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卷一︰我叫寧采臣 第16章、硬筆

這老先生……怎麼說呢?

好一手硬筆書法。毛筆當木桿用,難怪他的字這麼有特色。

不僅字有特色,更是落筆重于泰山,小小紙張根本承受不得這重量,每每多有破損。

看到他這樣的字,寧采臣似乎能理解為什麼他久試不第了。

別說是古代,就是現代。你要考試時弄得東一佗,棲一窟窿的,也會扣你卷面。古代更嚴,考官是看也不會看,直接做廢卷處理。

黃明練了會字,李公甫便回來了。悄悄找到寧采臣,欲往僻靜地商量。黃明見了,也就告辭離去。

「公甫,什麼事如此神秘?」

李公甫小心看了看四周,仿佛這不是他家,而是集市似的。他小聲說︰「叔舅,今日我捕人送入牢中,有一老者托我送書于你。」

「哦?」寧采臣接過李公甫藏贓物似的藏于懷中的書,問道,「何人所送?」

「叔舅,是牢中的諸葛臥龍,此人極有學問,又與叔舅同坐一監。否則我怎敢把書帶出來。」

至此寧采臣也才知道他竟然叫諸葛臥龍。不過自從他來這世界,同名同姓的見多了。會說話的癩蛤蟆,會做表情的蛇,就連仙人都見過了。一個諸葛臥龍並不會讓他太過驚訝。

「公甫,以你看來,這人有放出來的希望嗎?」

雖然不會驚訝,但是既然在牢中說過要助他月兌困,就沒有言而無信的道理。只是一來出獄事情太多,二也沒什麼門路,他才沒有動作。

「叔舅,這人是欽犯,除非大赦天下,否則不是這麼好出來的。」李公甫為難道。

見他為難,又剛剛得知這捕快的權力似乎比不上現代的警察,寧采臣也就沒有再堅持。

回到屋中,打開諸葛臥龍相贈的書,竟然是本科考指南,不僅有如何科考的講解,更重要的是還把這朝堂上的大人們分析了一遍。

哪個喜詞藻華麗,哪個是奇文共賞,哪個又是四平八穩,中庸之道……

這樣的書是絕對不能給人看的。沒有人喜歡自己被別人分析得這麼透徹,哪怕是為了科考也不行。這事一旦泄露出去,就不是中不中的問題,而是要防著這些大人物會不會對付自己的問題。

寧采臣把它藏好,便專心溫書。連書都沒讀好,考試的事還遠著呢。

古人有雲︰開卷有益。

由于有《黃庭內景經》之助,讀起古文來分外流暢。

不過字祖的《黃庭內景經》只這功用嗎?一本翻譯?

那真是太小看它了。

凡是寧采臣打開閱讀的書籍,字與字之間,只要為正道,便有正氣為《黃庭內景經》所吸走,並傳回到寧采臣體內。大有萬水歸流之勢。

如果統計一下,就會發現,這被人翻得越多,里面正道越多的書籍,帶出的正氣越多。

而像地方志之類的雜書,上面卻沒有,或極少有正氣傳來。

寧采臣不管這些,他只是讀著,就像原寧采臣那樣,似乎讀了無數遍似的,越讀越能品出這個中三味。

在他品書的日子里,黃明又來了幾次,他的字還是那樣,太重。

想來是幼時家貧,以硬書法習文,落下的病根。改不了了。

寧采臣想了一下,找到鵝毛,干脆就教他硬筆書法。

在現代,這毛筆字寫得好的,這硬筆書法就沒有差的。

沒想到這黃先生毛筆字寫得不咋樣,這硬筆書法卻是觸類旁通,寫得一手好字。

以他這手硬筆書法,考進士舉人也許困難,但是秀才應該可以蒙混過去。如果再遇上一個喜字的考官,那麼應該也能得個不錯的名次。

黃明千恩萬謝走了,寧采臣也迎來了跨馬游街的一天。

李公甫這日早早捎來了紅綢,就連馬匹身上也纏上了紅綢。

唯一可惜的是,只是秀才及第,是穿不得這探花服的,只是一身儒裳,身披紅花紅綢。李公甫搶了這牽馬的活計。

人家是甥舅,別人也沒法跟他搶。而且听他說縣令有意在老捕頭退後,提他為新的捕頭。

這一下,這李公甫便名符其實了,將成為李捕頭。

對此寧采臣沒有表現得多麼興奮,因為這捕頭一職早晚是他的,這書上有寫,與自己並沒有多大關系。如果他當上了縣尉,那倒可能是自己的功勞。

對啊!縣尉。

這倒提醒了寧采臣,畢竟這是白蛇傳的世界,會水漫金山的。

大水一發,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白蛇這樣的千年蛇精,以及法海這樣一心除妖的高僧。以歷史的必然來說,有沒有許仙,他們都會打起來。

以寧采臣的正氣修為,震懾下這類初出陰神的小妖還可以,像白素貞這樣修煉千年,元嬰早有,又經歷過雷霆之力的大妖。他恐怕是力有未逮。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那兩個冤鬼,只是有了神職,本身並沒有陰神化陽神,他都消滅不了。

而雷霆之力就是最好的陰神轉陽的存在。以白素貞的修為,應是早已轉陽。

電視上還演過這白蛇元神出竅,化作觀音,有佛光隱現。這應該就是她化形時偷吃的佛門仙丹之功了。

佛門仙丹以佛舍利為原料,吞服之後,自然會有佛光佛法。她能元神變作觀音,也就不出奇了。

只是這樣一來,顯然也就增加了寧采臣插手的難度。與其讓這白蛇與法海老和尚,這對冤家對頭不打起來。還不如讓李公甫當上縣尉,積極組織民眾救濟水難,來得更加現實一些。

「叔舅,叔舅,我們到了。」

正想著,這游行已經開始,前八後四,有衙役舉牌,上書院試二名等字。

兩人抬釵,邊走邊打。

並有燃放炮仗者,起步、路口、城隍、神廟,全要燃放,以告天地三界四方神靈。

寧采臣雖未著探花服,但此次行為為縣令施行,四方認可。已是實至名歸。

只見寧采臣全身正氣皆出,掃于四方,鬼神僻易。

城隍廟中,城隍大為惱火。「一小小秀才,竟然如此囂張,正氣四溢,不加限制,令得我等鬼神都出行不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