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PS︰113章一沐昨天下午不小心發到了公共章節,段落錯誤一沐已經修正過來了。

燕京,一九四一年的冬天來的格外的早,當了十四年皇帝的崇禎一如既往的來到朝堂,只是朝堂下面的臣子們一如既往的沒能給這位勤政的皇帝帶來什麼好消息,張獻忠李自成這些民變叛軍們依舊猖狂在中國各地興亂,而北方松錦戰役又愈發吃緊,光是平叛和北方御敵就足以夠這位皇帝頭疼不已;而且從前年開始,這作亂的地方又多了一處——廣西!

比起北方各省的亂事,南方小廣西所鬧的動靜可就小多了,也就是古田民變再起,永寧州淪陷,並向周邊各州府蔓延,問問對廣西較為熟悉的官員一問︰原來一個縣都不到的地盤叛亂啊,和北方動不動就席卷一、兩個省份的叛軍來說……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是亂匪!!而且這些亂匪出自蠻地,又穿花花綠綠的衣裳帶花帽子,因此也被稱為花皮軍、花衣軍、花衣蠻、花皮亂民等等,听听這名字,連個名都起不好……

既然動靜不大,而且听名字就大概覺得很容易搞定,因此所有人都認為原本以為只要像以往那樣派出軍隊**即可平叛的事情,但是從桂林府和柳州府前後派出兩撥數千人前去**,結果都是還沒進山就被對方用火器轟了個灰頭土臉,最後花了不少銀子,但叛亂……卻依舊沒有被**。

今年廣西關于這些稱為花皮軍的奏折又上來了,說什麼這些亂民蠻子已經向四周擴張滲透到幾個縣,不斷的出山作亂劫掠錢財屠戮百姓,如若再放任其作亂做大後果不堪設想雲雲……

只是誰都知道平叛是一件大事,但錢呢?糧呢?兵呢?!這些問題都是極為現實的問題,沒錢沒糧沒兵拿什麼去平叛,而且那些土官們似乎在這件事情上也失去了以往一听能搶賊田便沖鋒陷陣的勇武,不是這個借口就是那個理由,反正橫豎不出兵。

這靠廣西本地出兵用老辦法平叛的招數似乎不靈了,從外面調集軍隊過去平叛嘛……還是那兩個字——沒錢!

今年北方松錦戰役的規模越拉越大,十幾萬兵丁、民壯還有牲畜,人吃馬嚼的每天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而今年的收納又一如既往的屬于入不敷出的赤字狀態,平叛、御敵;還有各地的賑災、水務等等都是需要大量銀錢來**作,一干大小臣僚們在朝堂上各為陣營的唇槍舌劍不休,當相聲听或者是學習如何譏諷罵人那絕對是個最佳的場所,可是卻和解決問題毫無半點作用……吵到最後,一如既往的是崇禎這倒霉皇帝以盛怒拍案離去,一如既往群臣才子們各自散去,事情嘛……還是一如既然的再議……

……………………

燕京紫禁城里發生的事情對于廣西發生叛亂的這個小山窩來說壓根听不到也不知道,而且在經過這麼兩年的建設之後,山窩里的村民已經不再管皇帝老兒是誰,他們只知道跟著大仙走,就有好曰過,至于皇帝老兒——他能給我們好曰子嗎?!

山皇村,這里在被納入鄧時鋒治下的兩年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佔據最有利地形的軍堡已經被拆除、原本破爛搭建的窩棚正在逐步的被一棟棟磚木房所取代,女人們正笑談著今年的收成和誰家多打了糧食,誰家孩子去南面新村干活掙了不少工分換回了不少東西正準備明年修新房,遠處新修的學校又從遠處的小村落送來七八個學生,村里的青壯男子正集中在外面收割完的稻田里**練啥隊形,而村公所服務社又有啥新活可以做能換多少工分,村里的那個用鐵用磚建成的糧倉什麼時候能建好送自家的糧食進去;當然還有最新的新聞是听說要在服務社旁邊開一個什麼醫療點,也就是大夫看病抓藥的地方,這今後村里的人有個頭疼腦熱就不用到處瞎抓藥了……

女人們的話頭自然離不開家長里短村里村外的變化,不過大家聚在一起曬太陽吹水(聊天的意思),嘴皮子不停的吧嗒著,可手里的活卻沒停過,在她們的手中,一個個從服務社領料出來的散件在她們靈巧的雙手中逐漸成型;這些東西,可是能幫助她們家庭掙得工分換取她們想要的各種生活物資……

兩年的時間並不長,可這兩年帶給當地百姓的好曰子卻遠遠大過了以往的歷年的總和。

這句話是今年村里一位老人在做五十大壽的時候說的,他這個年紀在平均壽命不到五十的年代里那算是壽星了,他說他當佃戶種田這一輩子,也就是過年的時候能吃個半飽,辛辛苦苦勞作一年,每年收的糧食能有四成留給自己就已經要感恩戴德了,而這四成別說糊口,能少吃點糠麩野菜就已經算是個好曰子。

但是大仙帶著天兵天將來了之後,首先就是收拾了那些總欺壓盤剝自己的土官和大戶們;雖然大仙也收糧,但只收他家兩成的糧食讓他們家一下子能富裕不少,更不用說,大仙讓人重新丈量了村里的所有耕地,在各自原有的土地上有把土官大戶們的地給分了出來,老人本身就是十里八村里的種田好手,只是沒有土地只能寄人籬下成為別人的佃戶。而現在,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老人自然對大仙和他的那些天兵天將心存好感。

地分了之外,大仙還讓服務社派人教自己種地多打糧,自己種了一輩子地也不知道,原本每畝只能打三四百斤兩就屬于富田肥田的地在按大仙的方法種植後居然能竄到五百多斤,光這多出來的糧食就已經讓他心甘情願的交那兩成的納糧。現在老人的大兒子天天跟著服務社里的那位技術員討教著經驗,學習著各種各樣的新鮮東西,還不時的要道學校里參加基礎學習班,就是為了能多打糧,出好糧!

而且大仙還在不遠的新村弄什麼工廠招人過去干活,自己跛腳的小兒子過去試著找活干時,居然因為手巧也被招用,而且在干了一年多後因為技術出眾還當上了啥中級技工,據說用不了幾年還能升為高級技工,每個月光掙的工分不僅夠他吃喝而且還有不少富余,用不了兩年,小兒子他就能有一套自己的磚瓦新房;以前因為跛腿的殘疾沒有哪家姑娘看得上,二十多歲還沒有成家的老大難現在竟然有好多人家托媒人上門找自己提親,這個變化讓老人每天做夢都能夠笑醒。

家里有了地有了糧小兒子又有工分,老人的底氣也足了不少,他們家是村里第一個修建起磚瓦房的人家,那房子在服務社那些會寫字會畫圖的人幫修建下是那麼的結實那麼的漂亮,用的那叫啥水泥的灰漿沾結的磚牆是那麼的結實,好幾個棒小伙愣是撞都撞不動,當紅磚綠瓦的房子修建起來時,比以前土官和大戶老財家的都漂亮十倍!整個大村和附近散戶還有其它地方的人都過來看了,老人還記得從那些人眼中透出的羨慕讓自己樂了好多天……

大仙還興辦學堂,讓自己的小孫子孫女進學堂識字讀書,當老人從孫子孫女那,一筆一劃的學會如何寫自己的名字時,老人那雙已經昏花的老眼禁不住的淌落兩行濁淚,他這輩子都沒曾想過,自己黃土都已經埋到脖子的一個垂死老人,竟然能在最後的曰子里吃上這麼久的飽飯不用再為肚子犯愁,不用再為春賦秋納而苦惱,不用再為自己的孩子未來擔心,更不用擔驚受怕的受人欺辱,還能從自己的孫兒孫女們這里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就憑這些自家的改變,老人已經認定了大仙和那些天兵天將的花皮軍好,誰要敢說大仙和這些人的不好老人啐他。

不過讓老人最高興的,還是他五十大壽那天,大仙居然帶著賀禮來給自己祝壽,這讓從未見過大官大人物的他實著受寵若驚,不過老人還記得,大仙其實很親和,很好說話,對自己也毫無一點那些傳聞中的官架子,拉著自己的手噓寒問暖說了好多話,除了早年間的各種事情之外,問的最多的就是現在的生活好不好,哪里還有不如意的地方等等。

而老人那句這兩年好曰子大過以往總和的話,也就是那一天老人用自己這輩子的經歷向大仙的回答。

後來老人才知道,大仙能知道自己的壽辰,除了村里的消息傳出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的小兒子居然是大仙親自帶的編外學生!為了這事老人還數落了小兒子一番,說為啥不早告訴自己,讓大仙屈尊來自己這,自己早就應該親自上門道謝才對禮數等等……面對老父親的數落,小兒子只能咧著個嘴回答自己忙工作沒能來得及說,然後趕緊杵著拐杖溜號以免再「慘遭」老人的嘮叨……

山皇村的變化當然不止這麼一點,而且不僅是山皇村,幾十里地外的永寧(古田)也在發生著類似的變化,還有附近已經納入山村治下的幾個大村和鄉鎮,都在發生著這樣那樣的變化……(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