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四︰序戰 第116章、閑賦田園

寧采臣認真誦讀著經史典籍,渴望從中獲得更大的力量。

只是現在與開始時不同,他已經知道了浩然正氣是什麼。悟?是悟不出浩然正氣的。

可推動人族發展?

還是做官更快一些。

經史典籍沒有為官之道,卻是為官必考。

說實話,寧采臣也知道如果他加入m ng古,應該更加有助于人道衍化,畢竟m ng古是打到了歐洲的。但是大丈夫一世有所為,有所不為。

如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那麼與貪官污吏,又有何曲別?

不,是危害更大了。m ng古入侵帶去了華夏文明,火藥、印刷術、指南針……這一切說不得便有修士參與其中。

他們或許不像寧采臣得窺人道,但是助王者成事有氣運功德,這是所有修士都知道的事。

寧采臣認真的讀著書,今後的事今後再說。後世之事不可預料,一味擔心,不如只爭朝夕。

寧采臣一遍又一遍地讀著書。反倒是夏侯劍忍不下去了。

過目不忘的本事,不是人人都有的。為了這經史典籍,寧采臣是拿出他高考啃英語的勁頭。

沒辦法,這古人講究個引經據典。你寫文章時,並不是把意思寫出來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引經據典的準確x ng。不差一字,這是士子的必修客。

《黃庭內景經》作為字典之始,幫他理解是正常,可不會幫他記住。特別是矣、已、噫……這些助語詞,簡直比英文字母還鬧心。

因為據諸葛臥龍書上所說,這要弄錯一字,這段語還不如不寫。不寫,考官還不會太在意。若寫差了,那是立即會「優變良」,考官們是絕不會心慈手軟的。

現代那種單記某字某單詞的備考手段,是絕對沒有藝術感可言的。

忍受一天、兩天,卻難以忍受十天、八天。

夏侯劍還是沒有堅持住。「公子,劍之至高境難以攀登,不知公子可知這前進之路?」

他在向寧采臣求助,被忽悠住了的劍客,就和他痴情于劍一樣,是不會再懷疑。因為此時懷疑寧采臣,就是在懷疑他自己的道。

至于寧采臣這書生會不會知道?

這不是他要考慮的問題,他只需要問便好了。

背誦助語詞,會讓人頭腦發漲。夏侯劍的提問,正好讓他停了下來。

作為一名引導者,最好的方法便是給個目標,然後便什麼都不管,這是最佳。

可是寧采臣萬萬沒想到的是,單是一個「道是無情卻有情」的無情劍,這夏侯劍便理解不了。

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才算是既無情又有情。

好吧,這真的很鬧心。既無情又有情,還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的清。

而且至高境也實在是不好準確描述,特別是那無人達到,只存于小說中的噫想。

想了一下,寧采臣覺得還是給他些提示好了。

一開始,他是為了避免太具體的東西,以免妨礙了武的衍化,但是現在看來,太空泛了,也是個問題。

寧采臣說︰「對劍道,我理解不多,但是還是知道劍道三個階段的。」

寧采臣這一說,夏侯劍立即雙目放光,仿佛是看到絕世好劍似的。

這目光看多了,寧采臣可以忽視了。「1.手中有劍,心中無劍。練武(劍)者的第一境界,是注重招式而多過于意境,用劍者過于注重形式而無法將自身與劍法融會貫通。手中雖握劍,而心中的‘劍’(意境)尚未成形,貌合神離,只達到[舞劍]而無法達到[御劍]的程度。」

「2.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練武(劍)者的第二境界,注重意境而不假于形式。到了這個境界,劍(技)與招(式)早已了然于xi ng,劍隨意動,收發自如。此時寶劍已于持劍者渾然一體,不分彼此,達到了[御劍]這一練劍者的高層境界。

還有另一種說法︰達到此境界者,可將萬物‘轉化’為自己手中之‘劍’。路邊的一根木棍、一個野草、甚至石頭均可用劍法轉化為‘劍’,用來退敵。」

「3.手中無劍,心中無劍。練武(劍)者的最後境界,萬物歸源。前面兩重境界以劍技為主,而最後的最後則是開悟得[道]。劍,自創以來是用來傷人、殺人。而這最後的一重境界,恰好點破了‘y n陽調和,物極必反’的道理,將一切回歸本源。」

後世的解釋拿來充數,寧采臣也是迫不得已。他雖有養吾劍法,但他從來都不是劍客,只是用來養xi ng中之氣。

養氣的劍和技道的劍是不同的。這就像強身健體的武功和除妖滅魔的武功同樣截然不同一樣。

夏侯劍到底是使劍之人,一具體他便明白了︰「三種階段,也就是說,第一種應該是隨意而至。

手中有劍,心中有劍,隨意而發。」

「第二種已經超凡。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劍本隨意,無既是有,物極必反。

他的劍,已無形。」

「第三種已經入聖。

手中無劍,心中無劍。

無形之劍既無存之劍。

劍招任意而致,劍隨意走。

最後連意都沒有。

這種境界,渾身是劍。」

誰說的對。寧采臣這劍客也算不上的書生,自然是無力指摘的。

不過寧采臣的作用本就只是引導。「各人感悟不同,劍道也不相同。就像我所說,放下手中劍,心中殺人、傷害人的念也放下的至高境界,是用慈悲去感化一切,用包容之心去容納萬物。到了這種境界,便是佛劍。

你領悟的心念不起,超凡入聖,是為神,劍神。」

寧采臣有意增加著劍的威力。

至于能不能成神……

用蜘蛛精試試就知道了。

說到蜘蛛精,也不知道他跑哪兒去了,都好幾天了,也沒有見他回來。

如果蜘蛛精跑了,只有找小青幫忙了。白素貞,得等到驗證之後。就是小青一開始也不能用全力。

夏侯劍畢竟不是什麼蜀山劍俠,純武對妖,寧采臣還是覺得會差把火候。

不然的話,就不是他教夏侯劍了,而是他求夏侯劍教他了。

唉!妖魔鬼怪太強,沒有武俠的生路了。

夏侯劍得了寧采臣的指點,立刻來了精神。「是寧公子,我這就去練劍。」

有情、無情什麼的,夏侯劍是不懂,但這劍招,他可是比誰都明白。

明白了,又有了進步的路標,他的劍法仿佛一時間提高不少。

夏侯劍練劍,寧采臣讀書,倒也相映成趣。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

粵余任推遷,三十猶未遇。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

晨興自多懷,晝坐常寡悟。沖天羨鴻鵠,爭食羞雞鶩。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好一派無暇的田園風光。

一首孟浩然的《田園作》,倒也有著幾分神似。

C!。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