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第十八章上學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一九七六年二月,我已經八歲了該上學了,阿慶嫂也給我做了新書包,買了鉛筆盒去上學,一年級還是馬老師任班主任,那時候很怕馬老師的,他年齡大,平時一點兒都不笑,上課時手里還拿著個小棍子,時不時的敲著講台上的課桌,馬老師見阿慶嫂來送學生,臉上表情溫暖了許多,對阿慶嫂說︰「佷媳婦送孩子來了」!阿慶嫂忙走上前去笑著回道︰「是啊!馬老師,又要讓您費心了」!「這小家伙叫什麼名字」?「張志林!在家是老疙瘩,嬌慣壞了,您多管管」!阿慶嫂說著把我領到馬老師跟前,我低著頭不敢看馬老師,馬老師接著說︰「他哥我教了兩年,挺听話的,他姐在學校里是三好學生,老師們都喜歡,這志林也沒錯,好好學啊」!阿慶嫂拽了一下我的衣袖對我說︰「叫馬老師」!「馬老師」我小聲的叫了一聲。「好!我帶你看看你的座位和課桌吧」!馬老師拉著我的手,走到了第三排的小課桌前說︰「你就坐著吧」!阿慶嫂看馬老師把我安排好了,便離開了教室,看到阿慶嫂走了,我很緊張,因為和別的同學也是第一次見面,第一堂可是學習主席語錄︰「好好學習向上」,這八個字就在黑板上方寫著,還有主席像掛在正中間,當時不認識字的,馬老師把這八個字一筆一劃的寫在黑板上,教我們念,在教課時馬老師讓同學們要把手全背到身後去,學生們大聲的跟著馬老師念︰「好-好-學-習,--向-上,念了幾遍馬老師開始給我們講這句話的含義︰「該話的含義是指認真地听、看、讀、寫和反復練習實踐,每每時都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水平和業務技能。說的簡單點兒就是學生上課時注意听講,按時完成作業,每都要進步成長,這樣才能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好多年以後當得知馬老師病重逝世的消息我還清晰的記得他給我上的開學第一課。
小時候電燈是經常停電的,每家每戶都有煤油燈,有的是買的有的是自制的,買的燈捻子可以調高低,燈捻子調高了,燈火就旺,屋子就亮但費煤油,自制的要時不時的挑燈捻子,晚上我們三個孩子都要做作業,吃過晚飯就在炕桌子上擺好書本在煤油燈下寫作業了,我的作業少,總早早的寫完,然後就拿掃帚棍兒玩煤油燈的燈捻子,煤油燈的火苗被挑的突突上竄,大哥和大姐就會給我跟忠實阿慶嫂告狀了,家里就一個煤油燈,于是我和大哥志晨決定自制一個煤油燈,第二志晨在學校垃圾堆找到一個小墨水瓶子,回到家又在平日里家里來客人喝酒的酒瓶上找到一個瓶子蓋,大哥志晨用忠實的榔頭和改錐把瓶子蓋中間鑿透了個窟窿,然後從櫃櫥里找到棉花用手搓成細棉花捻,把棉花捻從瓶蓋中間的窟窿里穿過去,墨水瓶里倒上沒有,把穿好的棉花捻放到墨水瓶里蓋好,就成了一個煤油燈了,不過這個煤油燈要時不時的用針挑燈頭,不然就著不了多久,但這個煤油燈終究是我和大哥志晨的杰作啊。在以後趕上停電,晚上我們三個就用這個煤油燈寫作業了。
生產隊秋收剛過我和大哥志晨、大姐志文有了活兒干——拾柴火,每放學後我們三個人背著小背筐拿著鐮刀、耙子去地里用鐮刀割枯黃的干草,用耙子摟棒子秸的干葉子,因為到冬了,取暖全靠燒火炕,隊上分得棒子秸根本不夠燒的,因次家家戶戶都要拾柴火,把這些干草秸稈葉子垛成垛,冬就可以用來燒火做飯暖炕了,那時大人們上工多數人都帶著背筐鐮刀,收工回來要帶回一筐草,忠實和阿慶嫂也不例外,等干草秸稈葉子沒有了就著柞頭子了(玉米秸稈在地下部分的根須),用小鎬頭把柞頭子從地里刨出來,把柞頭子里面的土在鎬頭上磕掉,這個東西燒起火來著的時間長還旺,大哥和我負責用搞頭把柞頭著起來,大姐負責磕土,很快就裝滿了背筐,家里也垛起了柞頭垛,拾的這些柴火要燒到開春五、六月份才能接上新的柴火,在拾柴火的同時我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拾煤渣,那時只有非農業家庭才能在煤站每個月買到定量配給的煤球,用來生火做飯取暖,非農業沒有棒子秸分得,母親阿慶嫂總是在周六下午吃過中午飯帶著我們三個人推著小推車,拿著笤帚、鐵篩子、鐵簸萁、煤鏟子等到離村幾里遠的鐵道邊撿煤渣,落紅村村旁的鐵路是清朝時期就建成的,火車多數是運煤炭,村民撿煤渣就成了習慣,那時的火車車速每小時只有四、五十公里,火車行駛中車廂里會掉落煤渣子,煤渣子掉下來就會有人掃,有人撿,有的煤渣子掉下來被風吹到坑吭窪窪的地方堆積多了,這些煤渣子收集回家里可以做成煤餅子冬用來生爐子取暖,到了鐵道邊大哥跟著阿慶嫂用笤帚掃著地上混合著煤渣子的土、石子,用鐵簸萁撮起來倒在篩子里,阿慶嫂彎著腰雙手把著篩子使勁的篩著,把土篩掉再把石頭子撿出來剩下的多數是煤渣子了,我和大姐志文在鐵道邊用手撿拾大一點的煤渣,一般有手指頭那麼大,有時也能踫到大塊的,這樣要掃到黑,多時可以掃上三口袋,阿慶嫂和大哥把煤渣子口袋裝上車,阿慶嫂推著小推車,大哥和我一邊一個扶著,大姐志文拿著笤帚回家了。
一次我們三個人也是星期六去撿了煤渣子,星期日這我們三個人正圍著炕桌子做作業,村里的廣播喇叭里傳出了聲音︰「社員同志們請注意!社員同志們請注意!供銷合作社新來了香蕉,誰要買快來買來啊」!大哥听到廣播後,眨著眼對我說︰「香蕉也不知道什麼樣,好吃不好吃啊」?我听大哥一說嘴里不禁泛起了口水,我吞著口水說︰「咱跟媽要錢買了嘗嘗啊」。大姐志文沒有言聲還是低著頭做著作業,那個年代我們除了要錢買些學習用品外是不敢跟父母要錢買吃的的,大哥慫恿著我︰「三兒,等媽收工回來,你跟媽說」。很快到了中午,忠實和阿慶嫂收工回來了,我瞅準機會對阿慶嫂說︰「媽,香蕉什麼樣?好吃嗎」?阿慶嫂楞住了︰「香蕉我也沒有見過,誰知道好吃不好吃」!阿慶嫂說。我忙不迭的接過話說︰「合作社在賣那」。阿慶嫂抬頭看著我和做作業的大哥大姐,笑了說︰「好獎勵你們昨撿煤渣」。阿慶嫂說著從衣服口袋里拿出手絹包從里面拿出了五毛錢喊過大哥志晨︰「進子,帶著你妹妹弟弟去買香蕉吧」。隨手把我的書包倒空交給了大哥,我們三個人一溜煙似的跑到了供銷合作社,供銷合作社有個售貨員,我們叫她趙姨,趙姨是下鄉知青在村里成了家男人在公社工作,因為阿慶嫂經常幫她一些忙,因此和趙姨處的很熟,而且大哥和趙姨的兒子在一個班經常在一起玩,我們三個人站在櫃台前,那時我還真沒有櫃台高那,大哥把五毛錢和書包遞給趙姨說︰「趙姨買香蕉,」。趙姨接過五毛錢笑了說︰「就五毛錢啊」。她搖著頭自言自語的說︰「這個阿慶嫂也真是的」。猶豫了一下從櫃台里拿出把香蕉,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香蕉,心里想著五毛錢給這麼一大把啊,只見趙姨用手從一大把香蕉中掰出了一只香蕉,交給大哥說︰「不用書包,自己拿著吧,回去告訴你媽阿慶嫂,這還是多給的那」。回來的路上大哥拿著一只香蕉,我們三個誰也不願意跑回去了,蔫蔫的回了家,把一只香蕉交給了阿慶嫂,大哥把趙姨的話學說了一遍,阿慶嫂笑著看了看香蕉用牙咬了咬發現外邊得皮不能吃,就剝開了然後把香蕉掰成了三份給我們三個人一人一塊兒,這是我們第一次吃香蕉,我們三個人都讓阿慶嫂嘗一口,阿慶嫂只是小小的咬了一點兒,多年以後日子好了,我們全家說起第一次買香蕉的事還可笑不已。
開春,忠實在師兄萬義家牽來一只小山羊,那時候村革委會對各家各戶養殖家畜已經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各戶有偷偷養豬的,還有養羊的,這只小山羊是萬義家里養的山羊剛下的,斷了女乃就讓忠實牽來了,我們三個孩子看到可愛的小山羊別提多高興了,三個人下午放學都爭著去給小山羊割草,回來給小山羊吃青草,小山羊長得很快,看到我們三個人就會咩咩的叫,好像在跟我們打招呼,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那,我清楚的記得,下午放學後我背著小背筐,去村西去給小山羊割草,父親忠實去縣城看大伯忠勇去了,那氣特別的悶熱,割了一些草就回家了,後半夜唐山地震了。
夜里氣還是悶熱,阿慶嫂給我們扇著蒲扇,好不容易睡著了覺,後半夜感覺房子和炕在跳動,阿慶嫂急忙把大哥志晨大姐志文推醒,告訴他們快往外面跑,阿慶嫂一手把我夾在胳膊下另一只手扶著大哥大姐,在開房門插棍時大姐的手和阿慶嫂的手摳在了一塊兒,門打開了,阿慶嫂、大哥、大姐跑到了院子里,這時寶連扶著馬五爺也跑到了院子里,寶連驚慌的對阿慶嫂說︰「壞了、壞了、地動了」!這時腳下的地開始搖動,大家兩手扶著晾衣服用的粗鐵絲身體來回的晃動著,阿慶嫂心里很著急,一是忠實在城里不知道怎樣,外婆哪里如何,這時晃動停止了阿慶嫂大著膽子進屋把我們幾個的衣服拿了出來,黑黑的一會兒下起了雨,閃電雷鳴,雨下大了阿慶嫂又跑進屋子里把鋪炕用的綠漆布拿了出來,這時在外院住的孫瘋子也過來幫著阿慶嫂用木頭棍子搭起了窩棚,把綠漆布放在上面擋雨,阿慶嫂從屋子里把炕桌子搬出來放在窩棚里,我們三個就坐在炕桌子上,桌子底下是嘩嘩的雨水在流動,那時心里特別害怕,誰都沒有說話,漸漸的亮了,雨也小了,阿慶嫂在外面點著了爐子,用小鍋給我們煮了一鍋土豆,因為不敢去屋子里做飯,我們一家人就吃煮土豆了,這時二姑爺過來了看到我們都沒事放心的回去了,吳老四也跑了過來,胡同里人很多,大家談論著誰家的房子倒了,誰家的房檐折了,村里的王振東先跑了出來看到女兒沒有出來又回去抱女兒,再跑出來時房上的過木掉了下來把腿砸斷了,李二女乃的房子倒了,幸虧他們家里人都跑出來了,上午舅舅國建來了,是外婆叫他來看看,國建看到我們都沒有事也趕緊回去給外婆報平安,臨近中午忠實騎著自行車回來了,說我們這邊還不是地震的中心,又過了一村里才知道是唐山地震了。
村里的大喇叭不停的廣播不準住在屋子里,村革委會挨家挨戶的查看房子,然後要每家都搭建防震棚,學校也停了課,老師和高年級的同學也在搭建防震棚。防震棚是先在地上挖下去半米多,四角立起木頭柱子,然後和花桔泥(用碌碡壓過後的麥子頸摻和進泥里,很結實)每垛一點兒,到一米半時上面用玉米秸稈豎著立起來秸稈兩邊再用花桔泥抹好,防震棚上邊用木棍兒和柱子連接好,在鋪上玉米秸稈,抹上泥,防震棚里也做了炕和灶,有門有窗,因為忠實會木匠,那些日子都在幫著村里社員做防震棚的門窗了,家里的防震棚一住就是三年多,學校的防震棚也是這個樣子,不過蓋得教室又長又寬,沒蓋好防震棚前我們就在操場樹蔭下上課了,那時只上半課,從學校回來我們三個人就和泥垛防震棚,給小山羊打草。
唐山地震讓村里的街坊鄰居更團結互助了,阿慶嫂更是支持忠實去給別人做門窗,有時連飯也不在人家吃,與馬五爺一牆之隔的「孔聾子」家防震棚就是忠實幫忙蓋起來的,「孔聾子」因為一只耳朵在醫院治療時給切除了,是醫療事故,醫院給他換了個假耳朵,村里人都管他叫「孔聾子」,不過他也因禍得福,醫院當時沒有燒鍋爐的就把他留下來燒鍋爐了,「孔聾子」一個月才回家一次因此沒法做防震棚,他老婆帶著兩個孩子也干不了多少,阿慶嫂和忠實就搬著凳子放牆頭邊踩著爬過牆頭去給「孔聾子」家做防震棚,「孔聾子」的老婆姓魏比阿慶嫂大兩歲,阿慶嫂就管他叫魏姐了,魏姐在阿慶嫂和忠實的幫助下防震棚終于蓋好了,等到「孔聾子」月底回家看到了防震棚,他老婆告訴他多虧了阿慶嫂的幫助才蓋好的時「孔聾子」翻過牆頭到阿慶嫂家來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