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7年,秦、晉兩軍在殽山發生慘烈交鋒。
前邊說到,秦、晉兩國聯手伐鄭,由于燭之武游說秦穆公的緣故,秦、鄭暗中媾和。秦穆公讓大夫杞子、逢孫、楊孫三人留在鄭國,協助鄭人戍守都城,他自己率師回國,由此激怒了晉國人。
晉文公去世不久,秦國留守在鄭國的大夫杞子派人回國,向秦穆公報告說︰「我等已經掌握了鄭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派兵前來偷襲,就能奪取鄭國都城。」秦穆公聞听,熱血沸騰,遂與百里奚、蹇叔商議。二人一致反對,勸諫說︰「這怎麼能叫偷襲呢?從秦國到鄭國,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啊?歷經長途跋涉,以疲憊之師,攻擊早有防備的敵人,恐怕不可以吧?況且,即使奪得鄭邑,也是鞭長莫及呀!最讓人擔憂的是,如今秦、晉失和,倘若晉軍在殽山伏擊我軍,後果將不堪設想!」
秦穆公說︰「晉有大喪,無暇顧及其他,不必擔憂!」穆公一心想要出兵,誰的意見也听不進去。于是召見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領,命令他們在雍城東門外集結,準備出征。
百里奚和蹇叔的兒子都在軍中,兩位老人哭號著為他們送行。秦穆公很生氣,怒斥道︰「你們兩個真是老糊涂了!大軍出征,哭哭啼啼,這是什麼用心啊?如果你們早死的話,墳墓上的柏樹大概都有合抱粗了!」
蹇叔不理,哭著對兒子白乙丙說︰「此去必經崤山,晉國人很有可能在那里設伏。崤山有兩座最險要的山峰,南峰是夏後皋的墳墓,北峰是文王當年避雨之處,危險就在峽谷之中,秦軍必死其間!到時候我去為你們收尸……」
秦穆公一意孤行,親自發布命令,秦軍終于向東進發了。
次年(前627年)ch n天,秦軍經過成周北門。戰車上的士兵都月兌掉頭盔,下車步行,對周天子表示敬意。這時,出現了一種不太好的現象,大約有三百輛戰車上的士兵,剛下車走了幾步就隨即跳上車去了。當時王孫滿年紀還小,看到了這種情況,對周王說︰「秦軍輕浮而又無禮,必定要失敗。輕浮則少謀,無禮則大意,一旦進入險要之地,能不打敗仗嗎?」
秦軍進入滑國(今河南偃師府店)境內時,鄭國商人弦高正好路過這里,準備去洛邑經商,與秦軍不期而遇。弦高發覺來者不善,害怕被秦人擒殺,便笑臉相迎,送給秦軍四張熟牛皮、十二頭肥牛,作為慰勞,又說︰「鄭伯听說貴軍要經過此地,特意派我前來慰問。敝邑雖然人力物力匱乏,但貴軍的每r 之需,每夕之衛,盡管交由敝邑負責。」弦高敷衍了秦軍,立刻買通驛站的差役,飛馬傳書,向鄭國報信。
鄭伯接到密報,立即派人暗查北門的秦軍駐地。發現秦國士兵已經整好裝束,磨亮劍戟,喂飽戰馬,只等開門獻城了!鄭伯聞听大驚,一面調整布防,厲兵秣馬,一面派皇武子去見秦大夫杞子、逢孫、楊孫,故意說︰「三位在敝國住得太久了,敝國的干肉、糧食,包括宰殺的和沒有宰殺的牲畜都吃光了。大夫們即將離開,為了路上能有肉吃,敝國的苑囿,就如同秦國的一樣。我們沒有空閑時間,請大夫們自己去那里獵取麋鹿吧!怎麼樣?」杞子知道事情敗露,自己闖了大禍,連夜逃奔齊國。逢孫和楊孫也不敢久停,逃往宋國。
鄭國商人弦高離開後,秦軍主將孟明視對西乞術、白乙丙說︰「沒有秘密了!我們的行動已經暴露,鄭國人肯定有所防備了。倘若正面進攻,就是自投羅網,包圍他們,又沒有援兵,怎麼辦?明知不能取勝,為什麼還要前進呢?」于是,秦軍原路返回。退兵途中,順便滅了滑國。
晉國探知秦軍不戰而返,便謀劃伏擊。
先軫進諫說︰「秦國本想獨吞鄭國,結果鞍馬勞頓,一無所獲。如今銳氣已挫,軍心渙散,這是上天在贊助我們!機會不可失,時不再來,消滅他們,這是天意。」欒枝反對說︰「還沒有報答秦伯的恩惠,卻要襲擊他的軍隊,我們何以面對先君的亡靈?」先軫說︰「秦軍在我國喪期間,攻打我們的同姓國家,恩德何在?人常說︰‘一r 縱敵,萬世遭殃。’替晉國的子孫後代著想,難道也愧對死去的國君嗎?」
晉襄公贊同先軫的意見,決定攔截秦軍。問先軫說︰「愛卿打算如何用兵?」先軫胸有成竹,回答說︰「秦軍自滑國而來,必定經過澠池,穿越崤山西進。崤山地勢險要,自東而西三十余里,只有一條峽谷可以通行,且道路崎嶇狹窄,往來車輛無法回避。峽谷兩側,崇山峻嶺,林木蔥蘢,如果在此伏兵攔截,秦軍絕無生還之路。」晉襄公大喜,以先軫為中軍主帥,緊急動員姜戎的軍隊,合力襲擊秦軍。
晉襄公正在守喪之期,遂將白s 喪服染成黑s ,親自帥軍前往崤山督戰。晉國人從此以黑s 為喪服。
夏四月,晉軍按照先軫的部署,各自進入埋伏地段。
秦軍滅了滑國,擄掠大量財物,滿載而歸。進入澠池地界後,白乙丙提醒孟明視說︰「出征之前,家父一再叮嚀,崤山道路險峻,一定要提防晉軍埋伏,不可大意。」孟明視說︰「西去僅此一條通道,即使刀山火海,也要沖過去呀!好在我軍路徑熟悉,多加小心便是。只要穿過了崤山,就是秦國的天下了!」為防備伏擊,孟明視將軍隊一分為三,相互保持距離,依次而進。孟明視領前部,偵察開道;西乞術居中,保護主力;白乙丙斷後,負責押運輜重。
秦軍進入殽山峽谷後,前十里路程,平安無事,孟明視暗自慶幸,命令部隊加速前進。可是再行數里,前方的道路盡被亂木堵塞,孟明視預感不妙。正疑慮間,只听一聲炮響,鼓聲、喊殺聲驟然而起。緊接著,滾木、碎石鋪天蓋地,從峽谷兩側的山上滾落下來。秦軍頓時大亂,大小將士,抱頭鼠竄,死于非命者無計。晉國伏兵趁機掩殺過來。秦軍前後各部均被圍剿,不到一個時辰,數千秦兵大多慘死谷中,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被俘,全軍覆沒。
晉軍大獲全勝,凱旋而歸。
晉文公夫人贏氏聞訊,替孟明視三人求情,對襄公說︰「他們確實有罪,君主捉拿他們,即使吃了他們的肉也不解恨。可是,何必要委屈國君去懲治三個壞家伙呢?送他們回到秦國去接受刑戮,晉國人會更快意,怎麼樣?」晉襄公礙于面情,只好答應了。下令釋放了孟明視等三人。
次r 清晨,先軫朝見,請求斬首秦國戰俘。襄公說︰「母後出面替他們求情,寡人只好將他們釋放了。」先軫聞言大怒,憤憤地吼道︰「將士們在戰場上流血拼命,才生擒了他們。因為婦人的幾句謊言,就把囚犯赦免了。丟棄自己的戰果,助長敵人的氣焰,我看亡國的r 子也不遠了!」說著就往地上吐唾沫,也不管國君就在當面。晉襄公自知理虧,派陽處父帶人去追捕他們。陽處父一直追到黃河岸邊,看見孟明視三人已經上船。便解開車上的左驂馬,大聲對孟明視說︰「請百里將軍返回,接受晉侯贈送的良馬!」孟明視識破他的y n謀,在船上叩頭辭謝說︰「承蒙晉君不殺之恩,我等若能幸免于難,三年後再來拜領恩賜!」說畢,三人奮力劃槳,抵達彼岸,逃回秦國。
崤山慘敗,秦穆公深感愧疚。听說三將免禍,身穿素服在郊外等候。左右侍臣詆毀孟明視說︰「東征慘敗,乃主將之過,應該殺了孟明視,以告慰眾將亡靈!」穆公搖頭不語。等見到孟明視三人,君臣聚首,相擁而泣,穆公哭號著說︰「寡人不听百里奚、蹇叔勸諫,使你們蒙受屈辱,這是寡人的罪過,大夫們有什麼錯?況且,寡人怎麼能因了一次小小的過失,埋沒諸位以往的功德呢?」穆公赦免了孟明視等三人,保留他們原來的職務和爵祿。
不久,白狄進犯晉國。晉襄公帥軍親征,在箕地(山西蒲縣)打敗狄兵。先軫因在君前失態,自慚形穢。在與白狄交戰時,故意甩掉頭盔,沖入敵軍,血戰而死。襄公念其忠勇,命先軫之子先且居繼領中軍。
晉襄公大敗秦軍、白狄,威震四夷。
不久,晉又聯合鄭、陳的軍隊,討伐親楚的許國。楚國起兵救援,攻打陳、蔡以牽制晉軍。陳、蔡恐懼,向楚國求和,楚國又轉而討伐鄭國。晉襄公怨恨蔡國投靠楚國,又起兵伐蔡。楚令尹子上聞訊,率軍救蔡。
于是,晉、楚兩**隊在泜水(今河南葉縣沙河)對峙。
楚軍士氣高昂,水陸裝備齊全。晉軍主將陽處父膽怯,不敢交戰,想撤退又害怕楚軍乘勢追擊,便設置圈套,派人前往楚營,對楚令尹子上說︰「古人雲︰‘文不犯順,武不違敵。’將軍如果想要出戰,我就後退三十里,讓您過河列陣,然後開戰。要不然,您後退三十里,讓我們渡河,雙方再交戰。」然後,陽處父駕上戰車,做出嚴陣以待的樣子。
楚令尹子上好斗,听了晉國人的話,便想渡河迎戰。大夫孫伯勸阻說︰「不可!晉人無信,一旦我軍渡到一半,他們必定會乘虛襲擊。不如將計就計,我軍佯裝後退,讓晉軍渡河,趁其渡到一半,再回師發起攻擊,我軍必勝!」子上大喜,命令部隊後撤三十里,以引誘晉軍渡河。
可是晉軍壓根兒就沒想渡河!
陽處父見楚令尹子上中計,故意揚言說︰「楚軍逃跑了!」晉軍趁機班師返回。子上、孫伯見晉軍撤兵,大失所望,也只好退兵。楚太子商臣與子上不和,乘機報復,在楚王面前誣陷子上,說他收受晉軍賄賂,不戰而返。楚王輕信太子的話,殺了子上。這次晉、楚抗衡,雖然沒有交戰,可是楚國卻平白損失了一員猛將。
秦穆公難忘崤山之恨,公元前前625年ch n天,命孟明視率軍伐晉。晉襄公聞風而動,帥兵親征。秦、晉兩軍在彭衙(今陝西白水)交戰,秦軍再次失利,孟明視敗退。秦穆公一再勉勵他繼續努力,不能灰心喪氣。孟明視感恩戴德,輔佐穆公修明政治,積蓄力量,準備再次伐晉。等到冬天,晉襄公聯合宋、陳、鄭三**隊伐秦,攻佔秦國的汪地、彭衙二邑。
秦穆公怒火中燒,次年夏天,親帥大軍渡過黃河,破釜沉舟,誓與晉國決一死戰。秦軍長驅直入,攻取晉的王官和郊地。晉國人見秦軍來勢凶猛,據城堅守,不敢出戰。
于是,秦穆公帶領軍隊,從茅津渡過河,到達崤山。為陣亡將士修墳、發喪。秦穆公與士兵一同嚎啕大哭,邊哭邊說︰「將士們啊!請不要喧鬧,寡人有誓言要說︰古人做事,一定要向白發人請教,這樣才可以避免過失。寡人為追思當初不听蹇叔、百里奚的勸告,釀成千古遺恨,所以發此誓言,請大家記住我的過失,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秦軍致哀三r ,然後返回。
秦穆公這次伐晉,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給秦國並沒有帶來實質x ng的利益。次年(前623年)秋天,晉襄公為報王官之恨,起兵伐秦,圍攻秦的邧地和新城。
晉國r 益強盛,使秦穆公望而卻步。此後,秦穆公不得不改變攻戰方略,轉而向西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