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一︰我叫寧采臣 第29章、相遇

白素貞第一次見到許仙竟然是這種情形下。沒有什麼西湖美景,也不是三月天。

古代的三月,換成陽歷差不多是五月份左右。也就是說他們的相遇竟至少早了半年。

不是西湖,又早半年。

寧采臣這小蝴蝶竟然搶了觀音大士的買賣。

只是現在他完全不知情。而白素貞與小青看到的是一少年正扶著一跌坐于雪地的酒鬼。

小青素來不喜酒,看到酒鬼便欲離開,可是又想到自己的賭,強忍著頭皮走了過去。

走得近了,她也認出了寧采臣。「姐姐,就是那人。」

「誰?」白素貞一時沒想起來。

「就是偷了我丹藥的那書生。」這小青倒會倒打一耙,本是她偷的,竟污在寧采臣的身上。

說來也是,若不是她為白素貞所制服,她早就來尋許仙了。想她千般小心,萬般謹慎,這才從蛤蟆精那盜來這三百年功力的內丹。本想自己服用,卻陰差陽錯地為白素貞所收服,以致沒有時間去取贓物。

時間過去這麼久了,她在寧采臣身上留下的法術早已消散,她本以為再也見不到這寧采臣卻萬萬沒想到,竟然又遇上了。

她再也顧不上賭斗。「姐姐,快解了他的酒氣,我好詢問內丹下落。」

白素貞說︰「看他精華內斂,祛除體內雜質,就怕那丹為他服用了。」

「什麼?」小青大吃一驚,氣憤道,「這人怎麼這樣?替別人保管的東西,他怎麼能私自吃了?」

果然是小青,這把贓物藏在他人的書筐中,到了她口中,竟成了代人保管了。

小青本就野性未馴,又知道寧采臣吃了她千辛萬苦偷出來的內丹,一時間惡向膽邊生,便欲取了寧采臣的性命。

白素貞曾吞過佛陀舍利金丹,身上幾無妖氣。可這青蛇卻化形未久,妖氣正濃。

平日里,隱身斂息,倒也瞞得過去,但是她殺心已起,妖氣溢出。

寧采臣的浩然正氣立起感應。正氣涌出,護持于他。化為一大大正字,正氣凜然。

小青不及防備,為正氣所照,立時後退幾步,氣血上涌。

而寧采臣為這妖氣正氣一激,也立即清醒過來。

這白蛇與青蛇的裝扮實在是太明顯了,寧采臣又知道自己是處在《白蛇傳》的世界。

他也曾無數次幻想過自己遇到白蛇、青蛇會有什麼反應?

護住許仙,裝做不認識。他全都想過,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竟然會做出這個反應。

看到二妖,他沒有起身打招呼,而是立即在自己身上模了一遍,查看自己有沒有多或少什麼東西。

一直以來,他都以為這《白蛇傳》中許仙和白素貞才是主角,才會為他所注意。卻沒想到,這潛意識中,他更擔心的倒是小青。

沒辦法,如果說《西游記》中的偷兒,非孫悟空莫屬。那麼這《白蛇傳》中的賊偷則非小青莫屬了。

而這小青偷技不到家,每每留下痕跡把柄,為自己為他人招災引禍。就連李公甫都能查到這小青偷東西,于此可見她的偷技有多不過關了。

別忘了,她可是個會法術的妖,要是常人早不知被抓多少回了。

于是這小青在他的潛意識里便有一個等式成立了︰小青=偷兒=災禍。

他不怕小青偷自己的東西,反正那《黃庭內景經》已入了他的識海,她想偷也偷不到。

寧采臣擔心地是,自己身上多了什麼東西。他可不想享受一番許仙的際遇︰打板子,坐牢,流放,鐵鉤穿骨。

等他檢查齊了,發現既沒多,也沒少東西,便想與二女打招呼時,卻哪里還有人影在,只有風卷起的一片飛雪。

「漢文,人哪?」

「兩個姑娘看到一個酒鬼,還不走嗎?」許仙沒好氣道。

也許是姻緣注定,他一看到白素貞,便喜歡上了,但是人家卻一個招呼也不打,轉身就走。

不怪這白素貞走的匆忙,以前她只是以為這正氣不過克制些鬼物罷了,但是現在看來,對他們妖也有克制。這還僅僅是自主護持罷了,若是主動攻擊,這威力會有多大?

她不敢想像,至少小青是受不住的。于是她連蘇州也不去了,直接帶著小青回了洞府。

壓下上涌的氣血,調息一番,小青問道︰「姐姐,看那書生根本沒有多少修為,為什麼卻可以傷到我?」

這也是白素貞在思考的。以小青的道行,這世間除了少數真修外,便只有仙人下凡才有傷害到她的能力。可是這書生雖然精華內斂,祛除過身體的雜質,卻也最多是身強體健,算不得什麼修行者。

也就是說傷到小青的便是他的浩然正氣。

白素貞從石床上起身,說道︰「我們妖物化形、施法,一般都是由陰神主持。看來我對正氣理解有誤,凡是陰邪之物,它都可克制。」

小青只覺得自己很倒霉,心說︰你這一理解有誤,為什麼卻是傷到了我?

雖然她對白素貞有不小的埋怨,但她更恨卻是寧采臣。以她小青的性子,這仇她是非報不可。特別是當她從許仙口中得知了寧采臣對她的評價後。

寧采臣並不知道他在無意中破壞了這許仙和白蛇的提前相識。只是在一番動作後,啞然失笑。心說︰我這是怎麼了?這里又不是西湖,也沒到春暖花開季,她們又怎麼會是青蛇白蛇?再說是青蛇名為青蛇,卻喜著綠衣的。看來我最近真是想太多了。

寧采臣還以為自己錯把馮京做馬涼,根本就沒想到自己會驚走白蛇。畢竟呂洞賓告訴他的修真常識,他可是牢記于心的。根本就沒有懷疑過呂洞賓會騙自己。

當然,呂洞賓也沒有騙他,呂洞賓只是沒告訴他言出法隨的事。

這並不能怪呂洞賓。這言出法隨的神通,從古到今只有兩類人可以大成。一個是天生皇者,一個是法家大賢。

你說,在這個儒家獨尊的封建王朝,他是說他是個天生皇者呢?還是法家大賢?

這種事,他在沒有搞清之前,他又怎麼敢亂說。

所以在與寧采臣分別後,他便先後拜訪了先賢隱居之地,以及地府的輪回之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