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10章︰揮刀方遒

()朱棣說完,面上帶著一絲神秘的笑意,用手中的樹枝,戳著地上的落葉,嘴角詭異的輕微抽動。

「無謀之謀,方為上謀。」朱能把剛才朱棣的話重復一遍,眼中的不解和疑惑更深,本來是求解出兵沒有制定計謀和策略的問題,得到答案反倒還不如不知道答案好,這答案雲山霧罩,就像老和尚道衍說法偈,讓人听不懂。

朱能強行讓自己思考一陣子,還是想不出個所以然,只能訕訕的繼續求教于朱棣︰「王爺,你說的末將不懂,您說的在明白點,簡單點。」

朱棣抬起頭,看著朱能,兩手玩著手里的樹枝,緩緩的說︰「簡單的說,沒有計謀就是最好的計謀,本次南下,不用計謀,真刀真槍的和盛庸干一場,本王就不用計謀,堂堂正正的在戰場上擊敗盛庸,擊敗朝廷最大的力量,打出一條平坦的‘靖難’之路。」

朱能听完朱棣的解釋,恍然大悟,馬上挺直腰板,用手用力的一拍大腿,大聲的說道︰「王爺,您這麼說末將就明白啦,不就是沖上去砍那些南軍嗎?這樣的砍殺我最喜歡,那些南軍在我眼里那就是土雞瓦狗不值一提,只要我帶著燕軍鐵騎一個沖擊,保準那些南軍一潰千里,這事您交給末將就成,您呆著這里等著好消息,哈哈」

這個朱能呀,也不怕風大閃舌頭,是誰去年在滄州城外鐵騎沖擊幾天,沒有沖垮盛庸的烏龜陣,如不是一陣風沙幫助,估計朱能會一直在方陣外圍打轉。

朱棣帶著笑容,看著說話有點夸張的朱能,知道這位心月復將領,用這種大話給自家打氣。站起身,叉腰看著前方,大聲的說︰「對,就是堂堂正正的拼殺,就是用騎兵的沖擊讓南軍落荒而逃,讓盛庸知道本王不是一顆軟柿子。」

「對,盛庸他算個鳥人,去年以前,咱朱能就不知道有這號人,不知道他在哪個老鼠洞藏著。山中無老虎,猴子也稱王,朝廷沒有王爺一合之將,才派一些蠢材充數,小叫驢拉大車,不用咱們打就能累死他。」朱能在一邊隨聲符合,說話更是不找邊際。

朱棣沒有理會朱能的空炮大話,繼續他的闡述︰「本王用兵,多行詭道,天下皆知。靖難之初奪取真定大敗洪武宿將耿炳文,兵行險招大寧收兵,鄭村壩、白河溝兩敗李景隆數十萬大軍,圍濟南戰滄州莫不如此,盛庸、平安之輩懼怕燕軍的悍勇,更懼怕本王的計謀。若本王預料不差,本次南軍一定會想在計謀上和本王一決高下,還會派出足夠的兵力預防本王謀略後手,不敢全力和本王對戰。本王這次就反其道而行之,不用謀略,不設詭計,集中優勢兵力重拳猛打,看他盛庸的脖子硬還是本王的戰刀鋒利。」說到後邊,朱棣臉上已經出現憎獰之s 。

「燕軍威武,燕軍必勝!」朱能看著朱棣,心中莫名的生起一股崇拜、敬仰的感覺,此時的朱棣如巍巍高山,如寬廣的大海,如耀目之朝陽,如碧空之銀月,唯有膜頂禮拜,讓人不可褻瀆。

「燕軍必勝!」朱棣也是振臂一揮,給朱能吩咐︰「天已經轉涼,讓眾軍整隊前行。還有,派人通知張輔,切莫大意,以免誤中南軍埋伏。」

「遵命!」帶著盲目爆棚的自信,朱能轉身走出樹林。不一會,林外傳來朱能的吆喝聲以及眾兵卒的抱怨、答應聲音,還有兵器踫撞、馬匹嘶鳴的聲音,燕軍的戰爭機器又一次開始發動。

朱能走遠以後,朱棣狠狠的把手中的樹枝扔到遠處,就如同是把仇敵用力的摔到地上一樣。臉上剛才升起的自傲消失殆盡,眼中露出深深的擔憂。

無謀之謀,確實是一個最高的謀略,可是政治優勢盡失的朱棣真的能憑借戰爭搬回一局嗎?或者真如王妃所言,用一戰保住一個藩王的爵位和燕王府眾人的x ng命。

天意弄人,朱棣和盛庸都選用‘無謀之謀’的策略,朱棣是反其道而行之,其實是另外一種謀略。而盛庸是自知謀略不敵對方,只能放棄謀略之爭。兩邊的主將都選擇放棄計謀詭道,都想要在戰場上用刀槍證明自家的悍勇無敵,到底上天會評判誰是最總的贏家?

對于張輔來說,這個答案很簡單,贏家就是燕王,舍他其誰?張輔更相信幫助燕王獲取最後勝利的不是朱能,不是譚淵,就是他,張輔,燕軍第一戰將張玉的嫡親長子。

燕王朱棣說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過張輔認為他不是初生牛犢,他就是一頭老虎,而且是一頭會騎馬的老虎,有風一般的速度,有刀鋒一樣的利爪,有噬人的獠牙。

張輔生在漠北,喝著馬n i吃著n i酪成長。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在白雲朵朵的羊群中,在風馳電掣的馬背上度過童年。他七歲就提彎刀背長弓追兔逐鷹,他的骨子里滲入蒙/古人的悍勇和豪邁,他希望長大以後,能像駿馬一樣奔馳,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

十歲,他隨父親歸降大明。他的父親張玉,一位前元樞密知院變成明軍一位小指揮使,跟隨涼國公藍玉北征大漠,直達捕魚兒海。又跟隨燕王朱棣北征遠順、散毛諸洞,驅逐元人之擾邊者,至鴉寒山。最後受燕王朱棣賞識,調任燕山左護衛,成為燕王朱棣最信任的一位將軍。張輔跟著父親走過濟南、慶安,最後在北平停下遷徙的腳步,他習文讀書,漸漸多了幾分儒雅,雖說還不算做一位‘儒將’,也不會再是那種粗鄙的武夫。

父親常說燕王對他有大恩,願意此生粉身碎骨來報答。這個大恩不是一件袍服一碗米飯的生活之恩,而是對他賞識、信任、知遇的恩情。知遇之恩大于天,來生做牛做馬當報還。滄州之戰,張玉用行動證明他的誓言。張輔敬仰父親,所以他繼承父親的遺願,用他的生命忠于燕王,報答燕王,用他的長刀為燕王開闢一條通天大道。

張輔努力的提升,刻苦的鍛煉,他弓馬嫻熟熟讀兵書,學習父親的謀略,學習父親的撫兵方法,就等待著有一天展翅雲天。

晴天降霹靂,不測風雲到,父親張玉戰死滄州。父親沒有逃月兌瓦罐井邊碎將軍陣前死的宿命,馬革裹尸報答燕王,卻丟下家人丟下妻子兒子還有女兒,就連那墳塋之下也是他舊r 的衣衫,他的魂魄可曾回到家中再看看演武場大汗淋灕的孩子。

父親的頭顱被傳送到京城,成為別人功勛的證明,成為別人加官進爵的墊腳石。就連尸身,也不知道葬在那一堆黃土之下,是不是腳向北,讓他能再回家園?

父親的亡故,燕王悲痛y 絕,衣冠冢前虔心祭拜。父親用生命給他換來後軍主將的職位,燕王讓他享受父親本該享受的榮耀。

男兒當自強,豈靠父恩蔭。張輔有七尺男兒身,自當躍馬沙場,揮刀方遒,殺仇敵,破敵兵,清君側,斬ji n佞,以慰亡父在天之靈。

所以他死纏爛打要當先鋒官,他要做燕王破敵的刀,殺敵的箭。他要躍馬揚刀拉弦張弓做第一個破敵的燕軍將領,他不願意跟隨在諸位叔伯的身後分享戰功,他不想跟隨在譚淵身邊做旁觀的看客,他要用自己的拼殺累積自己的榮耀。

也是眾位叔伯愛惜他,朱能吼過他,罵過他,甚至要拿馬鞭抽他,可是還是很欣賞他,分鐵騎五千,讓他做先鋒官的先鋒官。

張輔想冒險可是絕對不冒失,率領五千蒙漢鐵騎,在譚淵前方十里飛馳南下,山川河流都一一記在他的心里,各種戰斗的形態已經模擬多次。就讓敵軍的死亡,證明他不是只說大話的傲橫將二代。

夜幕降臨,超前鋒張輔五千兵馬安營扎寨,布置好j ng戒稍騎,安放好木柵欄拒馬樁,帶著幾名親衛巡視兵營。兵卒飯食不飽月復,將軍之過,兵卒野宿難安眠,將軍之過。這些都是父親教給他的知識,他會在以後的實踐中一一執行。

月朗星稀,蛐蟲和鳴,張輔最後一個入帳歇息。晨曦初起,露珠冰涼,張輔第一個跨上戰馬,前行,往前,尋找南軍,用刀槍給他們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燕軍不可戰勝。

接連五天,張輔在平靜中緊張,在緊張中穩重,他廣布偵騎,隨時偵查南軍是否有埋伏,隨時向後邊譚淵匯報情況,他給後軍搭過橋,也給後軍開過路,‘初生牛犢’的張輔已經變成一個合格的前鋒官。

大軍過館陶五天以後,推進隨度明顯變慢,張輔更加謹慎。敵人也許就在那些草叢中,也許就在那些密林中,也許就在右側的溝壑里,也許就在左邊的土丘後。張輔盼望敵軍的出現,也細心的避免落入對方的圈套。

五天的率領,五天的同吃同住同前行,五千兵馬已經認可張輔的絕對指揮權,讓他們前進,即便前方是萬丈深淵也會毫不動搖;讓他們後退,就算前方有金山銀海也不會留戀半瞬間。大軍進退,如臂使指,做到此才是名將風範。

張輔騎在馬上,走在最前面,面s 平靜的看著遠處,空寂的大地,美麗的山河,這如畫的天地被鮮血渲染以後,該是什麼樣子,是失敗的殘忍還是勝利的炫耀,張輔真的想知道。

南軍三路推進,不知道會遇到那一支,不管是平安的騎兵,還是徐凱的步卒,甚至是盛庸的重裝步兵,張輔都會沖上去咬下幾口肉。

盼風風不到,想雨雷聲響。前方,十五里,南軍步卒,緩慢前行的步卒。這是機會,是張輔證明自己戰斗力的機會。

張輔穩坐馬上,雙腿緊緊的夾住馬月復,右手因為緊張激動微微的顫動,緩慢用力的拔出馬刀,往前一揮,大聲的喊道︰「前方,十五里,沖刺!」

*****今r 風語*****

新書開坑,《逆天煉氣錄》融合科幻的元素、歷史的元素、神話故事的元素,以它們為基石,構建一個純正玄幻的煉氣世界。四元結合,逆天煉氣,網文新品,邀您關注!書號︰2942810起點首發,戳:.qidian./Book/x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