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n秋時期,周邊民族不斷內侵,對周王室和中原各諸侯國構成嚴重威脅。
當時圍繞中原四周的,主要有夷、蠻、戎、狄四大部族,與中原的夏族並稱五方之民。東夷諸國,分布在今山東南部、膠東半島、濟水流域及淮水與泗水之間,如郯、介、萊、莒、根牟、任、宿、須句、顓臾、淮、徐等。東夷人喜好披發文身,有的還保留著吃生食的習慣;南蠻興起于夏、商之際。商朝末年,周人曾聯合南方的庸、盧、彭、濮、蜀等國,討伐殷紂。西周時期,分布在今河南南部、湖北一帶的荊蠻(楚國土著)r 益強大,如盧戎、羅、鄧、鄾、庸、群蠻、麇、石濮等部落。吳、越土著,分布在長江以南至東南沿海地區。巴人和蜀人居于西南,分布在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陝西南部、四川東部和中西部。南蠻人喜歡在前額上刻畫花紋,兩腳趾相向而行,亦有不用火燒熟食的習俗;居住在北方狄人,堯、舜以前稱山戎、獫狁、葷粥,ch n秋以後稱狄(翟)或戎,有赤狄與白狄之分。主要分布在今山西太原、昔陽、屯留、潞城及今河北雞澤、正定、晉縣等地。隨畜牧遷徙,喜好sh 獵,蝸居洞穴,用羽毛制作衣服,以肉食為主,很少吃五谷雜糧。
諸多邊民之中,西戎最為猖獗。西周末年,戎人乘討伐幽王之機,侵入中原月復地,佔據隴山以東及渭、涇、洛三水流域的大片土地。此後,又不斷向東進犯,燒殺擄掠,到達黃河南、北,直至東海。戎人崇尚武力,擅長騎sh ,無君臣之禮,強則為王,弱則為奴。平時游牧,戰時征伐。披發左衽,穿戴獸皮,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不喜歡食用五谷。平王東遷之後,秦襄公、秦文公父子,前赴後繼,最終將西戎逐出岐、灃一帶。
公元前625年,秦穆公東伐失利後,調轉矛頭,向西戎各國發出征討檄文。
西戎首領赤班深知秦軍之威,不敢與之交戰,遂遣部將尤余出使秦國,窺探動靜,以求和解。尤余的先祖是晉國人,後來逃亡西戎。秦穆公對尤余的態度不冷不熱,一再向其炫耀秦國的文治武功,尤余卻說︰「這些,不值得炫耀。」
秦穆公很驚訝,問道︰「中原各國皆以詩書、禮樂和法度作為治國之本,盡管如此,還經常出現動亂,西戎沒有這些,何以治國呀?」
尤余笑著說︰「沒有更好。正因為有了這些,中原才會動亂。你們用詩書、禮樂和法度來教育和監督臣民,但上面的王侯親貴,卻不能以身作則。于是上行下效,相互殘殺,甚至誅滅宗族。而西戎則不同,他們無論尊卑貴賤,相約以誠,同心協力,一致對外。有罪則罰,有功則賞,這才是清明之治啊!」尤余的一番議論,反倒使秦穆公無可辯駁,一笑置之。
內史廖為秦穆公謀劃說︰「君主可以扣留尤余,派使者前往西戎,替他請求延期返回,讓戎主懷疑他。同時送給戎主聲樂美s ,使其沉湎其中,懈怠防務,然後再襲擊他們。」穆公采納內史廖的計謀,軟禁了尤余,派人出使西戎,向戎主赤班行賄。
赤班得到秦國的美女樂隊,喜之不盡,終r 飲酒作樂,不務政事。一年之後,尤余獲釋返回西戎,看到赤班沉湎酒s ,多次勸諫,赤班不听,反而斥責他延誤歸期,居心不良。這時,秦國又派人潛入戎地,游說尤余,勸他歸順秦國。尤余見穆公賢德,戎主又不信任自己,便逃離西戎,投奔秦國。穆公以誠相待,與其共謀伐戎之策。
公元前622年,秦穆公親率大軍,向西戎發起進攻,一舉擊潰西戎主力,生擒赤班,其余弱小部落紛紛歸降,納地朝貢,尊秦穆公為伯。僅此一戰,秦國就增加了十二個屬國,拓展疆域一千余里。
周襄王聞听,立刻派召公過前往秦國,向穆公贈送金鼓,表示祝賀。
秦穆公稱霸西戎,成為ch n秋時期的第三位霸主。
次年(前621年)ch n天,秦穆公病逝,葬于雍州。穆公有四十多個兒子,次年太子罌繼位,是為秦康公。
秦穆公英雄一世,死後卻遭人唾罵。為他陪葬的人多達一百七十七位,其中子車氏的三位公子奄息、仲行、針虎,都是秦國的賢能之士,秦國人傷痛不已,為他們作了《黃鳥》這首詩。君子說,秦穆公沒有成為諸侯的首領,這是上天的旨意。
這年秋天,晉襄公也去世了。因為選擇繼承人的問題,引發內亂。秦、晉兩國再次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