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八宗第六彈——畫(後補)

若說玄幻小說寫的玄,其實並不玄,比如跟畫有關的一個典故——《畫龍點楮》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

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楮。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楮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听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日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楮」,但是他為了要讓廟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楮。這一天,在寺廟牆壁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楮。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楮,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人們看見被「點楮」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楮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楮」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楮」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楮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成語「畫龍點楮」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同樣關于畫的典故尚有一則——《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于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隨後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用來形容做多余的事,不能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

兩個故事,同樣多一筆,但結果卻不相同,玄幻小說的畫,未嘗便沒有這個能力。(未完待續。請搜索樂讀窩,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