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日本人讓步

通遼的電壓並不穩定,鎢絲燈微弱的燈光閃爍不停,齋藤的臉上寫滿了焦急,急忙起身道︰「年息五厘,五厘還不行嗎?」

何天賜搖了搖頭,冷冷一笑道︰「俄國人開口就是五厘的年息,真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

「那四厘半……四厘,三厘」這可是我們能夠給與的最低條件了,看著何天賜依舊沒有反應,齋藤哀求道。

事實上三厘的年息倒是比俄國人的五厘便宜了不少,俄國人的一口價也是八厘,只是被何天賜給強迫這壓了下來,曰本人同樣是心里沒有底,不過三厘也的確是他們最大的承受能力了。

不過何天賜更關注的不是這個,而是曰本人對煤礦的貪婪,在東蒙的經商權,這點何天賜倒是不在乎,能刺激東蒙經濟增長這個也不違反原則,但是想要煤礦的開采權,絕對不允許,何天賜道︰「年息的問題倒是可以考慮,不過我更關注的是,我在東蒙的權益,煤礦開采權絕對不可以轉讓。」

與齋藤焦滿臉的焦急不同,田中義一依舊面無表情,只是一雙笑眯眯的眼楮與嚴肅的表情有些不協調,本來以為能借著東蒙發展的這個機會,大撈一筆,沒想到還是給俄國人佔了先機,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田中義一陪笑道︰「這都好商量,那我們在東蒙的經商權呢?」

看著滿面笑容的田中義一,何天賜心里暗暗道,笑面虎殺人不眨眼啊,這次來通遼田中義一最大的改變,就是眼楮里面時刻掛滿的都是笑意,看著田中義一笑眯眯的眼楮,何天賜總感覺不自在,就像身上長滿可雞皮疙瘩一樣。

不過田中義一都將面子放了下來,何天賜不給面子也說不過去,何天賜撫了撫八字胡道︰「這倒是可以考慮!不過至于這些細節問題,我想你需要找我們的後勤處李恩義處長。」

這些細節的東西,李恩義比何天賜更加擅長,何天賜只不過是負責簡單的商談工作,而且經過這麼多年的鍛煉,李恩義的中國式生意經,更是不得了,何天賜對這個標準的中國商人還是有信心的。

「這個……」齋藤顯得有些猶豫,本來以為這一切都談妥了,可何天賜竟然讓他去找李恩義詳談,李恩義是誰他們都不知道,這到哪里去找李恩義。

看著齋藤的擔憂,何天賜起身微微一笑,拍著齋藤的肩膀道︰「齋藤先生放心,李先生就在洮南,之前我們說的還都算話,只是細節問題詳談,簽訂合同。」

齋藤還想說什麼,不過還沒等他說出來,周圍的田中義一倒是知趣,跟何天賜告辭後就準備領著齋藤離開。何天賜也安排張志明護送二人到洮南的李恩義後勤處。

送走了田中義一,何天賜一路抱怨著田中義一笑面虎,向著通遼鎮守使府走去,何天賜雖是東蒙鎮守使,可繁瑣的事務卻都分配到洮南、通遼兩地的衙門手中,甘志明負責洮南、興安兩地的政務。

蘇厚文負責通遼、赤峰兩地政務,比起洮南來說,擔子也輕一些,東蒙鎮守使府駐地通遼,這樣一些何天賜身上的政務就落在了蘇厚文的身上。

府庫的銀子就劃歸在蘇厚文的身上,這也是何天賜的經濟命脈所在,所以何天賜也格外關心︰「孟德兄,府庫里還有多少銀兩?」

「大人,只有五十萬兩了,今年大人手底下各標都填滿,另外又增加了一個新編的騎兵標,增加了二千多人,再加上各地民團的收編,煤礦那邊的前期投資,農田開墾方面的投入。以及今年移民的安置,這點錢還不夠用的。」蘇厚文現在知道了什麼是來得快去得快,以前在奉天厘局的時候,一年進賬也不過幾萬兩,在鎮守使府這邊,分分鐘便是幾千上萬兩出去了,一年少說也是好幾千萬兩的進進出出。

「湖北一次大水,朝庭救濟不得力,再加上山東,河南也不知道有多少饑民,要是沒糧食,餓死的人成千上萬。」何天賜琢磨了一下,「你去跟于文斗和李恩義大哥招呼,現在開始從其他地方收集糧食,不管是什麼粗糧,先收上來再說,吃得差點,總比餓死要強,再派人去關內貼出告示招集一部分饑民,願意來的就拉到東蒙來。

「大人,通遼今年已經做了五萬新增移民的預算,再增加個三五萬人還行,要是再多通遼恐怕受不住。」蘇厚文連忙道。「不管是糧食,還是住處,都滿足不了一下子涌進來的這麼多人,再說要是真有十幾萬人,光是吃住,一年恐怕就得幾百萬兩,咱們哪來這麼多錢?」以通遼現在的條件,一年接受個五萬人已經比較勉強,再來個十幾萬人,非得出大亂子不可。

「錢的事我有辦法解決,糧食能吃餓不死人就行,住的地方建紅磚房太奢恥了,直接搭棚。先保住人不餓死再說,條件艱苦些也沒辦法了。」何天賜倒不在乎錢哪里來,曰本人和俄國人的款項上來,不要說來十幾萬人,就是來個幾十萬人,何天賜也能吃得下,就是糧食問題、住宿問題、農具問題,倒是難以解決,看來一口真不能吃出來個胖子。

不過一旦人口上來,不論是招兵問題,還是發展問題,沒有人發展都是空話,只要草原上人口上來,漢族比例穩定,草原上的民族問題也能迎刃而解,更能促進蒙古人與漢族人的交流,讓蒙古人更加適應漢族人的生活方式。

「大人,這可是四五萬人,把他們弄到通遼來又能做什麼呢?」蘇厚文問道,東蒙不可能每年花四五百萬兩去養些閑人,否則別說是東蒙負擔不起,恐怕就朝廷也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

蘇厚文畢竟是保守官員出身,眼光也有限,他可不會想這些關內移民帶來的好處,不過他說的倒也對,雖然東北有的是荒蕪的土地,可是當官的可不願意花錢養這些難民,大量的良田都成了無主之地,所以才被叫做北大荒。

「修路,現在東蒙生產出來的東西一多,運出去就曰漸麻煩,運輸成本也高,鐵路暫時不用想,修兩條公路,也能大為加快東蒙貨物吞吐的能力,洋灰廠那邊加大馬力,擴大生產,盡全力滿足東蒙建設和修路的需要。」凡事都有利有弊,雖然拉個十幾萬移民過來,光是吃喝拉撒每年就是個天數字,不過這麼多人又何嘗不是廉價的勞動力?

東蒙治下雖然草場豐茂,有大量的養馬場,可此時大多數馬車還沒有裝上橡膠輪胎,將貨物運出去是件十分麻煩的事,若非中興集團搞了個養馬廠,現在已經有了一千幾百匹馬,運力充足,草原上的毛紡,制鞋,酒廠是不可能發展得這麼快的。

通遼到洮南的公路已經大大縮短了往返的時間,減輕了貨物在中途的損耗,以及時間問題,若是可能,直接修一條洮南到長春,或者是到哈爾濱的公路,這樣洮南的發展才能更快。

隨著于文斗商會的加入,通遼、鄭家屯與奉天的貿易也進一步的加大,一旦通奉公路完工,將大大縮短東北與東蒙之間的溝通,如果資金充裕,倒是可以考慮將赤峰到通遼的公路也建起來,這樣就能將自己治下的東蒙完全的與東北內陸連接在一起。

一來促進草原與東北的經濟發展,二來畢竟奉天才是東三省的中心,這樣將東蒙與東北連接在一起,方便何天賜在東蒙及時出兵,雖然手中有養馬場,養馬場中的蒙古戰馬,足夠裝備自己一個鎮士兵所用,但是公路建立起來後,大大縮短了運兵的時間。

這就是典型的以工代賑,這些關內的移民大多都是青壯年,不光是修築公路,就是開墾荒地,幾年下來都給東蒙帶來的收益,可是不能幾百萬來計算的,這些青壯力稍加訓練,就是士兵,要真是一年能招募十幾萬的移民,幾年下來東蒙就能接近一百萬人口,十一的比例招募兵丁,也能有十萬大軍。

另外移民大多都是青壯年,可以考慮直接成立發展兵團,東蒙這樣荒蕪的地區,正適合發展兵團,配合正式部隊守衛東蒙倒是不成問題,也能上正規部隊騰出手來處理各種爭端。

風雨飄搖的亂世即將到來,要是有足夠的部隊,何天賜就可以直插奉天,控制三省中心。

「好,只要大人把錢的問題解決了,卑職也豁出去了。」蘇厚文咬咬牙,他是穩妥的姓子,不過何天賜真要是能將錢的問題解決掉,對于東蒙也確實是一次重大機遇。

「這事我還得去總督大人那里跑一趟,爭取總督大人的支持。」末了,何天賜想了想,這麼大的事不跟錫良去交一下底,怎麼都是說不過去的,一次十多萬人的移民,在清朝並不多見,總不能別人問起的時候,錫良一無所知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