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149章、建議

他們雖然蠢,但是卻是極好用的幫手,只要引導出他們的業位力量,說不得他們也能有神的力量。

「王伯父。」本想繼續喊寨主,不過為了借人,不得不拉近關系,「朱、杜、宋三位頭領有星位護體,同去無礙,也許還能引出他們體內的神力。」

「什麼?」

今天的刺激實在是大,僵尸、神仙中人……現在竟連他們也成了神,有什麼星位。

「寧相公,你說的是真的?」

「不錯。當年洪太尉受宋仁宗詔命槍王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赴朝,只禳瘟疫。辦完公事後在龍虎山上清宮住持真人的陪同下游山,游到上清宮「伏魔之殿」,主持真人稱那是大唐洞旋國師鎮妖之處,不肯打開。洪信依仗權勢強迫住持真人打開「伏魔之殿」,結果放走了殿內鎮壓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這一百零八星輪回轉世,幾十年已長大成人。」

不是寧采臣寫小說寫上癮了,而是這人道業位,他真的不能說。

難道告訴他們,你們是凡人,只是人道業位落在了你們身上。

比起這樣做的危險性,他倒寧願再說一遍水滸。

至于天上有沒有這一百零八星,管他呢?我是寫小說的,啥叫小說,合理虛構便叫小說。

「寧相公是說我們是星辰轉世?」朱貴三人又驚又喜。

星辰轉世?

天上的神仙還不累死?不過是業位凝聚罷了。

這種自己知道,卻不能說出的感覺,實在不是那麼美妙。寧采臣冷著臉點點頭。

古人是真的很祟拜神靈,听說自己是星辰轉世,二話不說,便答應隨寧采臣去救人。仿佛這才符和他們的新身份似的。

對寧采臣這自己人說的話,他們是深信不疑的。

不說寧采臣自己人的身份,單他大才子的名望,他們便毫不懷疑寧采臣會騙他們。

更有意思的是,竟然王倫也來問他。「好女婿!那我是什麼轉世?我生了個做神仙的女兒,又有三位星將手下,我在天上至少也是個神王吧!」

「你……」

王倫還真不好說。按說能得龍脈相依,總有過人之處,但是王倫還真沒有什麼好說的。

非要說,便是一「死」字。女兒要殺他,手下會反他,接上山的人會殺他。

總之,他就是一建好房子,燒好灶頭,等人來佔的傻蛋。

他見寧采臣不出聲,他慌了。老實說作為造反者,從古至今是沒有幾個不心慌的。不然,他們也不會比別人更渴望自己是什麼星神轉世了。有了這名號,他們的心也才踏實下來。

恐怕這也是他們三人後來反他的原因吧!人家跟著你造反,卻除了提心吊膽,還是提心吊膽,自然要反了你,去跟可以讓他們安心的大哥了,只是選錯了人罷了。

寧采臣久久不出聲,比什麼都嚇人。王倫急急催問︰「怎麼樣?」

就連朱貴三人也盯著寧采臣,等待他的答案。

他的事不好說,說了只怕立馬要出人命。寧采臣組織下語言說道︰「伯父,你命中煞,有一殺劫。」

得,自己成算命的了,可是不這樣說,又能怎麼說呢?

王倫一听,更是著急。「好女婿,什麼殺劫?怎麼破解?」

什麼殺劫?林沖火拼王倫嗎?

怎麼破解?

寧采臣看看朱貴三人,閉上了眼楮。

王倫等著寧采臣的答復,不敢有絲毫催促。

朱貴三人這時是信了。前面的信,是因為他們需要,所以信。現在則不同,王倫是誰?寧采臣的準岳父,他能騙我們,沒有騙岳父的道理。

如果寧采臣真給了王倫個神位,說不得他們要懷疑一下寧采臣的目的了。

可現在?世上豈有只騙自家人的道理。

寧采臣在想辦法。上一世《水滸》看的不多,一時半會兒,他還真不好想到解決手下造反的問題。

這似乎是個死結。只看王倫留不住龍氣的樣子,便知道他沒那個命。

可是寧采臣不想王倫死,龍氣入體,《黃庭內景經》重組,已經說明王倫很重要。

看了眼朱貴他們。他們也不能死,至少在自己掌握人道之秘,有了自保之力前,他們不能死。

所謂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想不殃及池魚,至少也要有與他們對抗自保的實力。可修仙問道,哪一個不都是幾百上千年,就這樣也不過一小小天仙,炮灰一樣的人物。實力難得啊!

實力……

寧采臣笑了︰「伯父,你想跨過這死劫,重要的便是這實力。只有自身實力強了,才有可能邁過死劫。」

王倫的性格弱點,書中說的明白,是危機意識。他知己,也知彼。

只是作為龍脈看中附體的人物,他是不可能主動讓賢,這就造成了他害怕手下太強的性格。

從林沖到晁蓋,莫不如是。

一切在乎實力,只要實力強了,他有了自保之力,便不會再怕能力高的人上山,也就不會有林沖火並王倫的事發生了。

只要王倫還活著,這龍氣,寧采臣身為女婿也就借得。

關乎自己的性命,王倫自然在乎,只是怎麼增強實力,他實在不知︰「女婿是說招攬更多人馬?」

「伯父,人馬雖然重要,可個人實力也很重要。伯父當知道遼東的金國,有滿萬不可敵之說。」

「寧相公,可是我等並不知道練兵之道。」朱貴他們此時還是很關心他們寨主的。特別是寧采臣表現出了非常的實力,認識神仙中人,他們每一個至少提升了20點忠誠度。

「不知道可以學。訓練時,更要注重士卒的伙食。」

寧采臣關心的自然不是什麼伙食,而是恩威並施。而他這建議一出,在今後竟為他收獲了梁山眾嘍羅之心。

宋江也許可以用兄弟之義籠絡住了不少頭領,但是那時節沒有幾個會注重嘍嘍們。特別是這類初起的農民起義軍,嘍嘍們不過是他們建功立業的炮灰罷了。

不過任何戰爭都少不了嘍嘍的參與。寧采臣今天的建議,不僅保了王倫一命,更是讓他們擁有了極好的梁山嘍嘍基礎。就是後來宋江上山,也沒有發生火拼王倫的舊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