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章 多收三五斗

不自不覺間,秋分已至,雨季結束後,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乃是美好宜人的時節。

今年風調雨順,實在是個好年景。田野里的禾苗長得很壯實,卻都佝僂著腰桿,只因頂著沉甸甸的金黃禾穗。農夫們歡喜的收割著粟禾,以便趕在寒露到來前能將粟谷儲存起來。不少光著的女圭女圭們在田里撒歡,不時又彎下腰拾起散落的粟谷,放入腰間的小竹兜里。

稅吏不再如往年般挨家挨戶收取租賦,索性在村口支起了桌案,讓農戶自行繳納。今年大漢喜事連連,天子連續三次減免田地租賦,讓京畿各郡本就少得可憐的田稅變得幾近于無,比起如今長安城無數新建的作坊和愈發繁榮的東西兩市,上繳的龐大商稅,實在是不值一提。

「李老漢,你家不過十畝劣田,不需上繳如此之多,今年這田租減了不少,不是往年的三十稅一。」稅吏看著李老漢報上的田租,覺得數目不對,皺著眉頭道。他可不敢多收,更沒有私自匿下的心思,若是為了這點粟米丟了差事,太不值當。

「沒錯啊,俺家婆娘用算籌細細算過了,確實就是五斗粟谷。」李老漢撓撓頭,有些疑惑道。

稅吏搖著頭,頗有些不耐煩︰「當今天子聖德,田租已減到了五十五稅一。咱縣令老爺又體恤愛民,為方便百姓計算。索性今年田租便算六十稅一,賦稅的不足之數由縣里的商家不足便是。」

「俺們里長早就挨家挨戶傳過話了,俺家便是照著六十稅一交的租子,將將三十石的收成,交五斗米沒錯。」憨直的李老漢掰著手指頭,重新計算了一下,嘿嘿的傻笑道。

「啥?你家的十畝劣田能收三十石粟谷?」稅吏瞪大了雙眼,滿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瞎嚷嚷啥呢?趕緊收租,俺還要把新收的麥子運到作坊里磨成面,俺家小子還等著吃面餅呢!」未等李老漢開口。一個虎背熊腰的壯漢將牛車上的幾筐粟谷卸了下來。重重的放到稅吏的腳邊。

「呦,張老哥咋親自來交租子,但凡你吩咐一聲,俺上門去收便是。」稅吏滿臉堆笑。討好道。這壯漢名叫張德。在十里八鄉可算是個人物。從前當過飛將軍李廣的親衛,殺過不少匈奴蠻子,後來據說在軍中暴打了某個世家子弟一頓。在李廣的庇護下才沒被處罰,卻是除了軍籍,回鄉務農,李廣還特意賜了他三十畝良田。

「就你這小胳膊小腿,也沒二兩肉,整日除了胡咧咧,還會整啥,俺可指望不上你。」張德重重的一巴掌拍在稅吏的肩上,愣是把他拍了一個趔趄。

稅吏疼得呲牙咧嘴,卻也不敢炸刺,這張德和縣尉老爺可是拜把子兄弟,惹不起的人物。他趕緊記下李老漢的田租,復又點算起壯漢的租賦。

「俺家的三十畝良田,種了二十畝粟和十畝麥子,每畝差不多能收個四石,俺也曉得官家之收粟谷,便交兩石粟,沒錯吧?」壯漢咧著大嘴道。

「啊?為啥要種小麥,這麥子的價錢和粟米差了不少,張老哥不嫌虧得慌?」稅吏有些訝異的問道。

「你小子除了吃飯睡覺胡咧咧,還懂個啥?」張德聞言,不屑道︰「回去好好問問你家婆娘,如今的小麥還是原先的價嗎?自打知曉小麥磨出的面粉能做成面食和糕點,沒種麥子的農戶後悔得緊。」

稅吏撓撓頭,他平日確實從未操持家務,面食倒是沒少吃,只是不曉得小麥已然漲價罷了。

他趕緊讓隨行的官奴稱量張德上繳的田租,復又疑惑的問道︰「張老哥,你適才說每畝田能收個四石糧食?哪怕今年風調雨順,也不至于比去年多收那麼老多吧?」

「俺還能扯謊不成?自打用上化肥,田里的禾苗就像吃飽喝足的娃子,蹭蹭的往上長個,穗子大得緊,谷粒也飽滿。前些日子打出粟谷,俺稱量了幾畝,畝產比往年愣是翻了一番,差點樂傻了。」張德咧著嘴笑道。

稅吏張大了嘴,臉上滿是懊悔︰「虧大了,俺家老丈人去年就張羅著要租種些田地,俺嫌種地太累,便沒應承。若真是種上十來畝,都能抵過俺每年的秩俸了。」

張德瞟了瞟他,不屑道︰「你本就是懶骨頭,別做白日夢了,安心守著那幾十石的秩俸好生過日子吧。」

稅吏啞口無言,見官奴已稱量完畢,趕忙造冊,讓張德在竹簡上摁了個手印。

「成了,俺還要去水磨作坊給家里的小子換面粉。你回到縣衙給俺向你家縣尉傳個話,讓他明日到俺家來喝酒,就說俺在林子里弄了頭麝子。」張德眼見日上三竿,吩咐了一聲,趕著車子就走。

直到正午時分,張德才趕到河邊的水磨作坊。眼見作坊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無奈的將牛車停在路旁,走進路旁的草舍,花了幾錢買了壺糟酒,緩緩的喝著。

鄰桌的一個尖嘴猴腮的商販,眼楮滴溜亂轉的打量著路旁的牛車,湊上前來問道︰「這位老哥,可是要將麥子換成面粉?」

張德放下酒杯,瞟了他一眼︰「有啥事就直說。」

商販不以為忤,指著草舍外的十余輛大車,滿臉堆笑道︰「小弟來得早,買到了百余石的面粉。若是老哥想換面粉,小弟行個方便,用一石面粉換老哥兩石小麥,有多少換多少,咋樣?」

張德聞言一愣,望著將作坊院門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沉吟片刻道︰「也罷,俺車上正好還有兩石小麥,這便與你換了。」

商販的小眼楮頓時樂得眯成一條小縫,自打各大糧商在關中各郡開賣面粉,如今這小麥可是緊俏得很。實在是關中各郡的小麥短缺得緊,在漢初,粟米才是關中百姓的主要食糧,小麥的價格只是粟米的一半,因此大多是小範圍種植。

今年開建的諸多水磨作坊,將關中多年來存積的小麥盡數耗盡,磨成面粉銷往大漢各郡,卻還是供不應求。迫不得已的糧商們,甚至出現了往關中運入小麥,再運出面粉的情形。不是他們不想在其他郡縣就地磨制面粉,實在是太耗勞力,而且畜力磨制的面粉品質很差,遠沒有水磨的細膩均勻。

然而田氏商業集團為糧商們營建水磨作坊的工匠嚴重不足,單單是關中的數百水磨作坊到現在還未盡數完工。想要在其余諸郡營建,恐怕要等到明年開春以後了。而關中百姓們想多種植小麥,也得等到明年開春。像張德這樣已種下十畝小麥的農戶,實在少有,大多是提前听到了某些風聲。

眼看開始秋收,各大糧商自然紛紛趁機搶購小麥。先前水磨作坊替百姓磨面,都是照著一石小麥出五斗面粉的比價,近些日子已升到了一石小麥換六斗面,甚至有些大糧商還開出了七斗的高價。無商不奸,不少小商販自然抓住機會,整日守候在各個水磨作坊外,先買面粉和不耐久候的百姓換上小麥,賺取些差價。

張德也不傻,自然知曉這商販從他身上能賺到不少,卻也不太在意。他出身軍伍,家里又有三十畝良田,農忙時還能雇上幾個幫工,不在乎這些許差價。如今這麼些人在等候著磨面,不如趕緊和這商販換了,早些回家,免得誤了晚飯。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交易自然很順利。張德駕著牛車,載著一石面粉趕緊往回趕,家里的小子可還眼巴巴的等著吃面。自打婆娘學會了做面食,那寬寬的面皮,淋上滾燙的豬肉,再攤上些碎肉,別提多香了。

(……分章節的關系,這章字數少了點,兄弟們見諒啦)(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