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北台灣和西班牙人

黃復華除了建立政務院,還結合大明和現代疆域的劃分情況,設立了省,市,縣三級地方區劃,也任命了相應的各級主官。

目前,也就浙江,上海,山東,山西,遼寧這五個省級地域,黃復華算是直接掌握了一些縣域。而象江蘇,安徽這樣的地方,直到1632年的8月底,黃復華直接掌握的地盤,也就是各自有十幾二十來個農莊或者商莊。

自然,此時其它省的三級長官還全是空缺。就是上述的七個省,不少省市縣的主官也或由政務院里的人兼著,或是由當地的黃氏農莊或商莊的莊主兼任。

現在,大明朝的氣數尚在,還有很多人心向著大明,加上外虜未滅,為了避免大規模的內戰,黃復華只能是先低調發展,徐徐圖謀。因此,黃復華準備向外用兵了,他計劃分南北兩線作戰。北邊,就是派遣軍事顧問團,支持朝鮮與後金作戰,從而配合東江作戰,逐步在東北推進。這個有個時髦的名稱,叫做「代理人戰爭」。而南邊,首先就是驅逐台灣島上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然後雄霸南洋。

這個時候,西班牙殖民者強佔了我國台灣寶島北部的淡水、雞籠這兩個港口。而這些西班牙人,正是來自距離我國黃頁島一百多海里外的菲律賓群島。

據史料記載,1279年,前文提到過的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為了制訂《授時歷》,奉旨進行「四海測驗」,其在南海的測量點就在黃岩島。這說明至少在元朝,中國就已發現並實際利用了黃岩島。而直到幾十年之後,菲律賓這一帶的群島上才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此時的群島連個統一的名稱也沒有。當然,這里的土人們沒準還以為他們是在大陸上生活呢。

1521年,葡萄牙航海者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踏上這個群島時,為群島起了一個有宗教意義的名稱——聖拉哈魯群島。後來,因為麥哲倫干涉島上的內部爭斗,在一次爭斗中被當地土人殺死了,這個名稱也隨之被人們淡忘。

1542年,西班牙航海家洛佩茲繼麥哲倫之後第二個來到這個群島,為了在亞洲炫耀西班牙帝國的「功績」,便按照西班牙皇太子菲律普的名字,把群島命名為菲律賓群島。今天的菲律賓國徽圖案,其右下方就代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紅色的底面上繪有一只躍立的金黃色的獅子,這是采用當時西班牙王國國旗上的競獅圖形。

1597年6月,地圖繪制專家科羅內爾上書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他說︰台灣物產豐富,且為中國與日本間的要沖,建議西班牙政府出兵佔領台灣北部要港雞籠(基隆),同時附上了台灣的詳細地圖。

1624年,荷蘭人佔據了台灣的大員島(在今天的台南)之後,對西班牙在菲律賓群島的主要據點——馬尼拉的貿易產生了相當大的消極影響。

于是,1626年5月,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施爾瓦派出瓦爾德斯上尉,率領由大劃船2艘、戎克船12艘、士兵300人組成的遠征軍,于5月5日自卡加延出發,沿著台灣東海岸北上,5月11日,西班牙船隊到達台灣東北角,在航海日志里,他們把這個地方命名為「聖地亞哥」,這就是台灣島最東邊的岬角。12日,西班牙船隊抵達了雞籠港。

1626年5月16日,西班牙人在該港最大的社寮島(基隆和平島),舉行了佔領儀式。在傳教士、軍官、船長、領航員等人的見證下,船艦軍士長拿著島上的各種樹枝、土壤做為所有權的象征,宣告佔領台灣島、島上堡壘以及住民村落,宣布這里成為西班牙人的新殖民地。

西班牙人這種無恥的作風,估計被隨船的菲律賓土人奴僕學會了個中精髓,直到今天還繼續發揚光大來著。1990年以前,國際社會包括菲律賓在內,對于中國擁有黃岩島主權一事,從未提出任何異議,根本就不存在對該島的主權之爭。1992年以來,菲律賓前國家安全顧問戈勒斯聲稱黃岩島是菲律賓國土,挑起爭端。從1993年起,菲律賓對該島進行勘測、考察和巡邏。1997年,菲律賓海軍毀壞了黃岩島上的中國主權標志;1999年11月3日,菲律賓又特意將淘汰的軍艦「」擱淺在黃岩島上。

佔領典禮上震耳的炮聲嚇得島上的千余名原住民四處逃散,西班牙人趁機奪取了他們的村落,還燒毀了他們留下的糧食。

隨即,西班牙人開始築堡,命名聖薩爾瓦多城。由于馬尼拉距離北台灣距離還是蠻遠的,遇到天氣不好等情況,補給船就不能按時到達。這使得登陸的西班牙人,很快陷入了困境之中。不少人因水土不服生病,或者因缺少食物,饑餓而死。幸存下來的人,只好去捕捉野狗、老鼠等充饑。這種狀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有一些福建的中國商人來雞籠販賣糧食,情況才有所好轉。

1628年,雞籠的西班牙守將瓦爾德斯派軍攻佔了淡水河口,並用泥土、蘆葦、竹子和木材等簡單材料建造了一個要塞,要塞布置了多門火炮,里面還有宿舍、倉庫、火藥庫等。西班牙把要塞命名為聖多明哥城。這個要塞倚山面海,可以眺望整個淡水河口、控制淡水河的進出,是個很好的防御工事所在地。

1629年的八九月間,西班牙人擊退了從大員島前來襲擊聖多明哥要塞的荷蘭人艦隊。

西班牙人擁有雞籠、淡水兩個據點後,發現從海路往來兩地很不方便。因此,他們希望能找到一條更便捷的往來路線。1631年3月,西班牙人派遣一支八十余人的勘探隊,溯淡水河上行,發現台北平原,然後沿著基隆河北上,發現了到雞籠的路線。

1632年,一艘西班牙船只遇到台風,漂到了今天的宜蘭地區海岸,遭到當地原住民噶瑪蘭族人的襲擊,船員50多人全部被殺。西班牙人隨後就展開報復行動,西班牙士兵和菲律賓呂宋島的土著們攻打該地,焚毀7座村落,殺死原住民12人。彪悍的噶瑪蘭人不肯屈服,于是退到了山里面,借助險要的地勢繼續抵抗。

正在台灣北部騎在原始土著居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西班牙人和他們的僕從——呂宋土著們,此刻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的好日子就將結束了。

1632年10月10日,天氣晴好,黃復華轄下的水軍派出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從今天浙江溫州洞頭縣南面的黑牛灣出發了。洞頭這個海島縣,置縣歷史短,但開發歷史還是很悠久的。在這大明朝,洞頭屬于溫州府,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海島。永昌堡一役以後,這里自然就成為了黃復華的又一地盤。洞頭縣地處浙南沿海,甌江口外,該縣水道縱橫、港灣多,具有良好建港條件的岸線就長達三十余公里,其中包括橫穿洞頭列島中部的北水道,而南面的黑牛灣更是靠近遠洋航線的最大天然錨地。

同時納入黃復華治下的還有得名于「晨霧繞島,形狀如環;上有流水,潔白如玉」的玉環縣的大部分區域。因為玉環縣東臨東海,西靠樂清灣,南部就與溫州市洞頭縣隔海相望。而且,明朝初期這里只是樂清縣玉環鄉,更是在明洪武20年,即1387年時,因為倭寇擾邊,大明政府徙居民為內地,今天楚門港以南的玉環本島等地全部被遷棄。

船隊的目標,正是台灣北部要港雞籠(基隆)。除了黃復華提供的詳細海圖和地圖,還有熟悉台灣海峽航道,經過仔細甄選的投誠海盜三人。

這支船隊的規模可不小,大大小小船只共有二十八艘,加起來的排水量超過了兩千噸。領頭的主力艦只有︰一艘五百料的寧波府戰座船,兩艘仿制的烏艚戰船,兩艘四百料的武裝沙船,更有一艘排水150噸的鐵甲運兵炮艇,船頭裝載了一門射程超過六里的大鐵炮。船隊光搭載的士兵就有五百人,還有移民一百人,以及許多的糧食物資。另外,船隊里還有一個二十人的軍事觀察團,除了兩個朝鮮來的客人,其他人都是從東江來的。

出兵的日子也不是隨便選的,史書記載,1632年10月15日,海賊劉香侵犯福建。黃復華這只小蝴蝶,還影響不了大天氣。從而可以推斷,10月15日及其前幾天的天氣必然是不錯的,加上已經出了7到9月的台風季節,應該不會踫到台風暴雨這樣的惡劣天氣了,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船隊的安全了。

果然,這支船隊一帆風順,于1632年10月13日的早晨,出現在了基隆附近的海面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