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九章 鄉村女孩烙大餅

不過,楊玉富和董桂秋可不一樣,把一大塊西瓜放在嘴邊,習慣性的,一下子就是一大口,只一口,就在這塊大月牙形的西瓜上,咬出一個不小的新月牙來。

咀嚼幾下,頓時,楊玉富感到,這黃瓤的西瓜,非常的甜,而且,甘甜之中,還有一種宜人的,特別的,淡淡的清香,在嘴里只一嚼,就滿嘴厚厚的甜蜜汁水,剛一下肚,頓覺精神大爽。

楊玉富看著桌上切開的西瓜,放了這麼長時間,不但不壞,還這麼新鮮,沒有一點簍的樣子,一塊塊的,在桌上汁水盈盈。

楊玉富便道︰「桂秋,你倒是很會買西瓜。這個西瓜,你算是挑對了。」

「哪里呀,這個西瓜,可不是我到大集上去買的。這個西瓜,沒花一分錢。」

楊玉富心想,董桂秋這樣說,大概為了讓自己放開肚皮吃吧,順口道︰「哦,這西瓜不是買的,那就是親威送的吧,咱村可沒種西瓜啊。」

「也不是親威送的,這西瓜是我十幾天前在運河邊上打草時,意外得到的。」董桂秋道。

「這西瓜是你在運河草叢里發現的的?草叢里居然有這麼大的野生西瓜?」楊玉富感覺很吃驚。

楊玉富小時候,也在運河邊上揀到過甜瓜和西瓜之類,可是,那些草叢里的瓜,個頭都很小,甜瓜最大的,也就是拳頭一樣,就是偶爾踫到個西瓜,頂大也就像個足球一樣,然而董桂秋在草叢里發現的這個黑皮大西瓜,竟然比籃球還要大。

「是啊,當時我也沒想到,會在草叢里發現這麼大一個西瓜,它長在回流渦那邊的內河坡上,在很大的一叢堿蓬草下面。」

堿蓬草,是這一帶鹽堿土地的特有植物,生長茂盛,常常把地面全部遮蓋起來。然而,堿蓬草除了秋後割下來當作柴禾以外,沒有別的用處。

董桂秋說得漫不經心,楊玉富卻听出了某種名堂。

「靠近回流渦那邊的內河坡上?你是說,那塊由鹽堿土地構成的河坡?而且是在離河水很近的地方?」

「就是那個地方呀,怎麼啦玉富,你突然眼珠子瞪那麼大。」董桂秋道。

楊玉富一笑,道︰「看把你嚇著了吧。桂秋,我是覺得,在一片鹽堿土地上,長出這麼大一個西瓜來,有點不可思議。」

楊玉富可是知道,無論是運河坡上,還是沒人開垠的土地里,草叢里長出瓜類的原因,一般是人們在打草或者從事其他勞動時,在沒人的草叢里大便,拉出的大便里如果有瓜籽,就在那兒發芽長瓜了。

然而,有誰跑到離回流渦很近的那個地方去大便啊,除非他不想活了,因為,那個地方的河坡很陡,而且回流渦的河水很猛,過去,村里有幾個性子野的孩子,就是夏天在那個河坡上玩耍,不小心掉進河水里活活淹死的。

另外,鹽堿地上,除了長堿蓬草之外,其他植物,極難生長,卻為何長出這麼大一個西瓜來呢?

再有,這種甜到家的、黃瓤的、有著神奇清香味的西瓜,楊玉富這麼多年來還是第一次吃到。

在仙界,或者在那個時代的凡間,楊玉富倒是吃過黃瓤西瓜,可都不是面前這個西瓜的味道啊。

一個問題出現在楊玉富的腦海里︰長在靠近回流渦那邊運河內坡草叢里的這個西瓜,它的種子,是不是河水從哪個地方沖來的呢?

「桂秋,這個西瓜的種子,不要丟掉,要好好保存著。」楊玉富望著自己和董桂秋兩人吐在桌上的西瓜籽,道。

「好啊,把西瓜籽留著,不過,我和我媽都不會種西瓜。你爸爸會種瓜,玉富你全拿去,給你爸爸去種吧!」

楊玉富一愣,接著笑道︰「哦,我倒是忘了,桂秋和董嫂,向來不種瓜,好吧,這瓜籽,就給我吧!」

楊玉富本來已經吃得肚皮發飽了,可為了把這個詭異的西瓜的種子全拿到,繼續吃下去,而且接下來吃得像桂秋一樣仔細了,生怕不小心把西瓜籽和著西瓜瓤一起吞進肚子里。

又一個怪異的現象是,這個西瓜的籽極少,楊玉富和董桂秋兩人一起吃完整個西瓜,吃得肚子飽飽,桌上的西瓜籽也沒有多少。

楊玉富用雙手把西瓜籽攏在一起,數了數,總共才18粒。

為什麼這麼大一個西瓜,竟然如此少的籽?通常而言,一個籃球大小的西瓜,西瓜籽應該在百粒左右。

這讓楊玉富心中又是一陣猜斷……

見楊玉富如此珍惜這些西瓜籽,善解人意的董桂秋找來一個破舊的信封,把西瓜籽裝好,遞給楊玉富,道︰「玉富,但願,大爺能種出和這個西瓜一樣甜的西瓜來,那樣的話,咱村的所有人,都可以吃上這麼甜的西瓜了。」

「嗯,我想我爸爸會種出和這個西瓜一樣甜的西瓜來的。」楊玉富一邊說著,一邊把裝有西瓜籽的舊信封裝進自己的衣袋。

楊玉富把信封裝好了,又把衣袋口按了幾下,生怕它丟了。

這一按,才意識到,自己現在身上穿的,是董桂秋的衣服,于是,又把信封掏出來,放在身邊的鍋台上。

正是這18粒西瓜籽,後來被楊玉富和父親一起,帶著村民,培植出了出口國外、天下聞名的新品種西瓜「18k金西瓜」。

之所以給它命名為「18k金西瓜」,原因為兩條,一是它無論大小,每個西瓜都只有18粒瓜籽;二是它的瓜瓤,無一例外都是金黃金黃,且汁水又甜又可口,從而聞名中外。

此為後話。

接著,董桂秋開始給楊玉富做中午飯,她把家里僅有的、還是去年的麥子磨的面粉,從媽媽深藏在媽媽的內屋橫櫃里的底層取出來,準備烙一張面餅。

今年的麥子還沒有收割,村里沒有幾家能夠吃上面食了,大都是吃玉米面餅子、窩頭、高粱面餅子、高粱面窩頭,甚至吃野菜。

董桂秋手巧,但是經驗不足,且家里沒有油,大鐵鍋里不放油,這張面餅便烙得有點糊,但是,楊玉富卻很陶醉董桂秋烙面餅時散發的獨特香味。

(ps︰上周,大賽榜競爭真是激烈啊,說是硝煙彌漫也不過分!《香土甜園》這書尚未簽約,得不到網站推薦,因此全憑兄弟姐妹們赤膊上陣,保持在首頁上。新的一周,估計競爭會更加激烈,因此老楊不能再強求兄弟姐妹硬拼上首頁了,只要盡到力量,老楊就非常感謝!老楊保證,無論如何,也要認真寫作,盡力保證書的質量。)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