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86、一生崇拜兩個人

86、一生崇拜兩個人

這次家長座談會後,也許是于小明迫于來自學校和家長各方面的壓力,于小明在講課時也開始強調起考試來了,有時下課後也給學生們布置一道又一道的課外作業。在高考和追求升學率的大氣候下,于小明的教學改革和創新難成氣候,在無情的現實面前,于小明不得不退縮了……

于小明在這次半期考試中他教的語文沒有考好,家長會上受到家長們的非議,于小明感到很委曲,也感到窩囊,為什麼家長們眼光就只盯著眼前這點分數呢?校長在這次家長座談會後再次找自己談了話,這使于小明感到了壓力。

于小明深知高考在家長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他也理解他們望子成龍的心情。于小明也深知我國目前還不能找到一個比高考更好的選拔人才機制,高考在若干年內還將是學生一座通向成功的橋梁,不管我們如何反感和指責,應試教育下「千軍萬馬擠高考獨木橋」這種一場考試定命運的不合理的人才選拔模式,在沒有其他方法和模式取代高考時,我們必須承認它,並且順應它。

在我們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里,每年都有近千萬的考生參加高考,而在這近千萬考生的身後,有著比考生更關注高考的成幾何倍數增長的龐大家長群體,這個群體中的絕大多數從孩子讀書那天起,就已經把目標瞄準了高考,就開始關注高考,進入高三更是為高考牽腸掛肚、寢食不安。家長們關心的不是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他們關心的是學校能否使他們的孩子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

進入高三,每次考試都牽動著家長們的神經,子女們考試的分數成為他們生活中最敏感的事情。不僅家長向老師要分數,學校校長也向老師要分數,正如高三流行的那句順口溜說的︰「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老師和學生都承載著高考的巨大壓力。于小明教的語文在這次半期考試中沒有考好,面對家長和校長的問責,于小明也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

于小明是個經受得住打擊的人,于小明在讀高三時,偷著開父親的車出外玩耍,不幸出了車禍,差點送掉了生命。車禍使于小明在醫院里趟了近半年,出院後他的學習被拉下了一長截,在高三一診考試中,于小明考了個班上倒數第一名,于小明的父母都認為于小明這年的高考是考不上了。但倔強的于小明並沒有放棄,他開始拼命的追趕,晚自習回來還要加班加點的學習,常常是晚上深夜一兩點鐘才上床睡覺,于小明通過努力,高三的二診、三診的考試成績步步上升,最後終于考上了全國重點師範大學。

于小明說他一生崇拜兩個人,一個是鄧小平,鄧小平充滿坎坷傳奇的一生三起三落使于小明敬佩。于小明認為是鄧小平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和前途,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中國的今天。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思想,使中國人民擺月兌貧窮,走向富裕。鄧小平開創性的提出的一國兩制,實現了香港澳門的回歸,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于小明崇拜的另一個人是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曼德拉一生致力于反對種族歧視的斗爭,為此曼德拉被南非當局囚禁27年,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因其在廢除南非種族歧視政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于1993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4月,非國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同年5月,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

本書最新章節來自言情最小說,請搜索︰言情最小說進入本站觀看最新章節︰

于小明的自尊心不能忍受自己教的學生考不出好成績,更不能忍受自己所教的語文科影響學生的高考,雖然于小明對高考這種考試機制持有異議,但他決心在剩下的時間里把學生的成績突上去。于小明信奉那句不知那位教育哲人說過的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他認為學生成績不好是自己的責任,他開始反省自己︰自己是否能找到一條既能傳授知識,發展學生能力,又能使學生高考考出好成績路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