更不必說他們得的還是惡之「業位」了。

寧采臣苦笑下,不是他想參與,而是天機之下,他已參與了進去。正所謂︰爭,一線生機;不爭,必死無疑。他根本沒的選。就算他不會死好了,眾仙佛們有的是封印之法。

那這世界說不得就沒有《倩女幽魂》了。也許有的只會是惡魔寧采臣了。

黃道名也是好心,寧采臣也不能不給他面子,現在交好,以後也許真打起來,還可以說和一下。

當然,這只是一個夢法,就是寧采臣也是不信的。真能說和,這從洪荒開始也就打不起來了。

面子還要留,準備還要做。剛教過王倫,他自然也沒忘記。寧采臣對他們打個手勢,讓他們夜里再來找自己。

三人點點頭。

這些動作,一個瞎子是看不到的。就是側耳听,也听不出來。

眼看到了杭州,他們卻沒有立即進城,而是先住了客棧。

夜,眾人全都睡下,他們也就來了。

法,不可輕傳。輕傳了,別人也就不會看重,傳了等于白傳。這道理寧采臣懂。

寧采臣也不是沒想過裝13,可這三更半夜的,學菩堤老祖,寧采臣還真學不來。沒辦法,他只能坐著等他們。

不知是三人開竅,還是古人學真本事都是如此,進屋便跪在寧采臣腳前。「請寧相公傳我等神力使用之法!」

這也是裝13,而且比寧采臣想得還好。他並沒有讓他們起來,而是問道︰「你等當知‘法,不可輕傳’。」

三人看了看,問道︰「還請相公明示,我等必然照辦。」

「不是我要求你們做什麼?而是你們要做什麼?」

對他們來說,這叫考驗,以前學武拜師時都經歷過。宋萬立即說︰「保家衛國,護衛天下。」

「哈哈!」寧采臣笑了。

他並不是有意的,任誰听了一落草的山賊說這話,都會笑。

宋萬跪在一旁,羞紅了臉,默不作聲,顯然他也想到了自己的身份的問題。

杜遷說︰「替天行道。」

寧采臣︰「天道自有天在做,何須你我插手!唉!」這是真心話,他是真的不想參與。

如果他穿越到了洪荒,他倒有心參與一下,可問題是他這時代太尷尬了。比末班車還末班車,別說參與,不掉下摔死就算命大。

朱貴最後說道︰「相公教我等,我等拜相公為師。師父有命,我等無所不從!」

過了,過了,真的過了。但是……

但是這真的不錯。

古代講究尊師重道,除了君臣、父子,便要數這師徒關系了。

這個世界什麼最重要?實力。

他是有推衍武道的打算,但是武道推衍何時會成功?何時能與天仙對抗?天仙後,還有金仙、大羅……

這遠水解不了近渴。

更關鍵的是這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並不是自己的條件。宋江那黑仔都收得徒弟,自己憑什麼就收不得?

所以話一出口,便變了,變成︰「你們都是這意思嗎?」

急切的語氣,仿佛是他要拜師似的。

宋萬和杜遷想了一下,也跪道︰「是,我等也願拜相公為師!」

《水滸》中人有一個極特別的現像,一邊是他們在造宋朝的反,一邊卻又十分認可宋朝的功名。比如宋江,比如林沖火並王倫的口號便是「不第秀才」。

你們都造宋朝的反了,還管人家是不是秀才,這不是奇怪是什麼?

可是人家就吃這個。

比如現在,三個比寧采臣最小也大上六七歲的漢子,拜寧采臣為師,是一丁點心理壓力都沒有。甚至還有一絲兒驕傲。

寧采臣的底,他們查過,那真是杭州的大才子,拜他為師,他們驕傲。

不得不說這宋朝的宣傳機構之強大,強大到敵對分子也對他們的功名分外認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