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117章、缺水

「寧相公可在家中?」

劍舞正明時,書意更濃時,三老卻來拜訪寧采臣。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村老來訪,寧采臣不得不親自迎接。來的是王老,三老之中,他的歲數最大。

「不知村老來臨,快快請進。」

讀書人可以不接聖旨,卻不可以不敬三老,這是華夏美德,更是一項傳統。

平日里,三老們也願意與寧采臣交談。與讀書人交談,本就是件值得傲驕的事。特別是寧采臣的話,他們全都听得懂,不像城中的秀才,「之乎者也」一大堆,秀才說完了,他們也傻眼。

讀書人的話這麼難懂,能和讀書人聊上幾句,也便成了件極有面子的事。更何況寧采臣是比讀書人、秀才更高等的大才子。

寧采臣本身也很喜歡與他們聊天。一開始是為了更好了解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現在則是體悟人道。

只是這一次,村老前來卻不是為了談天論地。一臉愁容,顯然是遇到了為難的事。

「不了,有件事,村里想問問你的主意。」

「什麼事?」寧采臣還是把他請入院中,沏上了茶。

喝了口茶,他嘆了口氣。「唉!今年大旱,縣里本打算用來修水渠,可是又撞上了倒霉的瘟疫,縣老爺說已經沒錢修水渠了。可不修水渠,只前些日濕了地皮的雨水是種不活莊稼的。秀才相公是不是幫忙把水渠修了。當然,村里也會出錢的。」

一口氣說完,王老不敢抬頭,惴惴不安。

寧采臣從來都沒有提過修水渠的事,再看到寧采臣制作了水車,任誰也不相信寧采臣會修什麼水渠。

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寧采臣買水車,只是因為沒錢的過渡產品。

小青偷去了兩千兩,寧采臣又捐出兩千多兩,他實在是沒有那麼的錢去修水渠。

不過也正是寧采臣捐了那麼多,王老才敢登門上來。

興修水利,在古代可是徭役的一種。

而寧采臣因為原寧采臣考的好,已經步入無須徭役的士大夫階層。

向無須徭役者開口要求服徭役,也難怪村老們不好張這個口。

「王老,這麼嚴重嗎?」寧采臣知道不是迫不得已,村老們是不會動他的腦筋的。

作為封建捧起來的村老,他們也是封建制度最堅定的擁護者。他能到寧采臣這來,說明事情已經極度危急了。

「唉!」王老嘆了口氣。不是他不想說,而是說不出口。

就和寧采臣一樣,村老們也是封建制度的受益者,他們本該全村扶持寧采臣這大才子,可是現在……

「王老,我們去看看。」

寧采臣沒有再問下去,而是想了一下後,決定親自起身去看看。

老應了。寧采臣能去最好不過,這比他說要好得多了。

外間都傳言寧采臣是個蘇軾蘇東坡式的大才子。他們這些人可不知道文人們指的是寧采臣做詩詞時的狂放不羈像蘇東坡,對他們來說,蘇東坡是個好官,這就足夠了。

也許文人記住的是蘇東坡的好詞,但是百姓們記住的永遠是好官。

杭州,誰能想到杭州會缺水。

不,不不缺水。西湖、運河,全都水源不缺,但是這田地,卻干涸得厲害。

江南的水稻需要大量泡在小中,水深至少得一掌以上,但是這田中的水,寧采臣伸手試了試,不過才一指。這還是農人不斷向田地里灌水的結果。

田地如此饑渴,寧采臣首先就想到了旱魃,不過他又很快否訣了。旱魃一出,赤地千里,不會僅僅是缺水。

可是這樣,別說是豐收了,能不枯死,便不錯了,減產是肯定的。

寧采臣想到旱魃,也就想到白素貞姐妹,或許請她們降雨,也能解決。

想想,同樣否決了。

不說白素貞她們降雨動靜會有多大,光這不是簡單的白蛇傳世界,他便不得不小心。

不說各種仙佛門派,就是搶了一方龍王的工作,會不會引來什麼大麻煩,便不能用這種方法。

「王老,開挖河渠之事,采臣我當仁不讓。需要多少銀子,請告知于我。」

村老他們只是擔心,還沒細算過,寧采臣一開口,便立即愁容盡去。

稻子有早稻中稻晚稻三種,一般來說,這早稻中稻對日照要求不高,全年都可種植,但是正因為如此,這早稻中稻產量不大,真正的產糧比重還是需要更多光能的晚稻上。

只要寧采臣願意出力,算算時日是趕得上晚稻的種植的。至于早稻的這點歉收,與晚稻比起來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寧采臣依稀有個印象,後世的土地似乎不是都只種一種莊稼,而是混種。據說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的肥力。

但是種什麼會讓土地得到體息滋養,這他就完全沒有印象了。更何況村老們都開口了,他更是不可能讓他們換種以往他們沒種過的,以實驗數據了。

這時開口,就不是實驗數據,而是推月兌了。

寧采臣還有銀子嗎?

他沒有。

小青偷去兩千兩,自己又捐獻了兩千多兩,再加上這些日子的用度,修房、買牛、買工具,他是真的沒有銀子了。

所以,他不得不去書局,提前接取書局的分紅。

崔老板知道寧采臣又要做好事,立即捧來銀子。「東家,這是二百兩紋銀。可不是我小老兒貪污,這是帳冊。東家的書好銷,可也是開頭幾月。這讀書人都這麼多,現在又臨近春闈,已經沒有多少士子來買雜書了。」

小說寫得再好,在華夏永遠都只是本雜書,可以娛樂,卻不會有人當真。更不必說這宋朝了。

而且寧采臣還知道這歷史上《白蛇傳》的故事,其實是非常小眾的,只在蘇杭一帶有所流傳。

雖然寧采臣一口氣祭出了終結版,卻也難抵雜書的命運。買了,便是買了的。沒買的,春闈之後,最多也是借閱,很少會掏銀子再買的。

沒有活字印刷術,這書真的不便宜,有那閑錢的,要買早買了。余下的,要麼是囊中羞澀,要麼便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對雜書陌不關心。

也就是說白蛇傳的利潤盡了。

可是兩百兩銀子雖說不少,但絕對不夠開挖水渠的。

怎麼辦?找白素貞她們是借嗎?

「不行!我這不是大男子主義,而是有銀子,小青才會安份。若沒有了銀子,那說不得李公甫的蛋子又要開花了。」這一點寧采臣是堅信的。

小青就是一財m 。

幸好寧采臣還不知道這小青為偷他的銀子,還把銀子吞進腑中。這種形為,一般蛇類是不會做的。

若知道了這光榮史,那他對小青便只有懷疑一、她有吞金獸的血統;二、她是財m 。

C!。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