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年秋,一萬三千名渤海軍將士開抵洛陽,立即就地組織民夫,吸納四方義士,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重建和屯田的大計。
在河北,袁紹雖然再失數城,又有文丑、郭圖等人投向南鷹,實力再次縮水。然而,值此生死存亡之際,袁紹听從謀士建議,將全部兵馬糧草集中于五原郡和雲中郡的西安陽、成宜、宜梁、五原、九原、臨沃一線,背靠鮮卑,利用天險,在黃河中游一段與渤海軍隔河相峙。袁紹又以沮授、田豐、逢紀、陰夔等為肱股,以麴義為主將,以牽招、焦觸、張南、呂曠、呂翔等為爪牙,集中主力嚴防死守,擺出了一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死之勢。
高順恐死傷太大再次影響渤海軍實力,又要分兵襲取上郡、定襄、朔方的廣袤土地,只得沿黃河南岸建立防線,以圖徐徐進擊,一時間竟然再成膠著之勢。
在江淮一帶,曹操譴夏侯惇、夏侯淵兄弟統兵四萬,以曹洪、曹純、呂虔、樂進、于禁、李通等為部將,並派出了一直雪藏的騎兵精銳虎豹騎,對袁術勢力開展了全力猛攻,一路攻城拔寨,連敗袁軍,先後陣斬袁術大將橋蕤、部將陳蘭、樂就,收降了袁術大將紀靈,袁術麾下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只余一個張勛,引著梁綱、李豐、陳紀等人苦苦支撐。
南方的孫權急于擴張勢力,甚至暗懷收回傳國玉璽之心,亦派程普渡江以擊袁術。然而,江東內部不穩,孫權剛剛出兵,便有廬江太守李術公然反叛,孫氏宗族、孫堅弟孫靜之子孫暠借孫權驅逐孫策奪權之名,亦公開與孫權爭權。很快,又有人檢舉孫堅兄孫羌次子、廬陵太守孫輔暗通曹操,意欲背叛孫氏。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當孫權猶豫是否召回程普時,江東數萬山越又反。孫權一時間焦頭爛額,只得全力平息內亂,卻是分身乏術再也無法去攻袁術。
劉備亦看準時機痛打落水狗,他以漢室宗親的名義打出了奉詔討賊的旗號,令關羽守彭城,派張飛、趙雲、陳到三將兵分三路,分襲袁術諸城,地盤不斷擴大。
徐州陶謙可算得上老謀深算之人,他既與南鷹處于敵對,又與曹操結下了深仇大恨,眼見著天下局勢漸漸于己不利,立即見風使舵,一方面分別譴使前往長安和渤海,向天子和大將軍南鷹請罪,並表示將積極調撥民夫與物資,支援帝都重建;一方面憑借與劉備的私人關系,也打出了討伐袁術的旗號,雖然仍未出兵,卻已將支援的糧草送去了劉備軍中。
這無疑是對袁術的再次當頭一棒,整個袁術勢力已完全處于四面包圍之勢。若非袁術謀士閻象獻策,掘淮水以成澤國,暫時阻住了曹劉兩軍的攻勢,壽春已是朝不保夕。即使如此,袁術也只余十余座城池,有如風中殘燭,隨時可成冢中枯骨。
在益州,鷹巢軍團突然一反常態的轉守為攻,從巴郡出兵攻入犍為,吸取了劉焉的全部注意力,實則卻派三千精銳板盾蠻兵穿山越嶺,取道白水,一舉攻佔了廣漢屬國,令南鷹集團在益州控制的地盤增加到了三個郡國,與馬騰控制的涼州實現了全面接壤。連南鷹聞訊後,都高興的說,廣漢屬國雖小,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令馬騰可以隨時隨地支援漢中,更拉開了劉焉的防御全線,令其屬下的廣漢郡和蜀郡亦處于鷹巢軍團的直接攻擊範圍,更加首尾難顧,打開了攻取益州全境的戰略局面。
盤點天下間雄據一方的諸侯勢力,除了上述群雄外,便只有遼東公孫度、南陽張濟、荊州劉表和交州士燮。公孫度在南鷹的強力震懾下,已經入朝納貢,即使心懷不軌也翻不出什麼大浪。交州正值內亂方定,繼原交州刺史朱符被當地豪強暗殺後,新任不久的交州刺史張津亦因意外身故,令得原交趾太守士燮比歷史至少提前了數年做上了交州刺史,如今正在全力籠絡人心、加強統治,根本無暇他顧。而南陽張濟、荊州劉表似乎除了對重建洛陽一事虛應其事的上表稱賀外,便全然沒了動靜,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洛陽東北方向,黃河一段較為平緩的河面上,渤海軍利用河中的灘涂搭成了連接兩端的浮橋,一隊隊步騎和戰車正在快速通行。
河岸以南的密林邊,已經搭建了一處臨時將帳,不時有傳令兵進進出出,一派忙碌景象。
南鷹負手立于帳中,仰首細看懸于面前的碩大地圖,卻將身後傳令兵稟報的一條條軍情無有遺漏的盡收耳中。
「南陽方面,有兩支共約五千人的輕騎已通過魯陽進入了河南尹,並在霍陽山分道,一隊取道蠻中,繞向洛陽西南;一隊直接北上,朝洛陽而來……」
「荊州軍約兩萬,沿荊豫交屆一線而來,目前已經進入穎川郡昆陽境內。我軍前方斥侯預測,他們將渡過汝水,經陽翟、陽城一線前往洛陽東南……」
「曹操駐扎在陳留郡尉氏的軍隊有動靜了,一支步騎混合的五千兵馬正從小路進軍,先後經過苑陵、密縣,前往嵩高山,預估他們將經緱氏、偃師,出現在洛陽城東……」
「好家伙!兵分四路,四面包圍!」南鷹轉過身來,嘆息著看向身後摩拳擦掌的一眾鷹將︰「本將只不過就是想要重建一回帝都,重振大漢朝綱,怎麼就這麼招人嫉恨呢?」
「文和軍師算無遺策!總有一些野心勃勃的跳梁小丑想要禍亂江山!」一臉寒霜的馬雲蘿冷笑道︰「劉表號稱‘八俊’並自詡為漢室宗親,張濟身為叛軍漏網之魚,深沐皇恩卻不知報效,而曹操更是忘恩負義、見利忘義,此三賊真是死不足惜!」
「要給李少杰再記上一功啊!」南鷹微笑道︰「當年飛渡黃河的大口灘,拯救了渤海全軍!今日又再次為我軍奇兵突出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這三賊做夢都不會想到,我軍集中了兩萬渤海軍和一萬關中軍,正在等著他們上鉤!」
「大將軍,我們必須速戰速決!」挺立如松的李進沉聲道︰「高順將軍為此次奇襲擠出了兩萬精銳,改用尚未完成訓練的兩萬新軍魚目混珠,屬下擔心攻略並州的大計會因此受到影響!」
「說得沒錯!」南鷹點頭道︰「敵方各路主將分別是誰?」
「回稟大將軍!」周瑜翻閱著手中的詳細戰報,回道︰「南陽軍分兵後,沒敢公然打出張濟旗號,顯然是擔心事後遭到我軍報復,兩路兵馬分別打出的將旗是楊和宋。經風語部判斷,這應該是暗中投靠張濟的李傕舊部楊奉和宋果!看來,他們是打算冒充李傕的殘兵敗將!」
「張濟這個沒膽鬼倒是謹慎!」南鷹冷笑道︰「他反正也和李傕都是一丘之貉,也沒什麼冒充不冒充的……華雄!你傷勢如何了?」
「末將在!」雄壯如山的華雄上前一步,咧嘴笑道︰「請大將軍放心,末將比受傷前還要壯實!」
「好!你便辛苦一下!」南鷹拍拍他的肩頭︰「稍後便快馬趕往宜陽!本將已命郭汜密調一萬關中軍在此,你去接管後,直接攻打張濟迂回至洛陽西南的輕騎……風語所屬會一路為你提供消息!」
「末將得令!」華雄大聲領命。
「馬超、馬岱!」南鷹再次沉聲喝道。
兩員小將一臉喜色的站了出來︰「末將在!」
「張濟還有一軍,徑奔洛陽城南而來!你二人領三千西涼軍,去滅了那幫同出西涼的害群之馬!」南鷹厲聲道︰「最好給本將取回領兵之將的人頭……本將要給張濟送禮!」
「大將軍高明!」孫策一臉羨慕的瞧著馬超、馬岱,嘆道︰「令華雄將軍統領郭汜的兵馬,再加上馬超賢弟的西涼軍,去對付張濟……這就叫針鋒相對啊!」
「胡扯!說得好象本將刻意讓涼州人自相殘殺一般!」南鷹笑罵道︰「張濟派出的是輕騎,能夠對付他們的也只有涼州輕騎!」
「不知劉表派出的領兵之將是誰?」孫策目光閃動道︰「公謹,還不向大將軍稟報?」
「是文聘!听說此人雖然年輕,卻與蔡瑁、黃祖、張允三人並稱荊州四將!」周瑜對答如流道︰「我听說過此人,他正是南陽人氏!劉表令他統兵,可能也是看中了他熟悉南陽和洛陽一帶的地形!」
「叔父……」孫策一臉希冀的瞧向南鷹。
「不用多想,就是你和周瑜!」南鷹微微一笑道︰「劉表與你有殺父之仇,先從文聘身上討回一些公道吧……我令你和周瑜統兵一萬,再令駐扎在洛陽的姜奐、侯成、曹性等人協助,相信對付文聘應無問題!」
「多謝叔父!」孫策大喜躬身道︰「佷兒這便前去準備!」
「等我再將曹軍將領說完,你急什麼?」周瑜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又向南鷹稟報道︰「曹軍亦未公開打出旗號,但我軍前方斥侯均手持曹軍將領畫像,有人遠遠認出,帶兵的大將是曹仁和李典!」
「難怪此二人不在征討袁術之列!」南鷹恍然大悟,森然道︰「這是留著專門對付本將的啊!」
「李典?此人正是末將的族弟!」李進雄軀輕顫道︰「大將軍,末將請戰……請大將軍放心,末將絕不會手下留情,只是想留族弟一命!」
「好吧!」南鷹深深看了李進一眼︰「命你領兵七千迎擊……你再帶墨、李少杰、楊羽三人一同前去見見世面!」
「你當本將派人去監你的軍嗎?錯了!」他見李進露出愕然之色,搖頭道︰「曹仁和李典均為不可多得的將才,卻同時領兵出戰……本將有理由懷疑,他們極有可能臨陣分兵!而此二人一旦分兵,憑你一人將孤掌難鳴!」
「末將明白了!」李進赧然道︰「還是大將軍深謀遠慮!」
「看來你還是不明白……渤海軍資歷稍老一些的鷹將都知道本將昔日與曹操的恩怨!」南鷹嘆息著拍了拍李進肩膀道︰「他們認為曹操悍然出兵河北已經是忘恩負義,如今更對他偷襲洛陽的勾當恨之入骨。若派他們隨你參戰,只怕會毫不留情的痛下殺手……而渤海三杰則不一樣,他們會理智得多,現在你明白了嗎?」
「原來大將軍用心良苦!」李進不由感激涕零道︰「末將一定不會令您失望的!」
「好!曹操雖然盡干一些背後的齷齪之事,卻仍未與我們公然撕破面皮,所以曹仁和李典確實殺不得!但是……」南鷹目中殺機一閃,淡淡道︰「他來犯的五千兵馬,卻不用再回去了!」
「請大將軍放心!」李進昂然道︰「末將定會如您所願!」
「諸位!」南鷹走出將案之後,目光如電的望向一眾鷹將︰「重建帝都,天下矚目!若我們半道而廢,則不僅前功盡棄,更會令天子和本將成為天下笑柄!本將期待著,和各位在全新的帝都共同輔佐天子重整河山,光我大漢!所以……」
「此次出戰事關重大,必須以雷霆之勢,徹底粉碎所有陰謀家的妄想!」他伸出手掌猛然虛劈一記︰「驅賊蕩寇,揚我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