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二︰出門 第37章、離別

「可惜了,真真是可惜了!」

這是哄小娘的利器,但是成了大眾情人後,可就不那麼美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這些文科生雖然被要求背一些古文磨練嘴皮子,但是說真的,他背的並不多。而能與「人生若只如初見」相比的,更是少之又少。

「出來一首,便少一首啊!」他無比悔恨啊!

為什麼要抄這首!為什麼要喝醉了!

再悔也無用,事已過去。手持筆墨,不斷寫著靜字,以靜心靜氣。

新來的府尹上任了,卻沒有請太多的人,偷偷模模的。

「爹爹。這下你可放心了。這寧公子是真有才學,並非一時幸進。」在府衙後院,父女倆正說著閑話。

府尹撫著胡須滿意地點點頭,說︰「如果他在院試上也做出這等文字,老夫也不用來這一趟了。」

「爹爹當知科舉之時,本就緊張,又哪里來得好句子。」

「你這丫頭倒是會替他說話。」府尹笑著對自己女兒說。

他女兒嬌顏一紅,不依道︰「爹爹就會取笑女兒。當時爹爹接下這差事,若不是寧公子開解,爹爹現在恐怕還在發愁吧!」

對這,他心知肚明。「這寧采臣的應試文章算不得多出眾,有幾篇與之相仿。也難怪會懷疑其中別有隱情。」

他女兒不屑道︰「還不是為了鴻臚宴。」

府尹說︰「這次官家為太後過壽,邀遍天下才子,是為了孝心。至于下面人的小動作,卻非你我可知。」

他女兒說︰「就是如此。不是為了這事,他父親又豈會求到蔡相府上,還不是為了入宴名額。也不知他們是怎麼想的,全國士子,再加上大儒們都在,去了又如何?也不見得官家就能記住他。」

「無論如何,這次蔡相的任務,為父是可以交待了。」

他女兒想了一下,又說︰「爹爹,既然你也覺得他有文才,何不收他為弟子?」

府尹撫著須,說︰「為父也有這意思。看他科舉與平日的不同,想必是不通科考之法,在這一點為父還是能幫得上他的。只是不知他意下如何?」

他女兒一喜道︰「爹爹,那我去問他。」

「不,這種事你不能出面。」府尹攔下她,面帶自信,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中。

任何風潮都是有時間限制的,特別是天越來越冷之下,瘦弱的人自然也就窩在了家中,而書生則是其中的主體。

沒了文人騷客們,寧采臣終于可以入學了。

作為一個一舉成名的插班生,寧采臣入學的動靜很小,甚至可以說是偷偷模模的。

沒辦法,一方面必須把寧采臣這類才子盡可能早地收入縣學,另一方面卻又不希望寧采臣的到來擾亂了教學秩序。于是,在這深秋,不該入學時入學了。

入學那天是王復讓家僕駕車而來。高大的杭州城門,進出的人群絡繹不絕,步行的,挑擔的,推車的,還有騎在馬上的,一眼望去,身份各異,清楚明了。

寧采臣和王復乘車而來,作為秀才,有功名在身,一般情況下出入城門都無須檢查,可以直接進出。

不過這一次卻偏偏檢查了。

深秋將過,很快便是冬季,便是一年之終。這時候百姓們往往會售出一年所得,從而為年貨采購做準備。

「這是怎麼回事?」可偏偏在這麼個時候,城門處檢查得如此嚴格,不得不讓人奇怪。

王復也想知道,立即派出家僕去詢問。

家僕回報有殺人者來到了杭州城。

這就難怪了。

前世學習,常有教授舉出古人怒而殺人的案例。于是這古代便給他留下了一個常常殺人的印象。游俠兒,殺人者,更是常用詞。

知道是什麼事就好辦多了。王復著家僕打賞吊銅錢,他們便得以入城。

城丁並未為難他們。

畢竟即使不說他們秀才的功名,單單是這身份,也沒人相信他們殺人。

秀才殺人?他們有這力氣嗎?

寧采臣沒有露面,一直坐在車里,所以也就沒有造成什麼轟動。

只是寧采臣並不知道,在他們低調行事時,正有一女子端坐于花船,苦苦等待著。

「姐兒,該離開了。」老媽子勸道。

「麼媽,難道就不能許我與他告別?離開這杭州城,我便不再是敏欣。」

「姐兒,我知道寧公子幫了我們很大的忙,不是他的詞曲,我們也許早撐不下去了。可是太尉的話,你我又豈敢違背?」

「麼媽。紅塵果然可笑。以前我千方百計埋名,只為了留一干淨的名字留名,卻沒想到,到頭來……」

「唉!這就是命。」

「命……那麼就讓敏欣留下,讓李師師去做這命中之人。師師,幼時,老僧為我摩頂,認為我與佛有緣,當代佛主布施天下。本以為是做為善人布施天下,實未想到竟是肉身布施。師師,原來如此。敏欣已死,麼媽把那些跟隨敏欣的人都遣散了吧!」

「姐兒,這是為何?」

「回到汴京後,我將成為妓寨中人,再非一賣笑歌者。他們與我緣份已盡。」這次入京,她顯然猜到了什麼。

本朝太尉叫高俅,本為一無賴小子,為他所盯上,哪還落得個好。

吳媽也不勸她,只是問道︰「那趙 小廝也不帶走嗎?」

「他,不帶。」李師師頓了一下,「他迷戀于我,更是不能帶。京中如許多的達官貴人,哪一個都是招惹不得的。」

未久,一曲笑紅塵從畫舫中響起,水波蕩漾,歌聲不絕。

杭州縣衙。

「老爺。」

「她走了?」

「是的,老爺。」

「總算是走了。」錢義嘆了口氣,想著什麼,又道,「竟然真的走了。應該走嗎?」

他不知道,許多人都不知道,但是這卻是他們必須做的,也是不得不做的。

佳人離別,卻無有相送者。真真是平添了份淒涼。

認了命,自不會再躲,也躲不開,避不了。李師師永遠是李師師,不會因她改了名姓,避到杭州,便不再是李師師了。

難怪除了錢縣令他們,這花舫便少有客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