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營地十分簡陋,只是一圈圈獸皮帳篷,圍著一個個大火堆。營地里的人大都是那種獵戶、漁民打扮,不過有老有少,男男女女的混雜在一起,分明是一整個部落,並不是專司戰斗的部隊。
這一群幾十個青壯漢子回到營地,立即有老幼婦女圍上來,操著趙錢听不懂的語言,分明在問著什麼。漢子們分開來,散到一個個火堆旁,哇啦哇啦地答了些話,那些老幼婦女便露出失望、哀戚的神色,有的更滿臉氣悶、不忿,都是沉默不語。
這群漢子中只有兩個人,看上去是頭領的,沒有散入人群,而是一路徑直來到營地中央最大的一個獸皮帳篷前,挑簾便走了進去。
帳篷里圍坐著一圈人,大多也是如他倆一般打扮的漢子,只有最上首三個老者,卻著一身麻布長衫,臉上也留著長髯,雖然眉目還是蠻夷樣子,卻也有幾分漢人氣質。
然後這些人說話了,用的竟然也是漢語︰
「那個村子,怎麼樣?」
「沒有用,不肯接納,只把我們當敵人。」
「我們的條件都說了嗎?我們不會侵佔他們的土地和房屋,只要接濟些食物和種子,能有一片荒地自己開墾就好。將來農忙時分,還會分出青壯去幫助他們,這些都說了嗎?」
「都說過了,他們根本不信。」
「那長廉部的動向,也說了嗎?他們在河東的丘陵里四處搶掠,遲早有一天會渡過河來。這些漢人村莊沒有軍隊,我們還可以教他們弓箭,幫他們操練勇士,共同對抗長廉部……」
「沒有用!大長老,我們什麼都說了,說了好幾遍,他們根本不听。在他們眼里,我們跟長廉部是一樣的。」
帳篷里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兒,三個老者中的一個捋了把胡子,長嘆一聲道︰「難道我們古祛吐部,就要覆滅在這里了嗎?」
一個獵戶漢子听了這話,猛然跳起來,用蠻話哇啦哇啦地叫喚了一通什麼,帳篷里其他人听了都面露驚疑。一個老者說道︰「你這小輩,不知道以前生活的困苦,不要亂講話!黃裳仙人教我們耕讀禮法,幾十年了,古祛吐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小的時候,好幾次都因為捕不到獵物,餓昏了過去,現在的孩子哪還用受這種苦?我們眼前的窘迫,都是野蠻的長廉部,和他們凶殘的妖神造成的,怎麼能說是自家軟弱,咎由自取呢?我們早已不是打劫的強盜,其中利害,黃裳仙人早就為我們演示得清清楚楚,你可不要一時昏了頭,鑄成大錯!否則黃裳仙人回來,須饒你不得!」
一圈人有的點頭,卻也有幾個不動聲色,看上去不甚贊同。三個老者又諄諄教導一番,便有幾個漢子反駁,兩廂一爭論,說得越來越多,倒讓偷听的趙錢,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弄了個八九不離十。
原來這個名叫「古祛吐」的部族,一直以來便在裕河東岸繁衍生息,是土生土長的東夷蠻人。中原漢人進入夷地後,一直在蕖江以北發展,腳步所及,不過整個夷地的西北半部,取名「南夷」,這個「南」也是以中原為參照而論的。而夷地的東南半部,乃至千里瘴林的一部分,都還是未開化的蠻人地盤,被中原漢人喚作「東夷」。
在漢人初涉夷地時,夷人與漢人自然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不過漢人文化何其精深,雖民風不及夷人彪悍,但王朝正規軍隊裝備精良、兵法奧妙,加上有仙官庇佑,人仙門派也會在自己疆界內偏袒漢人,夷人縱然佔有地利,又有部族勇士、巫祝妖神,也根本不敵。所以南夷的夷人,不出幾百年已經被征服、同化,與中原車書一家了。如今的南夷之地大半村莊,往上倒幾輩兒,其實都是蠻夷。
不過漢文化同化南夷之後,大片土地等待開拓,對蕖江以南的東夷丘陵,便暫時不再覬覦,像古祛吐這樣的東夷部族,才得以苟延殘喘。東夷部族與南夷漢人比鄰而居,自然免不了時常騷擾。不過由于忌憚江北人仙九派,大的動靜東夷部族是做不出來的。只見年劫掠幾次,只有幾個地仙操心,人仙門派哪里會管。
如今南夷之地也日漸繁華了,于是有些村莊,便相機渡過蕖江,在江南扎根下來。比如文山里,以及裕河西岸的其他村莊,便是江南湖山小嶺北坡一個叫「藕塘」的鎮子分化出來的,而這個藕塘鎮,便是原本在江北,後來遭了水災,搬遷過來的。
話說這文山里立起幾十年來,並不曾遭遇幾次東夷部族侵擾,趙錢這時才知道原來是緊鄰裕河東岸,離文山里最近的這個古祛吐部族,已經轉了性子。
原來在四十多年前,古祛吐部突然來了一位漢族的「黃裳仙人」,不知為了什麼緣故,就要住在古祛吐部不走了,還要教部眾學習漢家的耕讀禮儀。當時還是地道蠻夷的古祛吐部哪里願意?哄起來就要活吃了這個黃裳仙人。誰知道黃裳仙人真的是神仙,手中法術神妙,整個部族所有的勇士加起來,也沒法靠近仙人身前三步之內,更不用說活吃人家了。
東夷的夷人部族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很多部族中都有巫祝妖神護佑,偏偏這個古祛吐部,雖然有數百勇士,卻沒有巫祝妖神青睞。這時見了黃裳仙人手段,族中很多人便甘心拜服,要尊這仙人為部族的守護神。
黃裳仙人和藹親切,也不橫加逼迫,只是在部族外的一處洞府居住下來,著願意信奉他的部眾按時禮拜听教。期間部族遭遇幾次戰爭、饑荒的困境,黃裳仙人都不吝出手,幫助安然度過,于是幾年下來,古祛吐部已經心甘情願地認了黃裳仙人為本族守護,全族人也都跟著仙人,學起了耕讀禮法,不再過那劫掠、食人的野蠻生活了。
由于有了黃裳仙人的庇佑,古祛吐部更加壯大。古祛吐部世代佔據著東夷西北這一角,像湖山小嶺附近的藕塘鎮和附屬村莊,原本都是他們的固定劫掠對象。如今古祛吐部轉了性子,不但自己不侵擾湖山小嶺,甚至踫到要渡裕河去劫掠的其他部族,也會主動擋下,所以如文山里這些村莊,能在這幾十年平靜中建立、發展起來,其實還是暗中得了古祛吐部的庇護。
可是從來好景不能長久。黃裳仙人在古祛吐部住了三十多年,忽然有一天傳話給部眾,說自己此間事畢,到了該離去的時候了,然後就仙蹤渺然,再也不見。部眾雖然心中動蕩,但三十多年接受仙人漢家文化教習,一輩人也多的時光,早已不是懵懂蠻夷,還把仙人當成巫祝妖神那般迷信。
古祛吐部知道漢人的仙人和蠻夷的巫祝妖神不一樣,于是也不覺得黃裳仙人的離去是背信棄義的行為。而且部族憑著仙人所傳耕作、水利技術,食物大大豐富;附近的蠻夷部族,幾十年來跟古祛吐部爭斗,在黃裳仙人手下吃了無數苦頭,也早已不敢來尋釁,所以即便沒了黃裳仙人,古祛吐部的生活還是一天比一天好,部眾也一直感念仙人恩德,不敢違背仙人教導。
直到不久前,臨近的長廉部不知怎麼得了一頭妖神庇佑,便橫掃這東夷西北角,到了古祛吐部門口,竟也不再懼怕,悍然進犯。古祛吐部早已沒有了仙人庇護,所以族中勇士雖多,但還是不敵長廉部,被擒殺大半,只逃出這幾百殘眾,借著地形熟悉偷偷渡過裕河,想求漢人村莊收留,結果……
夷地多水,裕河也是幅面近半里、支岔無數的中型河流,而且汛期一到,也會泛濫,洋洋灑灑,並不易渡。所以文山里和古祛吐部雖然號稱位于西岸、東岸,其實離河道還很遠,平時也不會輕易渡河。古祛吐部習了漢家文化,還沒來得及跟西岸的文山里等村莊交流,就踫上這等變故,被漢人抵觸,也是沒有辦法。
可是自家丟了本族傳承,學了你家文化,還替你家做屏障,築起血肉長城擋下同族刀斧,這等恩情也不淺了;結果遭遇窘迫,你家卻毫不援手,這事兒擱誰身上誰能好受?雖然古祛吐部的變化文山里並不知情,但部眾心中這種不平,還是難以消除。剛才那個獵戶打扮的漢子,用蠻語叫喚了些什麼,趙錢也約略能猜到了。
果然,帳篷中人分兩伙,爭辯了一會兒後,雖然是三個老者這邊佔了上風,但幾個不服氣的漢子還是嘟囔道︰「大長老跟我們說這些沒有用,我們都是願意听從仙人教誨,講道理的。可眼見這幾百家口就要餓死了,外頭那許多人的怨懟,大長老可也能消除?——漢家村莊倒是無辜,可我們古祛吐部就該覆滅麼?等到了生死關頭,這兩百勇士要做什麼,誰也彈壓不住!」
這話一出帳篷里再次安靜下來,而且這回的安靜堪稱死寂了。古祛吐部算是被逼到了絕路上,生死關頭做出什麼來都不稀奇。可趙錢身為文山里土地,如今因賺人計劃也受著附近其他幾個村莊的香火,看這情形怎能袖手不管?
「不好意思了各位,雖然你們也很可憐,但我職責在身,不論有什麼苦衷,也是不能讓你們傷害我的子民的。」趙錢于是在心里念道。卻突然靈光一閃,一條妙計蹦了出來,隨即挑起嘴角輕笑︰「不過嘛,如果有法子一舉兩得,三家收益,豈不是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