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67節、亞歷山大的征服者(下)

一片紅色和紫色的天空籠罩著阿拉曼的上空。大炮的轟隆和機槍的撕鳴,混雜著盤旋的飛機引擎聲,充斥著這個地中海沿岸偏僻小鎮每一處角落。躲在臨時路障後面或小心翼翼從一段戰壕轉移至另一個戰壕的錫克族士兵正在英**官的指揮下動了一次近似絕望的反撲。此時,整個阿拉曼小鎮仿佛成了一個巨大的屠場。

每一棟房屋,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彈坑,每一堆廢墟到處在進行著血腥野蠻的巷戰。整個大地都在瑟瑟戰抖,意大利人的迫擊炮彈落在了堅硬的地面又彈了起來,在半空中爆炸——這樣的殺傷力更加可怕。火箭炮夾著煙幕怪叫著從天空墜向陣地,每次爆炸都會把各種各樣的雜物掀向天空——碎石、木屑、布條或是殘肢斷臂。機場已經處在敵人的直接打擊之下,布滿彈坑的跑道上幾乎看不到一樣完好的東西,一架萊桑德聯絡機試圖在密布的彈幕中滑跑著,艱難的離地升空。可是沒過多久,它就陷身在意軍的高炮火網中,活象一只被蜘蛛網釘住的飛蛾。機身很快被擊中,燃燒起來,隨即突然斷成兩截,里面的人象木偶一樣掉了出來,摔向街道。

此時身處阿拉曼的每一個盟軍軍人都知道現在已經沒有辦法阻擋意軍向著大海的突擊,但是,他們必須戰斗!

丘吉爾曾經說過︰我們將奮戰到底,直到最後一個印度人。

在這里,在阿拉曼戰役的最後時刻這句話得到了忠實地體現。當意大利人的裝甲大軍沿著科特臘窪地北緣突破阿拉曼放線後,當其沖的第一南非師很快被擊潰了。不過對于那些第一次出國作戰的南非人,這倒也不是一件太壞的事情,至少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大約多南非軍人活著逃出了意大利人的包圍圈。這也使得第一南非師成為了阿拉曼戰役中損失最輕的兩個師之一。

接著第七裝甲師的英勇反擊極大地延遲了意大利人的進攻步伐,而新西蘭第二師的決死夜襲,更是為奧金萊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正是依靠著這點時間,第七澳大利亞師帶著他們的重武器、給養和俘虜,幾乎是完整地撤出了意軍的包圍圈。

當然,這一切是建立在一連串「惡**件」的基礎之上在撤退的過程中,那麼野蠻的澳大利亞人居然搶奪友軍車輛和油料。而在該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第五印度師。在前期的戰斗中,這個負責把守阿拉曼防線北側鹽堿沼澤的印度師一直不是意軍攻擊的重點,損失也最小,自然就成為了澳洲野蠻人眼里的「大肥肉」。

這群澳洲大兵打仗是把好手,鬧事也不含糊。早在來北非的路上,這些澳洲大兵就是劣跡斑斑︰他們在孟買的酒吧和印度警察交過手,在開普敦的港口和水手們上演全武行。不過對于這種「兩頭冒尖」的部隊,上峰總是能網開一面。

最後,在年9月3o日下午14時,當意大利人的履帶開始碾上地中海的海岸線之時,意大利人現在他們的包圍圈里只有以第五印度師為主的人。雖然看上去大魚還是跑掉了,但是著並不影響意大利收網的決心。

在坦克和突擊炮的支援下,意大利步兵一次又一次地向盟軍去進攻。此時的巷戰已經白熱化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為缺乏構建掩體所需的材料,錫克族士兵甚至橇開了阿拉曼附件的一處公墓里的墓穴,挖出棺材,再把一切可以找到的物品圍在墓穴四周,作為「戰壕」繼續負隅頑抗,直到戰死為止。

意大利步兵將手榴彈象冰雹一樣砸向印度人據守的墓穴,他們一邊前進,一邊還有小心腳底下的地雷。手榴彈和地理爆炸後橫飛的彈片不斷給雙方增加著傷亡。子彈的嘶鳴聲和人的慘叫呼號聲交織在一起,到處川息著不斷的彈流,留下紅色、黃色和綠色的光跡。意軍在前進,但在頑抗的印軍火力下不斷有人倒下。殺紅眼的雙方在「戰壕」里展開肉搏,雙方揮舞著槍托、刺刀、工兵鏟和錫克族彎刀在狹小的空間內廝殺,直到墓穴內再次被意軍或者印軍士兵的尸體填滿。

17時,意軍終于完全控制了阿拉曼火車站,持續了1o天之久的阿拉曼戰役終于落下帷幕。

晚上7點,迫不及待的羅馬廣播站伴隨著明快的背景樂&1t;&1t;今天是個好日子>>向全世界播報了這樣一消息︰「在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意大利法西斯黨領導下,無敵的意大利軍人在浴血奮戰之後,終于佔領了阿拉曼,全殲英國及其僕從**隊,取得了光輝的勝利……意軍的旗幟現已高高飄揚在這座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城頭上!埃及綠洲的大門已經向意大利人敞開!地中海即將成為新羅馬人的內湖!」

阿拉曼的淪陷意味著北非戰線僵持局面的瓦解。盟軍在北非的軍隊遭到重創︰第五印度師被全殲,第二新西蘭師和第七裝甲師被重創,第一南非師和第七澳大利亞師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整個英軍沙漠集群總共損失了人,損失坦克輛、火炮余門、飛機架。

而作為勝利者的意軍,在兩次對阿拉曼防線的攻勢中一共損失人,損失坦克輛、火炮余門、飛機架代價,可謂高昂。而在此之前,意軍在整個北非戰場也不過損失了多人。特別是意軍埃及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二裝甲師、第六整編師在此役中遭到重創,使得意軍的裝甲黃油刀變得遲鈍起來。

但是,作為意大利勝利的指引者,遠在羅馬的芒果同志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因為他已經看到自己作為征服者,騎著白馬,在亞歷山大的街頭閱兵的那一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