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霹靂彈(下)

雖然第一次試驗的結果很讓人無厘頭,但這並沒有打擊朱宏燚的信心,他知道這不過是個小意外,當下將剩余的「手榴彈」重新加固之後,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實驗。

李二狗掂了掂手里草草用草繩加固的手榴彈,又一次狠狠的磕了銅片一下之後,用盡全身的力氣甩了出去。那一團草草組合在一起的手榴彈翻滾著飛上了藍天,飛得很高很高,幾秒鐘之後,在引力的作用下,呈拋物線慢慢的又落了下去,就在離地面一丈來高的時候,一個明亮的火球從彈體內噴了出來。

轟隆!一聲巨響!

無數黑色的彈片向四周激射而出,哪怕是李二狗投得很遠,也有不少彈片飛了過來。好在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不多,才沒有傷及無辜。

點火和起爆非常可靠。朱宏燚就放心了,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他的努力也就沒有白費。說實話這「手榴彈」的威力並不比以前的泥雷強多少,畢竟都是裝的黑火藥,威力上當然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但使用簡便的優點還是讓圍觀的曹文昭眼前一亮。這廝竟然不顧傷體未愈,搶了李二狗的活計,測試起剩余的「手榴彈」來。

不得不說有了引信的「手榴彈」可靠性大大增加,五秒鐘左右的延時也非常合理,投擲手若是心理素質好,發火之後,在手里壓一兩秒的話,很大程度上能做到空爆。

曹文昭喜滋滋的說道︰「大人,泥雷經您這麼一改,兄弟們用起來就安心多了,若是膽子大的,壓個片刻,就能避免摔個粉碎的結果了。只要訓練一段時候,這泥雷,不!大人,這東西怎麼能還叫泥雷呢!大人您給賜個名字吧!」

賜名。朱宏燚看了看曹文昭,心道這家伙別看樣子很老實,但心底下卻很聰明啊,這不是明擺著拍自己的馬匹麼。不過對于這樣無傷大雅的馬匹朱宏燚一向歷來順手,當下大手一揮,說︰「就叫霹靂彈吧!」

其實這廝原本直接就像叫手榴彈的,但是轉念一想,這年頭武器都得有個響當當的名字,比如什麼大將軍炮、神火飛鴉、三眼神銃,叫個不起眼的手榴彈雖然是簡便了,但也太失格調,想到當年玩《金庸群俠》時里面就有霹靂彈這東西,就直接給借用過來了。

當然並不是搞出了這個簡陋霹靂彈,朱宏燚就覺得可以穩坐釣魚台高枕無憂了,實際上對于霹靂彈這東西他還不是太滿意,首當其沖就是那脆弱的結構,就讓使用者就束手束腳,老要防著怕摔碎。而且那個借用于子彈底火的擊發方式用起來也別扭,還是後世手榴彈那種拉火繩或者保險環比較方便。所以下一步改進的重點就集中在這兩點上。

殼體材料朱宏燚倒是想用鑄鐵,但眼下山上條件太簡陋了,根本就不現實,刊用的材料也就那麼兩種,除了陶瓷好像就找不出第二樣了。

「哪需要那麼復雜!」鬼丫頭華箏倒是給了他新的啟示,「你不就是想找一個不容易碎的容器麼,那還不簡單,山上到處都是樹,反正你那個什麼引信也要裝在木塞子里,干脆就整合在一起算了。」

頓時朱宏燚眼前一亮,誰說不是,這麼簡單的方法他怎麼就沒想到呢?只要把木材劈成合適的大小,中間掏個窟窿,裝上火藥不就成了。材料來源廣泛,制作也不復雜,反正山上幾萬難民里識文斷字滿月復經綸的秀才不好找,但普通的木匠卻不缺,想到這朱宏燚就高興起來了。

不過這高興的勁頭沒持續多久,全新打造的木殼霹靂彈,雖然起爆正常,但是殺傷力卻比泥雷小了很多。和泥雷這種陶質易碎的外殼相比,木質外殼確實不怕摔,但陶瓷易碎也有易碎的好處,爆炸之後碎片很多,殺傷力自然強。而木殼雖然強度上去了,但由于木材的韌性,產生的碎片太少,而且木頭渣滓和碎陶片也沒法比。簡而言之,比較雞肋。

想了想,朱宏燚決定擴大火藥裝填量,減少彈壁的厚度,幾番折騰之後,腦袋明顯大了很多的木質霹靂彈爆炸威力總算有了新的提高。起碼不會像以前那樣,一炸兩瓣或者三瓣,飛散的木屑雖然比不上陶片鋒利,但總歸是個提高不是。

雖說還不是太讓人滿意,但朱宏燚已經有了定型的打算,但就是這當口,曹文昭又提出了新的建議︰「大人,木殼雖然好,但威力還是小了,以卑職看來,雖然霹靂彈爆炸聲勢驚人,但這木頭殺傷力太小,不如在火藥中多放入一些鐵砂和碎陶片……」

朱宏燚頓時茅塞頓開,他腦子還真是一根筋,反正那個木質外殼就是個包裝容器,提升威力並不一定要在容器上打主意麼,後世的手榴彈為了增加威力都有預制破片,那種刻槽的薄鋼片他弄不出來,但往彈體里裝點鐵砂還是比較簡單吧!想到這他不禁有些佩服起曹文昭了,職業軍人就是比他這個半路出家的半吊子強。

其實朱宏燚想岔了,曹文昭能想到並不是因為他思維更開闊,而是大明原本的爆炸型火器里,除了裝填黑火藥之外,裝鐵砂、鐵珠、甚至裝填一些類似砒霜之類毒藥的都有。曹文昭也就是拾人牙慧罷了。當然朱宏燚也是個拾人牙慧的主,不過他更無恥,是盜版了後世幾百年的先進技術。總體來說雙方半斤八兩。

解決了威力問題,剩下的就是那個討厭的發火方式了,這種撞擊式發火用在炮彈或者槍彈上很好,但是用在手榴彈上就有點不倫不類,搞得義軍中的投彈手都像後世的鬼子,使用手榴彈前都得磕一下。朱宏燚討厭這種發火方式,在他看來這個磕的動作純粹多余。

但讓朱宏燚撓頭的是拉火管因為缺少氯酸鉀和赤磷,他根本做不出來。唯一能想辦法就是在雷汞上做文章,但因為裝藥的關系,這雷汞雖然摩擦感度也比較高,但沒辦法做到拉燃,看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撞擊方式上下文章。這個時候穿越眾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朱宏燚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彈簧!

對,就是彈簧,別看這小東西不起眼,但機械引信里這東西的作用卻不可替代。有了彈簧,朱宏燚就有把握將撞擊發火改為拉拽發火。當然他這個拉拽發火原理上來說就是撞擊式發火的改進,說白了就是仿照槍械擊針撞擊底火的方式發火。平時彈簧是松弛狀態,使用的時候拉拽彈簧然後松手,彈簧的勢能便帶著擊針撞擊銅片。

說實話這個想法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說到底還是撞擊發火,當然因為有了彈簧的關系,安全系數倒是高了。不過這一點點小小的改進,馬上就遭到了阻力。首先是這個時代沒有合格的彈簧鋼,至少十三山沒有,朱宏燚用銅絲卷制成的彈簧,力量實在太小,根本無法可靠的發火。其次,多了彈簧,反而讓制造工藝復雜了不少,不管是從成本還是大規模制造的方面來說,這種粗制濫造的彈簧都是個雞肋。

結果,結果就是沒人想這麼改,朱宏燚的設計完全被人無視。當然,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在霹靂彈上應用彈簧遭遇滑鐵盧,但是在地雷上應用彈簧卻出奇的成功。當然這種成功也得益于朱宏燚對彈簧使用方法的改變,在霹靂彈上彈簧是作為蓄力器使用的,不能不說這是費力不討好。但是在地雷上,彈簧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作為保險在使用。

地雷的引信和霹靂彈結構基本一樣,使用方法也類似,不過改磕踫為敵人的踩踏。但是腳掌踩踏時壓強比用手往尖銳的硬物上磕踫要小很多,很難引燃雷汞。而有了彈簧,只要加上一跟擊針,平時彈簧松弛的時候將擊針頂開,等敵人踩下去的時候,因為擊針的壓強大,自然能引爆雷汞。而且有了擊針和彈簧,只要往里面插入一根橫梢,就可以充作保險,平時不使用時橫梢固定住擊針,自然怎麼弄都不會爆,使用時只要拔掉橫梢就OK。甚至想要起出地雷,只要再將橫梢插回去就行了。

既簡單又保險,這樣的設計比先頭那個粗糙之極的霹靂彈保險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按照朱宏燚的想法,應該將這種設計完全推廣,立刻也普及到霹靂彈上去。但是這個建議又被無情的否決了,理由倒不是不好,而是眾人還是覺得這樣太麻煩。

雖然朱宏燚以安全為理由據理力爭,但眾人覺得給霹靂彈加個套子更簡單,也不會危險到哪去。所以任憑朱宏燚說得天花亂墜,也沒有作用。眼見如此這廝只能哀嘆一聲︰「不是高科技不給力,實在是山寨貨簡單實用量又足。」

當然不管朱宏燚作何感想,韃子兵們很快就會嘗到他改進過的霹靂彈和地雷的威力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