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江中上了前來接頭的小船離開了,諸葛亮和龐統也乘小船回到江邊。趙颯在岸上迎接兩人,趙颯對諸葛亮說︰「諸葛軍師,此次會面可順利?」
諸葛亮笑著對趙颯說︰「正如立風和周姑娘先前所料,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就可讓司馬懿就範。」
趙颯得知司馬懿答應與他們合作,那接下來就是要操作聯合東吳的事宜︰「軍師,那接下來我們就要啟程去東吳,商談兩家聯合之事了。」
諸葛亮點頭說道︰「不錯!不過在啟程之前,我們先順道送送士元兄,再啟程上路也不遲。」,龐統謝道︰「那就有勞孔明兄和立風兄弟了。」
經過幾天的周居勞頓,在趙颯的護送之下,諸葛亮和周瑜一行終于循著水路了東吳境內。這時魯肅前來迎接︰「孔明先生、公瑾,一路上辛苦了,」魯肅領著孔明和周瑜下船,邊走邊說道︰「早前接到我軍斥候回報,劉皇叔的隊伍已經安全進駐夏口,而大部分民眾也已經得到安置。」
「孫權還是有點手段的,」周瑜說道︰「以民為本,可是孫家當初立足之道,孫權還算沒有忘記父兄的立業之本。」
魯肅回應道︰「公瑾,這也是你和伯符的一貫主張,而且你也熟悉東吳的一切軍政之事,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希望你能盡快回來,和我一同處理東吳的內部問題。」
周瑜冷冷地說道︰「依我看,這些表面功夫孫權還是做得不錯的,可他暗地里的那一套,卻又有幾個人能看得明白呢,那才是最讓人感到可怕的。」
魯肅對此感到很是無奈,心里暗想道︰「看來伯符的死對公瑾來說影響很大,她和主公之間存在著如此的隔閡,看來其中的誤會也實在是太深了。畢竟伯符與主公是兄弟,怎麼可能會是公瑾說的那樣呢?」,魯肅可不能強迫周瑜頓時轉變態度,只能以後再尋找機會來彌補雙方的隔閡。
魯肅帶著趙颯一行登上了馬車,行走在江南碉野中。雖然已經踏入初秋,但遠處的小樹林依然是綠樹成蔭,而野外的草地也是郁郁蔥蔥。以田間小路為軸,左邊是農田右邊是小溪,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江南一帶的農業發展甲于華夏,在戰亂不斷的亂世中,江南這一帶依然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好地方。
江東的議事廳內,江東的將領和謀士們聚集到一起,一謀士首先發言︰「各位可听說,劉備的軍隊已經帶著百姓成功逃亡,躲過了曹軍的追擊,其隊伍已經進駐夏口。」
一名東吳將領接著說︰「根據荊州方面的細作回報,劉備軍確實已經進駐夏口,與先前到達的關羽水軍會合。而跟隨而至的荊州百姓則在魯肅大人的安排下安置妥當了。」
張昭一听心中暗罵道︰「又是這個魯子敬,淨在干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想來又是在操作那孫劉聯合之事。」,一念及此張昭就打探道︰「那魯大人可有什麼消息傳回來?」
那將領一听就向張昭拱了拱手回答︰「回稟張大人,魯大人已從前方傳來消息,他與劉備已經商議過,劉備向我東吳提出聯合以抵抗曹操的請求,並且已經派出其軍師諸葛亮前來,欲與我主商談聯合之事。另外,魯大人還回報說,已經在荊州尋找到了周大都督,並成功將其請回。」
張昭一听到周瑜要回來,可是吃驚不少︰「劉備派諸葛亮前來商談結盟之事,這是可以預料到的。可魯肅竟然把周瑜也帶回來了,這可真是個大麻煩!」
張昭不露聲色的觀察著一眾將領,發現他們多是面露喜色,他就知道一旦周瑜回來,他必將受到來自軍方的壓制,但他可不是一個任人拿捏的軟弱之人,為了能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他就想試探一下軍方憚度,于是張昭徑直問老將程普說︰「敢問程老將軍,軍方對于聯合劉備以抵擋曹軍,是否已經有了明確憚度?」
程普慢條斯理地喝了口茶,整了整衣冠後才回答說︰「張大人,我們軍方憚度很明確,一切都听主公的。要是這次周大都督能回來輔助主公,商議出一個章程來,我就按著這個章程來做,絕對不會有半點的違背。而至于張大人你們那些個彎彎道道,我們可就管不了那麼多了。」,說完程普就向張昭拱了拱手後,就又自顧自地喝起茶來。
張昭心中暗罵︰「哼!真是塊又臭又硬的石頭!」,可張昭亦非常人,只見他面不改色地說道︰「如果與我東吳聯合之人是具備相當實力的,那聯合之事我是舉手贊成的。可是我通過前期的查探,發現劉備的實力太過弱小,手中的軍隊也不過三、四萬,要是我東吳真的與之聯合,那實際上打主力的還是我東吳的軍隊。屆時我們就要面對幾十萬的朝廷大軍,不說軍方要承受壓力,就連我們這些負責後勤之事的謀士們也倍感艱辛啊!」
程普用眼神向先前發言的那名將領示意,那名將領立刻會意再次發言︰「末將請問張大人,可有解決之法?」
張昭回答說︰「我以為要是結盟,就應選擇與有實力之人進行聯合,只有做到了強強聯合,才能讓我東吳立于不敗之地。而相應的辦法就是,我東吳可向朝廷上表稱臣,與曹操聯共擊劉備,接著我們就可乘著地利之便,行佔領荊州之事。」
程普一直隱忍,可看到張昭竟然如此明目張膽地發表投降的言論,心中不禁暗罵︰「豈有此理!這些所謂的文人謀士,平常都是道貌岸然的,可現在仗都還沒開打,就急要投降了,真是沒骨頭的窩囊廢!」。
這時程普突然站立起來,兩眼逼視張昭質問道︰「仗都還沒打,張大人就急著向所謂的朝廷上表投誠。張大人你可曾想過,一旦我主真的上表投誠,會出現什麼後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