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黃端和村民們的觀望並沒有持續多久,早在他們路過第一個關口前便已經向後方傳遞了情報,並且比這些村民早到了一夜又半天的哨兵早已經將一切匯報詳細,而唐業等人也早已經在第一批難民到來後做好了迎接後續難民的計劃。

有過幾十次接待難民經驗的接待村民和士兵們迅速將這群難民控制在山坳中,在早已經準備完畢的帳篷門口開始為這些難民登記。

姓名、年齡……原本所住地,家庭情況,個人履歷……雖然登記的東西和檢查核對的程度比後世隨便到哪個部門半點事情都要簡單。

但總的來說,正是因為這樣簡單而有效的統計才能讓這個新生的勢力具備更好的包容性。

很快,分別來自于各個村莊地區的難民被區分開來,隨後進行一番打散之後,便由一隊士兵和負責引導的村民引領他們去為他們各自準備好的居住地。

……

黃端混在人群當中,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幾個得力的手下被隨機打散分配到了其他居住地。

說心中完全不急是不可能的,但他表滿上卻是絲毫未露出一點異色。神情表現看上去與其他村民毫無區別。

提前早已經詳細做過手腳、編排仔細的身份自然也不會被如今這種沒有電腦核查的簡單登記所揭露。

黃端順利的跟著本來的村民向著分配的居住地開始行進。

作為細作,他自然能輕易分辨出自己這一行人是在向大山更深處走去,但他發現,與外面幾乎無路的情況相比,這山中的道路狀況顯然極佳!平整的碎石路面不但軟硬適合,平整無比,就連上面的積雪也經過清掃,並沒有太多滑倒的顧慮。

許多原本一路磕磕絆絆連推帶抬才將行李運送進山的村民此時可算是媳婦熬成了婆,一路輕松無比的沿著山路跟隨著那位態度和善的村民一路前行。

很快,被分配的村莊到了。

老遠,黃端便已經看到了那塊被釘在兩根木樁之間的路牌。上面大大的「野兔村」三個字看上去十分顯眼。

黃端當然無從得知這土氣隨意的名字只是唐業在一次為了實踐自己的射箭技術時在這里打到一只肥大的野兔時隨口定下的。

總之,黃端被分配到了這野兔村。

……

野兔村位于一處小小的山間平原,四面山坡地勢都是相當平緩,周圍環境主要由荒草地和灌木叢構成,只在上千米以外的地方才逐漸變為茂密的樹林。

如果是尋常之人,在這樣一處地方想要墾荒造田,怕是需要幾年的努力才能讓田地肥沃,滿足基本的需要。

但有了帝國系統的唐業卻不必如此麻煩。

野兔村一面被全部開墾為水田,另一面則是波斯麥田,中間離村莊較近處有幾片白菜、萵苣田充當村民們日常所需的蔬菜。

再加上村口自帶一棵大柳樹的泉眼,便足以讓野兔村基本上自給自足。

在村內,除了300座排列的整整齊齊的泥瓦房以外,還配套建設有捕快房、值更房、村公所等建築。

算的上是「麻雀雖小但五髒俱全」的典範了。

黃端在進入村子之後便假裝好奇的四下打量,實際上卻是在借機觀察這村莊的布局、人口數量和有無武備。

這一觀察,頓時讓黃端看到了不少東西——因為唐業之前所建立的村莊被明軍毀滅的關系,重頭再來的唐業十分重視武力的發展。

這野兔村雖然在大山月復地,正常情況下,就算是外面的主村被攻破覆滅,這里也還未遭到攻擊。

但唐業仍然為野兔村提前設計了諸多增加武力的設施。

例如,所有房屋皆為泥瓦磚房,雖然房頂只是一層大梁屋架和瓦片,但四面牆壁還是相當結實耐用的。

因為古代房屋材料限制的關系,為了給牆壁增加強度,所以房屋三面是不開門窗的。

于是,在咨詢過熟悉建築學的老頭之後,所有房屋的排列便隱隱被制作成一整個簡單的「胡同」回路。

所有房屋的建設被排列為「門對門」、「院對院」兩排房屋夾出一條小路,並且將整個村莊布局為盡可能維持「回」字形的形狀。

這樣的布局就盡可能給了村民一個據守周旋的機會。

而除此之外,在村莊外的捕快房內同時還儲存著許多長矛、希臘短劍、月復弩一類民兵武器,以備不時之需。

很快,黃端便分配到了自己的房屋——當然這樣好的一間瓦房里住的不只是黃端,在他之前,里面已經住了三個人。

村長帶著黃端,推開那瓦房的門的時候,黃端便立刻感覺到了屋內向外涌出的熱氣。

顯然,這屋內原本的住客將爐灶燒的火熱。

村長交代幾句後便退出屋子,繼續帶著其他還沒分配完房屋的難民離開,黃端也開始打量起屋內的布置和其他幾人來。

泥瓦房設計的並不算大,內外並沒有幾個房間,而直接就是一個屋子。

推開被漆成棕紅色的木制房門,里面正對著便是一片小小的空間和門口的爐灶。

爐子不大,也只有一個灶口。

不過一頭隔著一道矮牆後便是一張火炕。

而這間屋子唯一的一張窗戶也就是在這火炕中間。

此時,這火炕上正有兩人勢各異的歪坐著。

其中一人看上去斯斯文文,白白淨淨,身上披著一件青色衣衫,內里穿著雪白小衣,手里捧著一本書正看的有滋有味,即便黃端不是觀察細致的人也能一眼斷定此人不是尋常農夫。

竟是讀書人!——饒是黃端作為一名優秀的細作來說,無論是眼界還是心性都是極好,但正如這個時代的大部分平民百姓一般……對于著讀書人還是有一定敬畏的。

要知道。

自百家爭鳴徹底沒落,獨尊儒家以來已是近兩千年的漫長時光了。

雖說中間戰亂之時,儒家也是風雨飄搖。

但只要統治者需要繼續統治這個國家,就一定需要這些儒生。

除了少數靠刀子宗族統治的朝廷外,儒生的地位向來是很高的。許多朝代對讀書人的優厚甚至是尋常百姓想都不敢想的程度。

至如今來說,明朝的讀書人雖然因為元蒙時期的斷代而導致整體品行大降,遠不如宋唐。

但畢竟近三百年來,這讀書人才能做官的規矩還是不曾變過。

日積月累之下,這天下讀書人自然多了一份威嚴。

在加上這個時代也畢竟只有少數人能讀書,這有知識,做派與尋常人完全不同的讀書人自然在百姓面前有了一份神秘和威嚴。

黃端這樣心狠手辣的細作雖然並不似尋常百姓那般尊重書生,但下意識的還是將其高看一眼……這是他自己也不曾察覺的。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