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陣前相見

無彈窗,萬名書迷同時在線對于華容城中的情況,凌雲現在並不十分了解,以前他曾派了一些人手在荊州和益州各城。但隨著劉表和劉璋二人的戰局屢屢失利,凌雲派出的人中有很多都被抓去了充軍,被帶離所在的城池。

有些沒被抓走的也不敢再在城中居住,只得在城池外圍打探消息,以便及時給凌雲提供信息。象在攸縣就是一個特例,凌雲派在攸縣的人並不多,但劉磐把大部分兵馬都聚集在這里,倒讓城中凌雲的人聚集起來。所以凌雲才能有足夠的人手派去保護黃忠一家。

而華容城中則不然,先期充軍都是青壯年,那些人都被派到了荊州西部,而凌雲派出的也都是青壯年,不幸就在這個行列里。而劉表再次抓丁充軍時,所征召的卻多是老弱之輩,里面並沒有凌雲的人。

但從附近的探馬那里,凌雲還是知道了城中的一些情況,雖然不是很詳細,但對于剛到此地的凌雲來說已經足夠用了。

二十萬大軍選擇了一處依山傍水之處搭下營寨。二十萬人,連營所佔面積極其廣大,幾乎一眼望不到邊。

凌雲自揚州進入荊州以來,一路上雖然攻克一些城池,但城中的糧草並不多。因為近兩年荊州農業發展形勢不好,糧食欠收,而劉表卻有從各地征糧,造成了糧食緊張的局面。而凌雲為了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特意從軍中拿出了一些糧食予以補貼。

現在的凌雲軍中所用的糧草都是從北方運來,到荊州一帶水路較多,所以運輸速度受到限制。眼下凌雲軍中的糧食也並不充足,好在有糜竺不停地調運,才能供應上大軍用度。

凌雲率領大軍在營寨中等了五天,第六天的時候,後方終于又有一大批糧食運到。這時凌雲終于放心了,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他開始準備攻打華容城。

這五天凌雲也並未耽誤什麼事情,利用五天的時間,他讓軍士做了一番休整。連月來長途跋涉,軍士也很疲憊。只是一路連番勝利,士氣十分高漲,軍士顯得都有精神,但凌雲知道,一旦打起大仗,這樣的狀態肯定影響戰斗力。

次日一早,凌雲留下少量兵馬看守大營,率領眾開赴華容城。

大軍浩浩蕩蕩來到華容城外,凌雲遠遠地望著城頭,只見城頭上旌旗招展,人影浮動,整個城頭上都站滿了軍士。

凌雲暗暗點頭,劉備雖然一直不得志,但治軍還有一套,能把那些老百姓管理到這個程度也實屬不易。

華容城與凌雲以前所見的一些荊州城池相比,還算高些,佔地面積也大,能容納很多兵馬。這也是劉備選擇駐守在這座城池的原因。

凌雲一聲令下,十幾萬大軍散開,後翼向兩側一擺,排成隊列。

隊列排成,凌雲令典韋上前挑戰。

典韋得令,拍馬來到城下不遠處,沖著城上喊道,「上邊的人听著,本將軍典韋,奉我家主公之令,前來挑戰。你等可敢出城一戰。」

喊完,典韋催馬向後退去,靜等對方出城。

沒有讓凌雲失望,時間不長,城牆上的旌旗一陣晃動,而後吊橋放下,城門打開,城中殺出一支人馬。在城下不遠處,也是擺開陣勢。只是出來的人馬較少,只有兩萬多人。

凌雲凝神觀看,只見當中一人正是劉備,其左右各有一員大將。左首之人,面如重棗,臥蠶眉、丹鳳眼,此人凌雲在昌平城匆匆見過一面,正是劉備的結義二弟關羽關雲長。

右邊那人,不用問,凌雲也能判斷出來,因為那人手中提著一桿丈八蛇矛。次人正是三弟張飛,凌雲在昌平城與劉備作戰時,當時張飛在別處伏擊劉虞的兵馬,當時並沒在劉備身邊。

所以凌雲還是第一次看到張飛本人,只是張飛與凌雲想象中的頗有不同,並非演義中所說的豹鼻環眼,也並非如黑炭頭一般。倒是從其外表上看有幾分英武,有幾分儒雅,根本與凌雲印象中的那個人有著天壤之別。

這兩兄弟一左一右,都威風凜凜,的確有名將風采。劉備也是其貌不俗,但凌雲對他可沒什麼好印象。也許世之梟雄就是如此,劉備讓凌雲最厭惡的就是要使用病牛病羊摧跨凌雲的軍士,相當于在凌雲最弱小的時候對他使用生化武器。幸虧被凌雲無意中識破,把他要用的牛羊都給賣了,才消除了這一隱患。

對于劉備的態度,凌雲在勢力並未壯大的時候還是有些排斥。但現在他勢力在這個時代一家獨大,對劉備的處理方式又有所改變。只要劉備願意,他倒可以給他一塊地方,讓他們能夠在這個時代多流傳一些佳話。

當然了,這是因為關羽和張飛的原因,所謂愛屋及烏,凌雲正是因為這兄弟二人才有了這個想法。他自信,即便劉備有再大的野心,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一旦天下平定,百姓豐衣足食,天下歸心,人人安居樂業,誰敢沒事玩造反,那可是滅九族的大罪。

基于這個原因,凌雲才打算放過劉備,但現在看來,劉備在華容城布置下兵馬,是要與自己決一死戰。對方並沒有歸降的意思。

此時典韋也回到陣中,在凌雲身邊站好,雙方互相遙望著,誰都沒有動作。

凌雲軍中,心情最為復雜的一人便是凌雲的結拜兄弟趙雲,他與劉備有舊,曾經做過劉備的騎都尉,劉備對他還算不錯。後來被公孫瓚給調走,又因為去接劉芷和他父母認識了凌雲。後公孫瓚布局要害死趙雲,凌雲率軍去救,趙雲才與

凌雲結拜,成為凌雲的結義兄弟。而凌雲軍中,只有他一人與凌雲有這樣的情誼。

趙雲非常看重與凌雲的結義之情,因為凌雲對他真的不薄,不但委以重任,讓他獨掌一軍,還將軍中最精銳的鐵甲軍也讓他指揮。可以說除了凌雲,就數趙雲最大。而且凌雲還曾在百忙之中親自到漁陽城看探他的母親,並以義子之禮相見。凌雲還特意安排人將其家眷都接到燕山大營,並找人將其兄長的疾病給治好了。昔日與劉備之間的感情遠遠比不上結義之情,但趙雲心中還掛念著這份舊情。此時兩邊開兵見仗,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此時,趙雲對旁邊的凌雲說道,「主公,可有意收降劉備?」在公開場合,他一直都這樣稱呼凌雲,私下里他才叫凌雲兄長,畢竟主下有別,趙雲懂得拿捏分寸。

凌雲說道,「子龍,看此情形,那劉玄德肯降嗎?」

趙雲點了點頭,這情形他也看出來了,只是該他的事情,他必須得做,也算對以前的情誼做一個了斷,「主公,我與劉玄德是舊識,不如我去見他一見,看能不能勸其歸降。」

凌雲微微一笑,道,「子龍,盡管去,你以為可以的條件盡管開出來,為兄也想不動刀兵就能平定天下,這幾年死的人太多了。」

趙雲點頭道,「小弟明白,不管成與不成,盡了心意就好。」

以凌雲的精明,趙雲自然知道凌雲看出了他的意思,索性也不藏著掖著,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所有的事都擺在明面上。

說完,趙雲催動白龍馬奔到陣前,高聲喊道,「請劉皇叔上前一敘,常山趙子龍在此。」

劉備見趙雲出來,對關羽、張飛說道,「二弟、三弟且壓住陣腳,待為兄上去會一會趙子龍。」

關羽忙道,「大哥,那趙雲武藝高強,近幾年傳聞從未一敗,如此若是凌雲的詭計,誘大哥前去,再下殺手如何是好?」

劉備搖頭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雖然凶險,我且會一會趙子龍,看能否將其說降,若趙子龍能過來,勢必會大大影響軍心。」

關羽還想再勸說什麼,張飛插言道,「二哥不用再勸了,小弟深知子龍為人,定然不會加害兄長的。」

劉備道,「三弟之言甚是,兩位兄弟押住陣腳,切莫粗心大意。」

說完,他催動戰馬向兩軍陣前奔去。

望著劉備的背影,關羽丹鳳眼微合,沉聲問張飛,「三弟,你看兄長能否說降趙雲嗎?」

張飛搖了搖頭道,「子龍素來忠義,亦如你我一般。若有人來說你我叛離兄長,你我會同意嗎?」

關羽轉過頭,沒有說什麼,只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場上的情況。

此時,劉備已經拍馬來到趙子龍前面不遠處,他勒住坐騎定定地看著趙雲。

趙雲自出陣以來,馬上大槍一直都不曾摘下來,見到劉備來到,他拱手道,「劉皇叔安好。」

劉備還禮微笑道,「子龍別來無恙否?」

趙雲回以一笑,「身為武夫,終日奔波,日日沙場,總算還有一腔鮮血。只是今日來此,不想卻與劉皇叔兵戈相見,是非趙雲所願。」

劉備嘆了口氣道,「備何嘗不做如此之想,一別以來,備時常感懷昔日與子龍相處之時,無奈世事無常,萍水聚散,今日你我又再此處狹路相逢,真是令人感嘆啊。」

劉備說得聲情並茂,也是讓趙雲想起了以前的一些情景,那時劉備的確對他不薄。

趙雲略一沉吟道,「劉皇叔,正因為感念舊情,子龍才來此處于皇叔一見。劉皇叔也知我家主公兵多將廣,行天下之大義,將來必能成就千秋偉業。還請劉皇叔摒棄前嫌,與我家主公化干戈為玉帛,豈不是美事一件?」

劉備微笑道,「子龍,可曾是你家主公讓你來做說客?」

趙雲道,「非也,是在下向我家主公請令,得到我家主公允許後才來的。我家主公也有意讓劉皇叔罷手言何?」

劉備對趙雲說道,「子龍,我與你家主公凌雲積怨太深,此時他招降恐怕只是權宜之計,若得將來大局既定,定不會放過我等。而凌雲乃暴民起兵,山賊亂世,必不能長久。天下人豈容我大漢江山為亂賊所得,我劉備雖不才,卻身為當今天子的皇叔,正宗的漢室宗親。值此漢室傾危之時,備必須要力挽狂瀾拯救大漢江山。如今,吾道不孤,與我同挽江山者,尚有其他兩位漢室宗親,如益州劉季玉,荊州劉景升,假以時日,凌雲必敗。子龍為人耿直,尚未知世之險惡,被妖言所惑,才隨倒行逆施之人左右,子龍今日若到我軍中,以我城中二十萬兵馬之威,以劉景升、劉季玉之軍,必能平定大漢江山,還世間朗朗清宇,到那時子龍必為大漢之功臣,留名青史,受後人膜拜。備句句良言,望子龍三思。」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