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官員們不管再怎麼貪,都還是要顧忌到這個事關臉面或面具的界限的,誰破壞了這個游戲規則,那他不僅要被民眾指責,當然小民也就只剩下可以指責的權力,比帝王時代進步多了,也還要受到官員們的群起而攻之︰必須除掉這種害群之馬。[我搜小說網](_)
因此,後世天朝的官員們下課、或被嚴懲的事件,一般都是他們越過了這條紅線,破壞了官場的規矩、犯了眾怒。
你都把大家唯一的面具或掩飾物,都一把拉下來了,把大家都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難道說大家都光溜溜地去明火執仗?那終歸是不太雅觀的,也不太好看、不光鮮、不那啥,怎麼說官員們都是有高等文憑的文明人吧?這點羞恥之心還是有的,所以說官員們大多還是有點點良心的,至少都還不願意明火執仗地去貪污**、發家致富吧?
據說近期的一位高級官員,就是因為肆無忌憚地打破了這個游戲規則、越過了那條紅線,激起了眾怒而被高層一舉拿下的。
在中國的官場社會︰升官,也只是再次擴大了權力,拓寬了發財的路子,或發財方式的一種升華,以及斂財手段也可以更加隱蔽、或更加合法化與規模化而已。
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只有官做得越大,權力才會越大,權力中所隱含的利益就越多,官員們利用權力去發財、斂財的機會也就越多,致富的速度也就越快。不然官員們退休後,怎麼維持曾經的豪華生活水準呢?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以及習慣于吃喝玩樂、肆意享受,從人民賦予的權力中去解決。失去權力之後,要維持這樣的生活標準和保持生活質量,官員們就不得不去瘋狂地斂財,的確,他們也是夠幸苦的,在台上要想方設法保證自己的權力不至于大權旁落,下台前還要為自己的今後積累養老錢,怎麼不累呢?
否則那些官員們。又怎麼會削尖腦袋地,都要想方設法地去升官呢?
官員們都要費盡心機地,為自己制定最高效、最合理的升官路線圖呢?
這就是幾千年的中國社會,獨有的官本位制度下的浮士德、眾生相!
作為一名官宦子弟的陶大公子。在名利場上也月兌不了俗,不過他既然是維新四公子之一,那還是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的觀念的,也可以說是有些憂國憂民的覺悟的。因此,他與王致鳴的交談還是有誠意的。甚至是有些期待的,于是,陶大公子也就不自覺地、或者是主動地掉進了王致鳴為他劃定的套子。
幾個月後,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陶大公子。(神座)就率領一支三十多人的考察隊,在一個騎兵排的保護下。開始在新疆各地,逐次展開、進行有目的和取向性的考察活動。前後歷時十多年的時間,走遍了新疆的各個主要區域,以及後來收回的中亞地區俄佔領土,收集了幾千萬字的文字資料和幾千盤的錄音磁帶,拍攝了幾萬個膠卷,陶大公子樂此不疲地在新疆和新區進行著越來越專業化的考察工作。***
王致鳴後來還給考察隊,增加配備了三名電影攝影師、一套移動沖洗設備,拍攝了幾萬米的電影膠片,為後來中華帝國對新疆與新區的歷史和民俗、民風、民族變遷,以及新疆和新區的地理、地質的學術和專業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完成考察活動的陶菊存,最終成為了一名西北歷史、民俗、語言學家,成為一代大儒,在一戰前,他擔任了新疆大學的第三任校長,為新疆的飛速發展,培養了大批的現代化人才。
當然,王致鳴是當代最有創意和整合能力的經營專家,考察隊所拍攝的大量實地、實時而又極其珍貴的電影資料,都被東方電影公司編輯成了幾十部,各種題材的紀錄片、或風光片、或歌舞片、或教學片,在全國和控制區內發行放映,部分風光片也在歐美院線上映,為東方電影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也向世人展現了新疆的美麗風光。
考察隊記錄的那些文字和照片資料,也被環球出版集團邀請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們系統整理、或著書立說,向全世界發行面向各種階層的書籍、游記、學術著作。
考察隊所獲得的大量珍貴的音樂素材也被整理、編輯、灌制成,富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原生態」音樂唱片。「原生態」一詞,開始被國際音樂界所接受和推崇,開創了一種新的音樂種類,搶救了世界上不少地方的原始音樂藝術,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從此,陶菊存考察隊的經費,也可以從各種發行的巨額收入之中提取,王致鳴也不需要再為考察隊投入一分錢,考察隊已經具有自身的造血功能。而考察隊上上下下的隊員和警衛人員、服務人員,都從中獲得了一份數目不小的稿酬或報酬。當然,陶大公子是獲利頗豐、名利雙收,迅速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文化人,在陶菊存考察隊所獲得的考察資料,發行與獲利的連帶效應下,不少國內的年輕文人,紛紛前往新疆或王致鳴的控制區,要求加入或對其它區域進行類似的考察活動。
對此現象,王致鳴是樂于接受和支持的。
因為,這個時代國內的讀書人,要他們去研究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或經濟理論和參加管理實踐,的確是有些勉為其難的,其它的都不說,只是他們認為這些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都不是「聖賢書」,都是不務正業的異端邪說,或者僅僅只是「小道」,不是治國安邦的「大道」,就禁錮了他們那本來就僵化的榆木腦袋。
但是。去做這樣可能名利雙收的事情,他們在短期培訓之後,在特派專家的領導下,他們還是基本上可以勝任的。實際上。他們也就是一個基礎信息采集員的身份,被組織起來去各地采集原始信息,這種大規模的行動,不花費他們幾十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王致鳴也有信心和手段、或能力,讓他們自覺、自願地流連于青山綠水、草原大漠、白山黑水之中。這個能夠讓讀書人心甘情願地繼續考察事業的動力,來源于名和利。和對表現突出的,還可能有做官的機會的承諾,這些都是舊式文人的致命軟肋和癢處,由不得他們不就範。
至于他們采集到的那些信息資料。今後如何去處理、利用,就不是他們能夠勝任的事情了,否則歪嘴和尚,也是極有可能把正經念成歪經的。
但是,這些讀書人。有了一件他們既感興趣、又對國家和民族有益的事情來做,無疑對國內因為落後的科舉制度和**的官場規則,而被淘汰、或遺棄的大量讀書人、士子們來說,也就有了一個用武之地。不至于成天夸夸其談、眼高手低地弄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出來,影響今後王致鳴集團對國內的控制。
王致鳴與集團高層。已經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今後掌握了國家權力之後。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來發展國內經濟、改善社會關系、增強國家的凝聚力、逐步增強國家的實力,這一切都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對所有影響穩定大局的不利因素,都要事先做好分流、疏導和預設控制計劃,而國內最有可能鬧出各種鬧劇的、從而影響民族復興大業的群體,首先就是這幫只會讀寫八股文的讀書人,畢竟,他們也算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勢力,又有各種舊文人或官僚惡習的人,他們本身還是具有一定的能量的,因為其讀書人的身份,對尊師重道的普通民眾,還是有些欺騙性和示範性、煽動性的。
所以,王致鳴一直在尋找一種既能夠控制、又不使他們成為新中華身上的寄生蟲的溫和方式,來控制與引導他們投身于民族復興大業之中去。當然,那些願意拋棄八股文,接受新知識和科技知識的讀書人,那就是王致鳴最歡迎的,不願意的,也不能讓他們放任自流,還是要給他們找到一個消耗其精力、利用其知識的出路或方式。
這些舊式文人,雖然大多數都不可能迅速改變觀念,成為王致鳴復興大業的參與者與建設者,始終頑固地堅持落後觀念和所謂傳統,不思進取的人,注定要被社會發展所淘汰,但是,他們的出路不給他們找好,他們始終都會成為社會進步、國家強盛的一大阻力,甚至成為絆腳石,與其今後對他們采取嚴厲措施,還不如引導、逐步改變,或控制起來。
而陶菊存,作為一個官宦子弟、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的成功事例,無疑是對舊式讀書人的一個有益提示︰參加考察隊,這是名利雙收的好事情,也有可能就此做官!這也是一條做官的捷徑!
既可能做官,又可能成為一代大儒,是舊式讀書人在人生中的最高追求目標,既滿足了做官的訴求、又能夠名利雙收,是他們最愜意的境界,他們還能夠熟視無睹、無動于衷、冷眼旁觀、不肯就範嗎?
答案,是肯定的!
在王致鳴大力宣傳陶大公子的考察活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造勢之下,國內不少在歷次科舉中都名落孫山的才子、舉子、士子們,以及不少還在滿清太學里面的進士們,或在官場底層徘徊的低級官員們,就發現了一個做官的新大陸,畢竟,這是海事部大臣王大人主持的考察活動,參與考察的不少讀書人,都有了官職或授予了實職,據說王大人的海事部,主要是以年輕人為官,大部分是從台灣的行政管理學校畢業的學生,與朝廷的科舉完全不一樣,那里是只認能力的,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得到適合你的官職,並不管你的師承、出身、背景,進士在那里可能連一個縣丞都輪不上,據說也就只能去鄉鎮一級做底層的普通官員。海事部完全實行的是一套全新的官員選拔制度,大量的寒門子弟在那里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這無疑是一枚重磅炸彈,在滿清各地的大量才子、舉子、士子之中,掀起了一陣風暴,不少的讀書人,都開始向海事部實際辦公地點台灣涌去,也有的人打算走考察隊的捷徑,向新疆和王大人的實際管轄地涌來。
一**四年年中,海事部也適時地與環球出版,共同推出西北、西南、東北、中原、中南、華南、華東地區,以及西藏、蒙古等地的考察項目,準備組建各地區的考察隊,對全國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基礎考察,提供了幾千個職位和崗位,一舉吸引了幾萬名讀書人,前去各地考察隊招聘處登記,等待考核和審查。
海事部和環球出版做得更絕的是,只要是報名登記的讀書人,在錄取名單公布之前,每人每月都有十兩銀子的補貼,只是要參加招聘處每周內的兩次培訓,缺少一次都將取消補貼,就這樣,王致鳴把前來登記的讀書人,就暫時綁架了。
後來,被錄取的讀書人,成為各地考察隊的預備隊員,全部集中到當地黑水公司的訓練營中,接受了四個月的基本考察技能、野外生存、自我保護、中國和世界地理與歷史等科目的訓練和學習,其中貫穿始終的是組織紀律和保密法的嚴格訓練,三次考核不合格的預備隊員,將被取消資格辭退。
在考察隊招聘中落選的讀書人,以海事部的名義,也給了他們兩種選擇︰
第一種是參加海事部組織的「中華文化教員」培訓,培訓時間是一年,畢業後分配到海事部管轄的海外領地低級學校,去傳授中華文化。
第二種,是參加海事部工業部和農業部的技術培訓,培訓時間是兩年,畢業後分配到海外領地的各級企業或農技站,去做技術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